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月晴
(中國美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對“卣”字音研究綜述
麥月晴
(中國美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卣的名稱是宋代學者推定的,在傳世器物中尚未見到自名為卣,但在《詩經》《左傳》以及銅器銘文中,卻常有“秬鬯一卣”的話。而在《周禮·鬯人》:“廟用修”,鄭玄注:“讀曰卣,卣中尊”。①于是,在研究學界對卣字的來源各個學者觀點不一致,且存在歧義與爭議。因此本文主要是根據不同學者對卣字提出的觀點與現出土的器物銘文中對卣字的音進行綜述。
卣;;幼 ;繇;柚
卣字音在:【唐韻】與九切 、【集韻】夷周切、【韻會】以九切 、【正韻】云九切。并音酉?!驹姟ご笱拧慷€鬯一又作脩。【周禮·春官·鬯人】廟用修。 【正韻】于求切,并音由。②而在廣韻里③:1.以周切,猷小韻。以母、尤韻、三等、閉口。2.輿久切,酉小韻。以母、有韻、三等、閉口。但在《洪武正韻牋》④第一卷第五百五十九?里面出現有關對卣字的記載“中尊盛秬鬯者尊有三品上曰彝中曰卣下曰罍郭璞曰卣在罍彝之閒周禮六尊是也”?!逗槲湔崰牎返诙淼谝话倬攀?中“中尊亦做脩”。因此,研究學者都認為卣是器物。而“卣”字的發音有以下幾種1.粵語:[jau5]、2. 閩南話:[iu3]。3. 潮州話:[iu2]。4. 廣韻:[yieu ] [yieux]。5.上海話:[yoe]。6.蘇州話:[yeu223]。⑤
因各個學者對卣字持以不同觀點與爭議,以下筆者分別列舉幾位學者的主要觀點進行闡述,并對“卣”字當前的爭議進行梳理。
(一)李孝定⑥:器形說
按許慎云:“則木實垂者,其本義兼假借為中尊之字”。又云:[中尊之義,平久反,又音由]。王筠說文釋例云:[詩書爾雅皆有卣字,而說文無之,似即之變文。讀若綢,乃部從。而讀攸。廣韻或作。陸釋文曰[卣本或做攸],又周禮鬯人[廟用脩],注:鄭司農云脩器名,玄謂脩讀曰卣。知脩亦卣之假借子,案康成也說脩讀曰卣,在他那時已有卣字,但說文不記載,故卣即之變形。而徐灝段注箋則謂[卣者酉之變體],朱駿聲通訓定聲則兩存之。桂馥又義證云:字是借用油字?;欲溞阒鑋禾黍油油]。李孝定說:按照段、王、雷三家之說是也。桂馥說字或借油為之,而不謂字有徒遼、羊久二反者。但他又認為從卣子的契文作或。李孝定覺得果實的形狀有千百其形,安得一字像之。⑦故他認為:字本像酒器之形,至重言形況之義,則為假借。否認卣是變來的,而是假借“油”字。讀羊久反。⑧
(二)王國維:器形說
(三)羅振玉:器形說
(四)唐蘭:卜辭說
(五)馬微庼:果實說
馬微庼認為:關于卣字形,各家分析甚多,不外以為象器形。因他覺得雖像卣的器形,但卜則不象提梁,況且卣從未出現有承盤,故絕非卣之形。他覺得像柚子的形狀,為枝與蒂、為枝旁小葉,器中一點實心而非中空,為日之作,為省去,置柚于皿中示為可食之物。(柚為果名,早已見于經典,夏書“厥苞橘柚”)。柚叚于卣,久而忘其本義。他義證是借助李時珍本草“柚色油然,其狀如卣,故名”——他認為卣狀如柚,故借柚為卣。故卣字借用柚字,讀以九切,非讀調。⑥
于是,筆者把各個學者對“卣”字音的不同觀點與存在的歧義歸納為圖1、圖2。

圖1 學者對“卣”讀音不同觀點的圖表

圖2 學者對“卣”讀音不同觀點的圖表
綜上圖1、圖2對學者們認為與卣字音有關的文字羅列如下:

圖3 學者們對“卣”字音不同觀點歸納

圖4 與“卣”相關的字的字音列表
綜上所述:從現出土的器物中,并沒有一個自稱為“卣”銘文的器物出現,故對卣字的爭議至今還是無法得出正確的答案。這個器形“卣”到底源于何處,至今尚未定論,對于這個問題,學者們紛紛提出各自的看法。對于“卣”字音,學者們持以不同觀點以圖3為基準。各學者對“卣”字的真實起源有不同的觀點,故“卣”字音是隨著卣字起源發生變化。但“卣”字的讀音現在都定義讀為[you]。
注釋:
①本段引自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第七章商州時期的銅器銘文第一節商周時期的銅器和銅器銘文的341頁的酒器“卣”。
②本段應用《康熙字典》的卣字音的解釋。
③廣韻是《大宋重修廣韻》是公元1008年,由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切韻》修訂成的一部韻書?!稄V韻》共收字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列三千八百七十四小韻,分爲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五卷,共計二百零六韻。
④《洪武正韻牋》是明代楊時偉編纂的一部韻書。該書以明洪武八年樂韶鳳、宋濂等人所著的《洪武正韻》爲基礎,增註補箋。同時取《韻補》、《古音考》等古書之音,附於各韻之後,謂之「古音」。又取《韻會舉要》、《丹鉛錄》諸書收字,增附於韻後,謂之「逸字」。
⑤來自漢語方言發音字典。
⑥本段引自《古文字詁林十一》第七十六頁和【從彞銘所見彞器之名稱】中國文字第四十二冊中。
⑦甲骨文文字集釋第五。
⑧本段引用《古文字古林十一》第七十六頁
⑨引自[釋由觀堂集林卷六]和《古文字詁林十一》。
⑩引自《古文字詁林十一》第六十九與七十頁和[釋卣]中。
[1]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徐時儀.玄應和慧琳《一切經音義》研究[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
K876.41
A
麥月晴(1991-),女,廣東省湛江,研究生,學術碩士,中國美術學院自主品牌實驗專業,研究方向:自主品牌創建理論模型與商業模型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