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十位老人遭遇“房詐”,被人以投資理財、以房養老、電信詐騙等手段哄騙到公證處,以房屋做抵押,與放款方簽訂借貸協議,并進行公證。此后,房子很快被過戶他人,老人則被趕出家門,同時背負巨額貸款。
在此次風波中,涉事的北京方正公證處停業整頓,而整個公證體系也遭受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這一系列案件所暴露出來的公證行業亂象,與公證體制改革停滯不前息息相關。有的司法行政機關不放權,有的公證機構不愿意改,而改革所需要的配套政策不到位,致使這一項已經進行了17年的改革處于“爛尾”狀態。
2017年7月,新一輪公證體制改革重啟,輿論對這一輪改革寄予厚望。正如司法部長張軍所言,公證體制改革早改早受益,不改無異于“慢性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