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露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民族形象玩偶“民族娃娃”的產業開發策略研究
王曉露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在調研“民族娃娃”產品和借鑒知名公仔玩偶產業開發模式的基礎上,對“民族娃娃”原有發展模式進行優化,提出“民族娃娃”產業化綜合發展模式,即依托云南本地區的文化資源、社會資源以及自然資源優勢,以“民族娃娃”為主體產品,在產品品牌的強力推動下,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通過廣播影視產業、云南旅游產業以及其他消費衍生品的帶動,探索出一條特色產業化發展模式。
“民族娃娃”;產業模式
縱觀全球公仔玩偶的發展趨勢,特別是通過對世界知名公仔玩偶產品的調研,筆者發現公仔玩偶產品與文化產業聯動趨勢愈來愈顯著。 “民族娃娃”是昆明憨夯民族工藝品公司對云南民族文化與藝術元素進行整理、加工、再利用,而生產制作的民族形象玩偶產品。但作為民族文化產品的“民族娃娃”由于沒有相應的產業開發模式和策略,銷量出現走低趨勢,近幾年開始進入了發展的遲滯階段。
(一)“民族娃娃”的產業開發定義
文化產業開發,簡言之,就是把文化資源變為商品并形成企業運作的動態過程,它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市場化經濟的運作形式,二是達到一定的規模程度,三是以盈利為目的。“民族娃娃”的產業開發定義即以云南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為核心優勢,依托昆明憨夯民族工藝品公司,進行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民族娃娃”產品和與 “民族娃娃”有關聯的其他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集合。 “民族娃娃”文化產業涵蓋了藝術、傳媒、旅游等多種行業。其中文化藝術資源是產業的內核和源泉,為“民族娃娃”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養料。“民族娃娃”產業化將打造集玩偶制作、動畫創作、主題樂園經營等多種文化產品形態綜合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二)“民族娃娃”的產業開發內容
“民族娃娃”產業開發的內容:一是“民族娃娃”玩偶產品設計、生產、加工、銷售;二是“民族娃娃”主題動畫的創作、“民族娃娃”主題樂園的經營、“民族娃娃”周邊消費產品的開發;三是 “民族娃娃”品牌的打造。這三部分內容各自獨立,又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發展先后順序,最后聯動成為一個完整“民族娃娃”產業化綜合發展模式(如圖1)。
基于公仔玩偶產業化發展一般規律和昆明憨夯民族工藝品公司董事長任立華對于“民族娃娃”發展愿景的基礎上,本文對云南“民族娃娃”量體裁衣,探索并設計出了 “民族娃娃”產業化綜合發展的模式,“民族娃娃”產業化綜合發展模式是依托云南本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社會資源以及自然資源優勢,以“民族娃娃”為主體產品,在產業品牌的強力推動下,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以廣播影視產業、云南旅游產業以及其他消費衍生品為帶動的產業發展模式。 “民族娃娃”產業化發展模式圖,即云南文化藝術資源開發—“民族娃娃”的設計以及制作—以“民族娃娃”為主題的動畫作品和游樂園的開發—“民族娃娃”形象、商標授權以及版權代理—“民族娃娃”的衍生品(如服裝、文具、家居用品等消費產品)—“民族娃娃”品牌的建立—經濟收益—再生產。

圖1 “民族娃娃”產業化綜合發展模式圖(作者自制)
衍生品的開發是文化產品價值延伸的重要途徑,衍生品的開發和拓展力度對于產業生命周期的長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進行多元化形態的衍生品開發也是當今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必然要求。筆者認為“民族娃娃”應在產品價值延伸方面做出一些大膽的嘗試,要試著將目光跳出傳統的“民族娃娃”產銷領域,充分利用與“民族娃娃”有關的民族文化元素,將產業發展的重點從傳統的“民族娃娃”生產加工銷售領域轉向文化、旅游、休閑、教育培訓等領域,延長產業價值鏈,同時在影視傳媒、出版印刷、動漫游戲以及創意設計等領域進行積極探索,與其他產業進行合作,優勢互補,開發一系列消費衍生產品。
(一)“民族娃娃”主題動畫
“民族娃娃”主題動畫作品,是以25個“民族娃娃”為動畫片的主角,綜合運用少數民族的服飾、歌舞、神話故事、風俗習慣以及節日等文化因子,來完成影視作品中的故事情節表達,是一種兼具民族性與趣味性的影視作品類型。制作開發 “民族娃娃”主題動畫作品是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動畫作品有著極強的視覺和聽覺表現力,符合現代社會的傳播規律,能夠迎合受眾的需求,一部制作精良的動畫作品更易產生良好的效果;二是云南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與藝術元素可以為動畫影視作品提供良好的素材,同時“民族娃娃”的造型設計已基本完善,第四代第五代的“民族娃娃”造型已趨于卡通化和抽象化,與動畫作品的角色造型更加吻合,加之“民族娃娃”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可以直接構成動畫里的角色造型;三是云南省政府大力支持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創動畫作品,這為今后進行“民族娃娃”動畫作品的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基于以上三點因素考慮,企業可考慮開發“民族娃娃”動畫作品。
(二)“民族娃娃”主題樂園
“民族娃娃”主題樂園即以云南民族文化作為主題文化背景,以“民族娃娃”為主要元素。在主題公園中可以采用動畫片中的人物造型和場景,同時融入一些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文化與藝術元素。主題是主題樂園的靈魂也是主題樂園發展的核心。主題樂園的主題必須鮮明,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別的主題公園所不能取代之處,才能被市場所認可,獲得穩定持久的發展。“民族娃娃”主題樂園定位是游樂、體驗型主題公園,兼顧傳統與現代,突出民族特色和童話色彩,營造和諧、美好、愉悅的氛圍。 “民族娃娃”主題樂園以25個“民族娃娃”為主題,園區內的設施、場景設計和造型應以玩偶產品和動畫角色為原型,并且以傳遞“快樂”為理念,重視娛樂功能和體驗功能。經筆者初步考慮,為“民族娃娃”主題樂園設計了十一個功能分區,按照順序依次是,游客中心、“民族娃娃”感官區、“民族娃娃”制作體驗區、“民族娃娃”互動區、“民族娃娃”博物館、中央主題展區、“民族娃娃”紀念園、“民族娃娃”購物森林、“民族娃娃”游樂場、 “民族娃娃”漂流區和“民族娃娃”紀念湖。
“民族娃娃”主題樂園是依托云南旅游業而形成的產業,屬于第三產業,服務對于第三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要。“民族娃娃”主題樂園要以為游客提供良好優質的服務為核心,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來抓住消費者。此外,“民族娃娃”主題樂園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效果、電子、數碼、航空航天、4D、5D和其它先進技術來營造游樂氛圍和娛樂環境。
(三)“民族娃娃”衍生消費產品的開發
“民族娃娃”衍生消費產品即 “民族娃娃”產品形象版權價值的延伸。 “民族娃娃”的衍生消費產品應是多元化的,根據“民族娃娃”的產業特征并借用文化產業“線式策劃”的原理與方法,可將“民族娃娃”衍生消費產品分為印刷出版物、標貼產品和logo授權產品、游戲類衍生品、收藏類產品、生活和家居用品等五大類(如圖2)。為了讓消費者第一時間詳細地了解龐大的“民族娃娃”家族,還可以推出《民族娃娃》系列雜志,用來發布有關“民族娃娃”以及其相關產品的資訊。隨著后續產品和附加產品的不斷推出,使消費者從一次性消費顧客變為重復性消費顧客。
(四)“民族娃娃”衍生消費產品發展方向建議
一是注重產品之間的關聯性,從整體化、全局化的角度出發,將產品系列化;二是提高文化的參與性,增強產品的附加值;三是產品逐漸由低端市場轉向中高端市場。
[1]歐陽友權.文化產業通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2).
[2]孫瑩.滇西北地區民族民間手工藝品市場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1.

圖2 擬開發的“民族娃娃”衍生消費產品(作者自制)
J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