文/郭城春
【按比例外出】
文/郭城春

周末了,不如去逛街吧!于是掏出手機,邀上好友,叫個滴滴,找個商場,忍痛剁手,奔赴美食,縱情“唱K”,連環自拍,天色漸黑,意猶未盡……
周末了,可否出去一下?于是自問頻率,掂.量名額,逐級申請,等待審批,統一帶隊,刷卡出門,規范活動,嚴守紀律,不時看表,切莫晚歸……
兩種不同的畫風,勾勒出軍營內外兩種完全不同的周末打開方式。在部隊,外出有著嚴格的限制。備戰打仗是部隊的使命,特別是在休息日和節假日同樣要保持足夠的戰備狀態——戰爭何時來臨絕不會和你商量,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大兵正沉浸在度假的歡愉中。有兩句話每逢休息日和節假日都會被提起:“放假不放制度,放假不忘戰備。”所以外出可以,但名額有比例限制。條令規定:擔負作戰值班、邊防、海防任務的部隊一般不超過5%;內地駐防部隊一般不超過10%。
于是,經常會有下面的對話出現:
“我們這周一起出去吧?”“不行,我上周出過了!”
“今天周末,你出去嗎?”“不了,名額給別人吧!”
“今天你外出嗎?”“是啊!想買啥,我幫你帶!”
……
對外出的限制讓官兵有了這些特殊的體驗,但正是周末營盤不空,于是山河萬里可以長城永固;節假有人站崗,于是除夕萬家可以酣然入夢。外出這件事,從無限渴望到規劃節制,是一個軍人心智的成長;從獨自放飛到關愛彼此,是一聲戰友相伴的情長。
其實何止是軍人,一個人的生命長河中隱含著諸多“按比例外出”的模型:當你放棄一定的自由選擇扛起責任,當你面對舒適的機會選擇先人后己,當你擁有優厚的條件選擇兼濟他人,這都和“按比例外出”制度下所剪影的精神風貌如出一轍——因為肩上的責任甘愿奉獻,因為他人的感受克制自我。
休息日和節假日里,鐵打的營盤依舊龍盤虎踞、銳不可當,而從里面零星走出那些青春的身影,正伴著歡聲笑語,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融入你我他之間,青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