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文/徐平

我國西北邊疆地廣人稀,從西漢起就開始了屯墾戍邊的歷史,以后歷代都予以重視。然而,2000年的西北屯墾史上最有成就的、最蔚為壯觀的莫過于當代,這就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駐新疆地區執行屯墾戍邊任務的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組織。1954年8月6日,經原總參謀部批準,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兵團部與原新疆軍區生產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領導機構。10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陶峙岳任司令員,王恩茂(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兼任政治委員,轄10個農業師、1個建筑師、2個團,共計10.55萬人。1955年6月,改稱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之初隸屬新疆軍區建制。1956年7月后,受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不再列入軍隊組織序列。1967年2月以后,受新疆軍區領導。1969年12月,歸新疆軍區建制。1971年10月以后,受自治區和新疆軍區雙重領導。1975年3月撤銷,成立農墾局,劃歸自治區領導。1981年12月3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決定,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受自治區和農墾部雙重領導。兵團實行工農兵學商五業并舉、農林牧副漁綜合經營,堅持勞武結合、寓兵于農。經過60余年的發展,兵團總人口由組建時的17.5萬人發展到270萬人;兵團在近8萬公里的轄區,擁有近2000萬畝耕地,7座城市,4400多家企業,生產總值增長218倍,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占新疆近一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組織形式上堅持平戰結合、寓軍于民,體現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一致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于發展邊疆工農業生產建設,特別是在屯墾戍邊、開發邊疆、保衛邊疆、穩定邊疆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人們所熟悉的兩首贊美新疆的著名歌曲《新疆好》(《邊疆戰士大合唱》之三)和《邊疆處處賽江南》(紀錄片《軍墾戰歌》插曲),就是歌頌軍墾戰士建設邊疆、保衛邊疆偉大業績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