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莫北
通向未來能源的“橋梁”—從世界石油大會聚焦點看2017年能源熱點行情
□ 文/本刊記者 莫北
7月9日—13日,第22屆世界石油大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來自50多個國家的能源部長、500多家企業領導,以及5000多名行業代表,參加了本次世界石油大會。
這些被媒體稱謂為行業的“領袖”云聚伊斯坦布爾,用了5天的時間,圍繞“架起通向能源未來的橋梁”主題,就如何應對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如何響應巴黎氣候協議、如何在低油價和低景氣周期下保持競爭力、如何降低非常規資源開發成本,以及革命性技術和未來能源前景等問題展開深入商討。
聚焦大多數代表關注點,我們看到大多都是2017年正在演變的熱點能源行情。
時光荏苒,上半年飄然而過。2017這半年原油行情可謂是十分詭異,一方面是限產,一方面是價格仍在下滑。
國際能源署6月月報顯示,OPEC參與石油減產行動的11個成員國6月份減產遵從率為97%,而5月份高于100%。OPEC整體在2017年6月份出現了約40萬桶/日的產量增量,其中增幅最大的兩個國家就是擁有減產豁免的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產量相比2017年5月份增加超過20萬桶/日。而作為減產核心、并且曾經執行減產情況十分良好的沙特6月份的原油產量達每天1007萬桶,與歐佩克14個成員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的減產協議的產量配額相比高出約1.2萬桶/天。這也是沙特官方產量數字第一次超過去年11月和12月達成的日產量1005.8萬桶的限額。
雖然沙特6月份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沙特進入夏季原油發電需求的高峰,需要增加產量配合抽取庫存共同緩解峰季的原油需求壓力。但是,美國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在剛剛過去的6月,分別刷新去年9月以來低點至42.05美元/桶和去年12月以來的低點至44.35美元/桶。相較去年收盤價(分別為53.89美元/桶和56.75美元/桶),兩大原油期貨價格在此期間的最大跌幅均超過了20%。
這也印證了市場人士分析人士的判斷:OPEC正在喪失價格調控能力。
2017年上半年是OPEC執行減產的第一階段。OPEC秘書長巴爾金多在第22屆世界石油大會上表示,本輪油價周期形勢尤為嚴峻,因而這一輪減產被寄予厚望,面臨很多挑戰,但在數量、規模、執行等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最重要的是解決原油庫存高企的問題。

原油庫存高企確實是推動油價下跌的另一因素。在OPEC減產的狀況下,得到了廉價信貸資金支持的美國頁巖油產業正在趁機開足馬力全速爭奪市場份額,預計美國本土產油量超過1000萬桶/日將只是時間問題。IHS Markit公司副主席丹尼爾·耶金博士在世界石油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認為:“未來市場會迎來再平衡,取決于兩個指標:一是美國頁巖油氣產量放緩速度,二是原油庫存下降程度。”
庫存方面,盡管OPEC減產從2017年1月開始執行,但OECD原油去庫存化從2月才開始體現,主要因為出口運輸周期為1—1.5個月。2017 年1月,OECD石油庫存環比增加7900萬桶;2月,OECD庫存小幅下降800萬桶。但靜態庫存水平仍然明顯高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隨著二三季度全球原油消費轉入旺季,預計后續去庫存速度會加快。
分析人士認為,估計在比較樂觀的假設下(OPEC減產維持2017年上半年水平,非OPEC2017年產量同比+60萬桶/天,需求增加130萬桶/天),OECD原油庫存約需要5到6個月回到5年平均水平。如果考慮中國可能增加原油儲備,則去庫存進度可能再快一點。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需求仍然相對強勁,在2017年一季度,中國大陸需求較上年同期增長42.5萬桶/天,這為中國大陸 2017年全年40萬桶/天的總體需求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運輸和石化行業仍然是主要的驅動因素,受汽車的快速銷售、相對強勁的經濟活動和石化行業持續擴張的支持。2017年,中國大陸約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1/3。
從歷史上看,庫存動態與價格動態之間呈負相關性。這意味著當庫存下跌時,油價往往會上漲。OPEC與非OPEC產油國今年5月25日曾同意將每日180萬桶的減產協議延長至2018年一季度末,寄望將全球原油庫存削減至5年均值。
7月12日,在第22屆世界石油大會伊斯坦布爾會議中心主會廳,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與OPEC秘書長巴爾金多,各自代表國際能源署與OPEC進行了對話。法提赫·比羅爾表示,今年全球油氣行業投資有望止跌。
法提赫·比羅爾認為,低油價導致油氣行業投資近兩年來連續下滑,未來石油供應的穩定已成為一大隱憂。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的響應。在第22屆世界石油大會上他表示,油價自2014年中旬暴跌至今,已經打壓了近1萬億美元的油氣領域投資。預計全球長期的油市將陷入供給短缺,進而重新抬升油價。
國際能源署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石油企業削減開支,2016年全球新發現石油儲量降至紀錄低位,獲批的常規石油項目數量也刷新70多年來最低紀錄。
國際能源署在世界石油大會舉行期間發布年度報告說,2016年全球能源投資下降12%,這是全球能源投資連續第二年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石油和天然氣上游投資持續減少。
國際能源署在最新五年石油市場預測報告中稱,“我們已對全球范圍內的項目進行調查,并評估其完成的可能性。分析結果表明,石油需求未來5年將持續增長,除非新項目很快獲得批準,否則,到2019年石油日均需求將由2016年的9660萬桶升破1億桶大關,到2022年達到約1.04億桶。同時,預計到2022年,對OPEC的原油需求量將從2016年的3220萬桶/日升至3580萬桶/日。雖然全球產量或在此期間增加195萬桶/日,但這表明屆時可用的備用產能將低于200萬桶/日。”
世界石油理事會主席約瑟夫·托特也表示:“能源行業要秉承為全人類提供可靠、廉價能源資源的宗旨。油氣依然是今后一個時期的能源需求主體,需要加大投資、推進技術進步以及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計劃在今后10年投入3000億美元開展大規模勘探,以保持石油產能。殼牌石油公司則將在2020年前每年投入10億美元支持新能源部門。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潘彥磊認為,能源行業面臨經濟波動、地緣政治不穩定和氣候變化三重挑戰,需要加大投入以滿足今后數十年的能源需求。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最新《2017年全球能源投資報告》顯示,2017年美國的頁巖油投資將增長53%,并帶動全球原油產業上游業務總投資增長6%。俄羅斯和中東的原油上游項目投資在今年也會實現增長。
法提赫·比羅爾在世界石油大會上說:“我們的分析顯示,精明的投資決策對維持能源安全、實現環保目標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他表示,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再次把重點放在短周期項目上,決策者應扭轉當前低迷的投資態勢,確保能源長期充足供應。
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的短暫復蘇為美頁巖油生產商提供了套保的機會,充裕的現金流則支持其在上游開采的不斷支出,數據顯示美國鉆井平臺與原油產量持續增長。
“美國的頁巖油就像一個不倒翁,會隨價格波動靈活調整產量,但永遠不會摔倒。”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在《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發布會上表示,從長時間來看,頁巖油的開采成本低于傳統的石油,“中東國家的盈虧點高于50美元,但大部分石油生產國家盈虧點連50美元都達不到。”他說,美國頁巖油產業在國際油價45美元—50美元/桶的價格區間相對平穩,一旦國際油價接近50美元/桶或以上時,頁巖油開工數量就會大大增加:當國際油價跌至45美元/桶附近,其鉆井平臺速度就會有所下降。
“OPEC對油價信號可以在一個月內做出反應,對市場短期震蕩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戴思攀表示,但長期來看,相對于美國頁巖油和頁巖氣,OPEC減產和限產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
7月12日,IHS Markit公司副主席丹尼爾·耶金博士在世界石油大會上演講中指出,近年來,頁巖油氣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石油工業版圖,帶來產量的急劇上升和技術的革命性進步。他說,頁巖油項目屬于短期、回報率高的項目,在其生產過程中,有更多不同背景的參與者,獨立自主性強,展示出巨大的靈活性,桶油成本降幅明顯。據悉,北美頁巖油氣是近年來全球唯一的投資增長區,2016年達到1150億美元,今年預計將達到2600億美元。
低油價雖然給行業帶來很大沖擊,但也在推動行業技術、加工等的全面創新和發展。近年來,海上油氣桶油成本、俄羅斯桶油成本和油砂的成本都已接近50美元。美國頁巖油氣的桶油成本也已從2014年的70美元下降到目前的40美元—50美元。
除頁巖油外,擁有相似開采辦法的頁巖氣將成為美國的另一大“不倒翁”。
作為“通向能源未來的橋梁”,天然氣被業界認為是最為現實的過渡。發展天然氣被視作石油公司低碳轉型的關鍵部分。天然氣之所以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僅因為它的碳排放更低,而且因為它是一種豐富的、可靠的低成本能源。BP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表示,BP正通過投資新的大型天然氣項目加快向天然氣轉型,計劃到2025年前后,將天然氣在其油氣產量中的占比從目前的50%提高到60%。沙特阿美公司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也透露,沙特阿美正積極推進一項雄心勃勃的新戰略,將大舉投資國際天然氣生產。
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趨嚴、能源體制改革落地在即的大環境下,2017年天然氣新政密集出爐。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天然氣價格改革先行推進,陸續出臺了十余份文件。近期,促進天然氣發展的政策不斷出臺。繼6月下旬發布《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后,發改委日前正式印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明確,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同時,截至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力爭達到10%左右,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
《巴黎協定》本質上是一個“終結化石燃料的承諾”,將加速全球能源轉型步伐。而面對復雜的能源挑戰,卻沒有哪種解決方案可以“包治百病”。
在此次世界石油大會上,多家石油公司都強調要探索多元化的轉型路徑。一方面,拓展可再生能源業務;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提供可再生能源目前無法保證的可靠性。埃森哲公司認為,未來的勘探生產公司商業模式需要更加具有靈活性,更加注重技術、競爭力和人才;除傳統業務外,要聚焦于天然氣、新能源以及碳捕捉和儲存(CCS)技術的投資。
國際能源署在會議期間發布報告說,全球能源投資連續下滑,而對清潔能源的投入創新高。電力部門投資首次超過石油、天然氣和煤的投資總和,清潔能源投資占比43%。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能源投資占全球總投資的21%,是全球最大能源投資國,其中燃煤電力投資減少25%,清潔能源發電、電網建設及能效投資日益增加。
煤炭使用量的減少和光伏發電的新進展,這兩則外媒特別關注的新聞,讓全世界看到一個事實—中國的能源轉型已見成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量和太陽能累計裝機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同時,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在下降。為了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全球氣溫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到2040年全球將需要6億輛電動汽車。而中國是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領跑者,2016年中國銷售電動汽車33.6萬輛,幾乎是全球銷售總量的50%。
法提赫·比羅爾在世界石油大會上也表示,中國在發展風能、太陽能、核電以及提升能效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他稱贊中國作為能源研發領域領先的國家,通過可燃冰試采工程再次發揮領導力。
7月9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全面完成預期目標,第一口井的試開采產氣和現場測試研究工作取得圓滿成功,并正式實施關井作業。自5月10日試氣點火以來,已連續試開采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萬立方米,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新技術已經加快能源行業的轉變速度,對氣候變化的擔憂成為向低碳經濟轉型的促進因素。”巴西石油署署長德西奧·奧多內說。
就氣候變化對油氣行業的影響,法提赫·比羅爾指出,要著眼減排的問題,而不是能源本身出了問題。過去3年全球經濟增長和碳排放量增長之間的關聯度減弱,都得益于頁巖氣、可再生能源、碳捕存等技術的發展。美國雖然退出了《巴黎協定》,但美國頁巖氣大發展將繼續引領全球減排形勢。
就下半年及未來石油行業發展前景,法提赫·比羅爾表示,石油需求還沒有迎來峰值,電動汽車爆發式增長不會影響石油需求的增長,市場仍然需要OPEC、非OPEC國家穩定的石油供應。巴爾金多表示,下半年市場依然面臨高庫存壓力,隨著OPEC著力保持需求量大于供應量,將加快推進市場供需方程式重歸平衡。
油價真的會迎來拐點嗎?市場供需方程式真的會重歸平衡嗎?土耳其能源與自然資源部部長巴拉特·阿爾巴伊拉克認為:“油氣對于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和重塑國際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可再生能源迅速崛起和剩余石油儲量衰減給油氣行業帶來多重挑戰,但油氣仍然是保障世界能源安全的重要資源。盡管兩年多來油價低迷、上游投資連續下降,但油氣在世界能源供給中的比例仍將超過一半,需要持續加強投資保障能源安全。”
就中國方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董事長王宜林在世界石油大會做的《致力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構筑全球能源美好未來》主旨演講,深刻闡述了能源轉型與變革的新趨勢下,加強“一帶一路”互聯互通、提升互惠共贏的油氣合作水平的重大意義,強調應共同攜手重點推動歐亞大通道、大市場和大產業建設,打造油氣合作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