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源
文學的情懷之美
唐源

巴金說過:“當個作家并不難,只要向讀者捧出鮮活的心。這顆心若沒有人文情懷來充實,也不過是徒有其表。”不朽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都是有厚度的,決定這個厚度的就是人文情懷。蘇軾的一句詩“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意思是說,文章所表達的內容一定是發自內心、能讓人感同身受的。
大家知道焰火為什么美麗嗎?那是因為多樣的粉末交匯在一起,燃燒,困頓,并于一剎那爆發;詩詞為什么絢爛,那是因為文人的萬千心事糾結于眉,郁結于心,靈感于一瞬間迸發而出。直抒胸臆,獨發性靈。
例如文學作品中的愛情,多了份堅貞的情懷,也就多了纏綿凄惻的感動。如《紅樓夢》中,尤三姐心許柳湘蓮,但因賈寶玉一句無心的話,便落得“揉碎桃花紅滿地”的慘烈下場。《桃花扇》中李香君堅決拒嫁田仰,聲稱:“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門。”堅定的生活理想,志同道合的愛情,給她以“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奸”的勇氣和力量,桃花扇上斑駁的血跡就是她對侯方域、對愛情的堅貞的鮮明寫照。
文學情懷在涉及家國天下之時更是厚重,它往往承載著一代人的悲喜,一個時代的興衰,讓人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曹操在《短歌行》中慨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看似消極,殊不知其“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中蘊含了一統江山的雄心壯志;杜甫看到街頭流離失所的百姓,將內心的憂愁憤懣以及心懷天下的蒼涼傾瀉而出,故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傳唱;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更是壯懷激烈,讓人獨愴然而涕下。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便是這個道理。
當然,文學作品除了要有鮮明的人文情懷以外,文章還要有性靈,也就是文章要有作者自己的個性,要能展現作者獨特的一面,讓人耳目一新。說到性靈,不得不提納蘭容若。他兼具了滿人的質樸天真與漢文化的深厚修養,在其《畫堂春》中,他寫道“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容若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由暗火而郁結,由郁結而困頓,由困頓而渴望解脫,由渴望解脫而到徹底爆發,作者的真情似火箭一般迸發出來,讓人欲罷不能。
都說我手寫我心,然而若是粗鄙之物,不寫也罷。捧出一顆真心,一腔情懷,文學才能動人肺腑。
(作者介紹:唐源,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學生;指導教師: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