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爾文
【金頭盔】
文/羅爾文

轟鳴,超音速,一閃即過的“敵”機。座艙里,飛行員許利強拉桿,壓桿,連續翻滾,天旋地轉中,繞到對手尾后“6點鐘”位置,抓住剎那時機,按下空對空導彈發射按鈕。
這是一次自由空戰訓練,被行家稱為“兩個手持匕首的人在電話亭中的廝殺”———飛行員只能干掉對手,而沒有脫離機會,想跑,后面一枚導彈就會追過來。
或許有人提出,現代空戰空中拼刺刀過時了,超視距空戰才是主流。空軍軍訓專家徐敏杰大校不這么看:“超視距空戰面臨很多難題。第一,你能攻擊我,我也能攻擊你,為了不被攻擊,雙方都會實施規避;第二,雙方都會實施電子干擾,或者雙方都有隱身技術,很可能誰也看不見誰。”
高風險、無腳本、無預演,這些特點促使自由空戰成為中國空軍訓練向實戰化轉型的突破口。2011年開始,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拉開帷幕。由于它的最高獎品是金頭盔,也被稱為金頭盔比武。第一次100多位尖子飛行員展開競爭,最終只有5名拿到了金頭盔。
金頭盔是現役飛行頭盔噴繪而成,正規裝備,具有同樣的通信、防護功能。它鋪金底,左右兩側是抽象的國旗和空軍軍旗,如同紅、藍兩色跳躍的火焰,也貼合紅藍對抗的涵義;正中兩條銀色線條縱貫前后。最終四種顏色線條在頭盔額部匯聚成一個象征打贏的“V”字。
競技比武除了需要一整套嚴密、公正、公開的規則,還必須無限貼近實戰。在這樣規則下訓練出來的戰斗技藝,才不是花拳繡腿,未來空戰中才好使。電子對抗、無限制對抗、自主作戰、自主應對風險,從2011年到現在,這套規則在不斷升級,多維度考核飛行員敏銳的洞察、快速的判斷、高水平技戰術、強大的心理身體素質等綜合水平。比如2014年開始的二對二對戰,長機僚機能夠打出更加復雜的戰術戰法,取勝更難卻也更符合實戰。可以說,“金頭盔”的金是反映飛行員優秀綜合素質的合金。
作為一項榮譽,“金頭盔”在部隊引發了漣漪般的效應。每次比武對抗,都成為部隊反思檢討、研究裝備、創新戰法的牽引動力。一位飛行員認為:“沒有打過金頭盔,你的戰術思想只是你們單位的戰術思想,打過后,就成為自己與對手戰術思想的融合。”
“金頭盔”的實戰化訓練效應還延伸到空軍之外。那年盛夏,空軍某部迎來海軍的戰機,海空軍聯合組織自由空戰對抗演練。打一次評一次,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架次成敗教訓、改進方法都被拎了出來。徐敏杰大校說,實戰化訓練目的是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發揮人和武器的潛能,提高武器全系統、全功能、全包線訓練力度,為完成作戰任務提供保證。
作為體現高水平實戰化訓練的能指,“金頭盔”也從一項榮譽濃縮為一個文化符號,它的價值內涵與戰斗機航空兵的兵種文化相呼應:敢于亮劍、有我無敵、升空就是作戰、團隊意識、崇尚科學,等等。隨著飛行職業榮譽體系的建立,也許未來在飛行員的資歷章、服裝上也能看到金頭盔的相應標識。
從文化的功能視角看,真實而公正的榮譽是培育軍人戰斗精神、提升戰斗力的重要手段。如同美國非虛構作家威廉·曼徹斯特寫到的:“美國大兵常說,一個人不會出賣自己的生命,卻愿拿生命換取一條彩色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