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初
(沅江市農業局,湖南 沅江 413100)
晚稻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田間效果試驗
李學初
(沅江市農業局,湖南 沅江 413100)
通過晚稻小區試驗和大田示范試驗,研究了“紅四方”控釋肥對晚稻作物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與施用常規肥料相比,“紅四方”控釋肥有利于改善晚稻的經濟性狀,如株高、有效穗數、穗實粒數和千粒重,分別提高1.31 cm、0.18萬株/667m2、2.17 粒/穗和0.41 g;施用控釋肥與常規肥相比,稻谷平均增產59.49 kg/667m2,增產率為15.8%,增加純收入70.84元/667m2。且控釋肥優于復合肥,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與施用復合肥相比較,平均稻谷增產31.16 kg/667m2,增產率為7.71%,增加純收入39.3元/667m2。
控釋肥;常規肥料;復合肥;晚稻
控釋肥料具有養分釋放期長,釋放速度緩慢,養分有效利用充足,環境污染小等特點,在農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都可以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的肥料[1-3]。有研究表明,與相同濃度肥料相比,施用控釋肥料具有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養分有效性等優點[4-6]??蒯尫柿系耐茝V應用,有助于農業的高效高產,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都具有重要意義[7]。為了驗證“紅四方”控釋肥料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筆者在沅江市共華鎮永安村進行田間小區和大田示范試驗,以期為推廣控釋肥料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地點與材料
試驗田位于湖南省沅江市共華鎮永安村(29°01′12″N,112°22′12″E)。供試土壤為紫潮泥。試驗前,取試驗地耕層混合樣測定,土壤肥力呈較高水平,土壤有機質含量34.6 g/kg,pH值7.5,堿解氮156 mg/kg,速效磷19.2 mg/kg,速效鉀98 mg/kg,緩效鉀361 mg/kg。
試驗于2016年6~11月進行,供試晚稻品種選擇感溫型常規稻“黃華占”。供試肥料分別為:(1)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控釋肥42%(22-8-12);(2)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復合肥40%(22-8-10);(3)單質肥料為46%尿素、12%過磷酸鈣、60%氯化鉀。
1.2 試驗處理與方法
研究采用田間小區試驗和大田示范試驗。田間小區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CK):對照,常規施肥(尿素16.7 kg/667m2、過磷酸鈣23.3 kg/667m2、氯化鉀7 kg/667m2,追肥尿素10 kg/667m2);處理2(S100):基肥施用控釋肥42%(22-8-12)35 kg/667m2,追肥尿素10 kg/667m2;處理3(S150):基肥施用復合肥40%(22-8-10)35 kg/667m2,氯化鉀1.2 kg/667m2,追肥尿素10 kg/667m2。3組試驗處理的總施肥量:施純N為12.3 kg/667m2、P2O5為2.8 kg/667m2、K2O為4.2 kg/667m2??蒯尫屎蛷秃戏室曰室淮问┯?,尿素和氯化鉀作為追肥于移栽后7 d撒施。3次重復,共9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每個小區面積33 m2。小區間做土埂包塑料農膜隔離,試驗小區周圍設2.5 m寬保護行。
在小區試驗附近,選擇與小區試驗肥力一致的田塊2 667 m2,開展大田示范。田間示范設2個處理,不設重復。其中667 m2為常規施肥對照(CK,與小區試驗處理相同),另外2 000 m2施用控釋肥(S100,與小區試驗處理相同)。2個大區用有塑料農膜的土埂隔開,大區間單排單灌,避免串灌串排。
田間管理遵循“最適”和“一致”的原則,各處理之間除施肥措施以外,其他灌溉、病蟲防治和中耕除草等各項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6月18日播種,軟盤育秧7月15日拋栽,移植密度為28蔸/m2。7月14日按各處理施基肥;7月20日各處理分別追施尿素10 kg/667m2。10月25日取樣測產,10月26日分小區單收、單獨稱重。
1.3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Excel 2010匯總整理,用SPSS 19.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為3組重復樣的平均值,數據差異采用單因素ANOVA方差分析、Duncan多重比較(P<0.05)。
2.1 小區試驗不同處理對晚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田間小區試驗結果表明(見表1),處理S100與CK相比較,株高增加1.31 cm,平均有效穗數增加0.18萬/667m2,總粒數減少1.23粒/穗,實粒數增加2.17粒/穗,空秕率減少3.64%,千粒重增加0.41 g;處理S150與CK對照區相比較,株高增加0.31 cm,平均有效穗數增加0.33萬/667m2,總粒數增加0.76粒/穗,實粒數增加1.07粒/穗,空秕率減少0.54%,千粒重增加0.23 g;處理S100與處理S150相比較,株高增加1 cm,平均有效穗減少0.15萬/667m2,總粒數減少1.99粒/穗,實粒數增加1.10粒/穗,空秕率減少3.1%,千粒重增加0.18 g。由此可見,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42%(22-8-12)、復合肥40%(22-8-10)和常規施肥對晚稻經濟性狀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差異,施用時必須考慮最佳方案。
2.2 大田示范試驗不同處理對晚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田間示范試驗結果表明(見表2),處理S100與CK相比較,株高增加2.02 cm,平均有效穗增加0.78萬/667m2,總粒數增加1.24粒/穗,實粒數增加2.41粒/穗,空秕率減少0.12%,千粒重增加0.16 g。由此可見,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對晚稻經濟性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從而可提高水稻的產量。

表1 晚稻小區試驗不同處理的經濟性狀

表2 晚稻大田示范不同處理的經濟性狀
2.3 小區試驗不同處理對晚稻產量的影響
從晚稻田間小區試驗結果表明,CK、S100和S150的小區試驗晚稻平均產量為375.82、435.31和404.15 kg/667m2,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可明顯增加晚稻產量,經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結果,處理S100與CK相比,平均增產稻谷59.49 kg/667m2,增產率為15.8%;處理S100與處理S150相比較,平均增產稻谷31.16 kg/667m2,增產率為7.71%,處理間產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從表3可知,施用控釋肥42%(22-8-12)后的作物單位養分生產力最高,達到了22.55個單位,其次是施用復合肥40%(22-8-10),比S100降低1.66個單位,CK組的單位養分生產力最低,只有19.47,比S100降低3.08個單位,比S150降低1.47個單位。
2.4 大田示范試驗不同處理對晚稻產量的影響

表3 施用緩控釋肥料的單位養分生產力
從晚稻田間示范試驗結果表明,處理S100平均晚稻產量為461.3 kg/667m2,與CK比較,平均增產稻谷65.8 kg/667m2,增產率為16.64%。
2.5 小區試驗不同處理對晚稻經濟效益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見表4),當地當時稻谷市場價格1.4元/kg,小區試驗晚稻處理S100平均稻谷產量為435.31 kg/667m2,與CK平均稻谷產量375.82 kg/667m2比較,平均增產稻谷59.49 kg/667m2。處理S100比CK增加產值83.28元/667m2,處理S100比CK,晚稻增加肥料成本12.44元/667m2,增加純收入70.84元/667m2;處理S100與處理S150比較,晚稻平均增產稻谷31.16 kg/667m2,增加產值43.62元/667m2,處理S100比處理S150多增加成本4.32元/667m2,但增加純收入39.3元/667m2。

表4 晚稻小區試驗不同處理的經濟效益
肥料價格和工價等按當地行情價計算,即控釋肥42%和復合肥40%均為2.7元/kg,尿素2.4元/kg,磷肥0.72元/kg,鉀肥3.6元/kg。CK、S100和S150肥料成本分別為123.75、128.3和122.54元/667m2。
2.6 大田示范試驗不同處理對晚稻經濟效益的影響
按當地當時稻谷市場價格1.4元/kg計算,大田示范區晚稻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的處理平均稻谷產量為461.3 kg/667m2,產值645.82元/667m2,與對照比較,平均增產稻谷65.8 kg/667m2,新增產值92.12元/667m2,減去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增加的肥料成本12.44元/667m2,增加純收入79.68元/667m2。
3.1 施用控釋肥料能改善晚稻經濟特性,提高作物產量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晚稻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可促進水稻生長,改善水稻植株的經濟性狀,增加晚稻的株高、有效穗數、穗實粒數和千粒重,提高水稻產量,小區試驗和大田示范晚稻平均稻谷產量分別為435.31和461.3 kg/667m2,相對于常規施肥增產率達到15.8%和16.64%;施用控釋肥料42%(22-8-12)比施用復合肥40%(22-8-10)增產7.71%,按當地當時稻谷市場價格計算,施用控釋肥與施用單質肥、復合肥相比,晚稻增加純收入70.84和39.3元/667m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控釋肥料能控制養分的釋放速率,使化肥養分釋放速率與晚稻養分吸收規律基本一致,能滿足晚稻在整個生育期內生長發育的需求,促進晚稻生長,改善晚稻經濟性狀,提高單位產量[8]。
3.2 施用控釋肥料能提高單位養分的稻谷生產力
施用“紅四方”控釋肥料比施用復合肥、單質肥料更能增加單位養分的晚稻產出能力。在試驗處理中,施用等量養分19.3 kg/667m2(施純N為12.3 kg/667m2、P2O5為2.8 kg/667m2、K2O為4.2 kg/667m2)的條件下,施用控釋肥比施用復合肥、單質肥的單位養分產出能力提高1.61、3.08個單位。其原因是控釋肥是采用聚合物包衣的肥料,養分的釋放快慢只和水分子的運動速度、土壤溫度和膜微孔的孔隙有關,具有緩釋作用,可以減少化肥的氣態和淋溶損失,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單位養分產出能力。
施用控釋肥能夠減少施肥次數,減少肥料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節約肥料和勞動成本,是發展高效節能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經綜合分析,“紅四方”控釋肥料42%(22-8-12)在沅江市共華鎮永安村晚稻生產中具有一定比較的經濟效益,因此建議繼續示范與推廣應用。
[1] 李 峰,郭立君,嚴國鋒,等. 晚稻施用緩控釋肥料的效應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1,(15):77-78.
[2] 劉 飛,諸葛玉平,王 會,等. 控釋肥對馬鈴薯生長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水土保持通報,2011,4(25):186-202.
[3] 李博賑,呂烈武,黃順堅,等. 控釋肥料在晚稻上施用的效果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1):67-68.
[4] 李方敏,樊小林,陳文東. 控釋肥對水稻產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5,11(4):494-500.
[5] 彭 玉,馬 均,蔣明金,等. 緩/控釋肥對雜交水稻根系形態、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3,19(5):1048-1057.
[6] 趙 斌,董樹亭,張吉旺,等. 控釋肥對夏玉米產量和氮素積累與分配的影響[J]. 作物學報,2010,36(10):1760-1768.
[7] 舒興福. 晚稻大田施用綠陵緩控釋肥料效果研究[J]. 土肥植保,2014,9(31):71-72.
[8] 沈寶明,肖嫩群,楊春曉,等. 保護性耕作方式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研究進展[J]. 湖南農業科學,2010,(1):22-25.
(責任編輯:肖彥資)
Field Effects of “Red Quartet”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 Late Rice
LI Xue-chu
(Yuanjang Agricultural Bureau, Yuanjiang 413100, PRC)
A plot experiment and a field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ed Quartet” effects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of late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fertilizers, “Red Quartet”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is bene fi cial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traits of rice, such as plant height, effective panicles,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1000-grain weight, which increased 1.31 cm, 2.7million plants/hm2, 2.17 grains/spike and 0.41 g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average yield increased by 892.35 kg/hm2, the increasing rate was 15.8%, and net income increased by 1 062.6 yuan/hm2(RMB). The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is better than the compound fertilizer, the application of “Red Quartet”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created average yield increase of 467.4 kg/hm2, 7.71% increasing rate, and pure income increased 589.5 yuan/hm2(RMB).
Controlled fertilizer; conventional fertilizer; compound fertilizer; late rice
S143
:A
:1006-060X(2017)07-0037-03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7.011
2017-05-17
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 (2016年)
李學初(1962-),男,湖南沅江市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