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在“雙創”的環境下,互聯網+為很多中小企業的興起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VMware公司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郭尊華表示:“我認為云計算技術將顛覆傳統產業、同時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
在傳統觀念中,企業的IT架構建設是基于節省成本的訴求。但隨著云計算時代的到來,驅動企業創新逐漸成為了“新IT”轉型的出發點。
在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的驅動下,軟件定義的發展令服務器虛擬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不同企業的應用場景愈加細分,要求愈加嚴苛。
因此,服務器虛擬化與存儲、網絡虛擬化的同步發展成為趨勢。在企業IT向云轉型和部署軟件定義技術的過程中,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已經成為一個整體,越來越需要整合的自動化流程。
對于VMware而言,虛擬化業務正是其最核心的業務能力。VMware將服務器、存儲、網絡資源虛擬化,變成資源池。通過虛擬化,2005—2015年之間,VMware共計為全球客戶節省了6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的服務器虛擬化市場依然在擴容。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服務器虛擬化市場規模達到21.9億元,比2015年增長20.3%。其中,VMware仍然占據中國服務器虛擬化市場第一的位置,占有44.7%的份額。市場地位依舊穩固。

但郭尊華并不因此而滿足:“我認為當下軟件定義化已經不能滿足,通過虛擬化帶來的池化資源,搭建一個傳統的私有云,甚至將其用在一個多客戶環境的公有云上,才能將虛擬化業務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在“雙創”大潮中,如果讓所有的中小企業都去搭建自己的數據中心以后才去競爭,那么市場時機早已錯過。
其實這類企業借助公有云的能力可以很快得到IT資源,從而編寫應用,進而可以在短時間內推出自身的核心服務,幫助他們在市場上獲取更大的成功,獲取更多的決策時間提升競爭力。
這無疑是市場給予VMware的重大機遇。
但是,企業在基礎架構邁向云依然有很多門檻,最重要的是兩大門檻:一是安全;另外是可控。如果企業最核心的部分價值是應用和數據,它所依賴的基礎架構不可控,那么企業真正上云的節奏會變得很慢。
對此,VMware也提出了建立跨云架構,建立一個真正實現任何終端、任何應用、任何云的IT基礎架構。
為了實現更便捷的本土化落地,以及獲取更廣闊的國內市場。VMware一方面繼續加深著自身的自研能力,郭尊華透露,目前VMware的研發投入大約占營收20%。
另一方面,VMware也在中國牽手了合作伙伴,與國內公有云領域頗有建樹的華云數據達成戰略合作。去IOE化的市場環境下,補強公有云業務對VMware而言無疑是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