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敏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 530022)
多感官體驗融入傳統紙質書籍的探索
黃曉敏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 530022)
由于電子設備的普及,運用電子設備進行閱讀活動也越發普遍,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實體書籍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為了尋求實體書籍的新出路,將視覺、觸覺、嗅覺、味覺,融入書籍設計之中。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享受到多感官的閱讀體驗。探索傳統實體書籍給讀者帶來的多種可能性。
電子書;實體書籍;多感官體驗
書籍是祖先數千年智慧的凝結,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近二十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國民的閱讀習慣已經悄悄地發生了改變。在如今的中國,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智能手機、電子書、電腦閱讀已廣泛進入每個人的生活,屏幕化的電子閱讀已成為一種可供選擇的新型閱讀方式。伴隨著數字出版革命的迅速推進,傳統紙質書籍的地位受到了動搖,紙質書籍應該如何在這樣的機遇下發展?這一課題成為了書籍裝幀專業方向的設計師們的一個研究重點。
電子書的全稱是“electronic book”,是將一定格式的文件通過終端設備讀取,并將信息傳遞給讀者的新型文件形式。另外,由于電子書閱讀器的產量越來越大,并且利用網絡平臺隨意下載電子書文件,所以很多情況下將電子書閱讀器簡稱為電子書。
(一)無紙化
電子書是一種沒有實體紙張,但是需要一定的電子設備作為媒介才能完成閱讀活動的書。
(二)制作周期短
傳統實體書籍從生產到消費的流程是,作者寫書、出版者排書、發行者賣書最后到讀者買書。而電子書則可極大地簡化這個過程,變為作者寫書到讀者買書的模式。
(三)展示多樣化
電子書不但可以展示與紙質書一樣的文字與圖片。同時還可以在讀者閱讀的過程中復配音樂或視頻等多媒體內容,表現形式比傳統書籍更加豐富。
(四)易存儲,易攜帶
電子書可以儲存成百或上千冊的書籍在手機或者電腦等電子設備里,外出時你可以十分方便地攜帶大量的書,可相當于是一座移動的圖書館。這極大地方便了書籍的保存和閱讀,也節約了我們有限的生活空間。
(五)成本低
由于沒有實體的紙張作為媒介,也沒有傳統實體書籍需要支付的印刷費用,可以說電子書的成本極低。所以,電子書更像是一種快速的消費品,便宜且更新換代速度極快。
(一)具有收藏價值
從古到今有許多國內外的經典實體書籍都被讀者珍藏起來,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文學著作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更是因為往往越經典的著作其書籍裝訂得越為精美。它們是各個時代的標志,更是具有藝術價值的精品。
(二)實體書籍更利于深入閱讀
有大量的數據表明:閱讀同樣的內容,通過電子設備進行閱讀活動,其讀到的內容比紙質書更容易遺忘。因為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可使電子書籍內容的視覺呈現方式變得豐富多彩,更直觀逼真。通過這樣的方式抓住讀者的眼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通過豐富的展示手法成功吸引讀者眼球的同時,也正悄悄地拉開了讀者與讀物之間的距離。削減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想象力。所以造成了電子書通常比實體書更容易被人遺忘的現象。 想要真正沉浸在書香中感受文字的力量的話,紙質實體書籍仍為您的不二之選。
(三)相比于電子書,實體紙質書籍更有利于保護眼睛
在以文字為主的書籍中,設計師們廣泛使用紙張不帶涂層且偏黃色的紙張。這樣的紙張在長時間閱讀下,對人眼有緩解的作用。而觀看電子書所使用的設備屏常常帶有反光,對眼睛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特別容易引起視覺疲勞。 如果讀者需要較長時間地進行閱讀活動,則可能就會產生頭暈、視力模糊、眼睛過度疲勞等副作用。
(四)表現力更強
不同材質的紙張和不同的裝訂方式,都能賦予書籍不同的靈魂與生命力。
綜合以上所述,電子書與實體紙質書籍各有千秋。想要發展實體書籍,必須把握好其特有的優點。
多感官體驗是指:兩個以上的個體的感覺器官受到外界的刺激后所產生的反射行為和情感體驗。感官因素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五種。豐富的感官能夠通過刺激感官因素,給讀者帶來豐富愉快的活動體驗。為了能更好地研究多感體驗在實體書籍的探索,我以《休閑茶時光》為媒介進行一些列的實驗。在此次實驗中,我先將“五感”中的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融入書籍設計之中。
(一)視覺
采用富有手繪效果的電繪方式,給文章配圖。整體畫風比較輕松,與本書《休閑茶時光》的“休閑”相契合。書中采用了多種特種紙,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體會感受。例如:硫酸紙、pvc透明紙等。
(圖1、圖2 作者:黃曉敏 拍攝:黃曉敏)
(二)觸覺
本書隨著文章的內容不同,而選用不同的紙張制作。本書部分紙張選用帶有凹凸紋理的特種紙,不但與插圖畫風相輔相成,還給人一種溫暖的觸感。如圖3,作者想要為讀者營造一種冬日溫暖的感受。在頁面上選用帶有毛線質感的紙張,修剪出圍巾的造型。
(圖3 作者:黃曉敏 拍攝:黃曉敏)
(圖4 作者:黃曉敏 拍攝:黃曉敏)
(三)嗅覺和味覺
本書的主題是介紹草本茶。所以每篇文章的介紹中,都會配備文中所介紹的茶的茶包。這樣的設計可以讓讀者一邊“品”書,一邊品茶。泡茶時散發出一縷縷茶的清香,把讀者與書籍緊緊環繞,從而使得味覺和嗅覺還有視覺,全身心都調動起來。
漲潮前,曾經熱鬧的景象一去不回,沒有人能阻止時代前行的車輪。就如電子書掀起的狂潮我們無法阻攔,也不需要阻攔。我只希望用祖先的智慧,把紙質書籍用今天的方式更好地傳承下去。遙望未來,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快捷與便利。但不希望在稍稍回望之時,我們被數字時代所淹沒,完全沒了純粹的思考。
[1]季秀怡.辨證看待電子書與紙質書的取代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6(11):436-437.
[2]張帆.電子書媒介發展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學院,2009.
[3]余瑤.多情的紙,溫柔的書——電子屏幕時代的紙質情懷[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2):16-34
[4]劉純.探析多感官體驗下的兒童玩具設計[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4):76-78.
[5]郭佳.基于手機電子屏幕下閱讀書籍如何延長閱讀時間并緩解視覺疲勞[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2):15-17.
J524
A
黃曉敏(1990-),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在讀,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裝幀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