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牟雪江
克拉瑪依握手瓜達爾—“一帶一路”上一座石油城轉型升級傳遞出的示范價值
□ 文/本刊記者 牟雪江
“克拉瑪依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一座應運而生的城市;瓜達爾港是世界上一座以風命名的城市,一座應勢而生的城市,兩座美麗城市的合作,使她們成為在諸多領域具有示范價值的城市,必將載入兩國史冊,進入世界視野。”
這是2015年8月11日—12日在新疆克拉瑪依市舉行的中巴經濟走廊(新疆·克拉瑪依)論壇上,來自中巴兩國政府、企業、智庫、社會組織、媒體機構等約300位參會代表圍繞“共商中巴合作,共建繁榮走廊,共享和諧發展”主題展開討論,并審議通過《新疆克拉瑪依宣言》中的一段文字。
通過這個論壇,克拉瑪依這座“因油而興、因油而建”的資源型城市,向世界傳遞出,克拉瑪依正通過發揮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營造良好環境,以世界的視野思考和推動克拉瑪依的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前景。
一如時任新疆克拉瑪依市市委書記陳新發在論壇上發言時的表述:“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為克拉瑪依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契機,克拉瑪依十分愿意在城市合作領域與巴基斯坦友好城市展開深度合作,共謀戰略發展,共享美好前景。”

以這次論壇為時間節點,回望4個月之前。
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宣布正式啟動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習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發表題為《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開辟合作共贏新征程》的重要演講中提出,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巴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們要發揮走廊建設對兩國務實合作的引領作用,以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為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
2015年4月20日,在中巴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克拉瑪依市和巴基斯坦瓜達爾區簽署了締結友好城市關系的協議書。
克拉瑪依市與瓜達爾區建立友城關系,成為貫徹和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巴經濟走廊”戰略的具體實踐者,也成為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目標的具體推動者。
對于就國內地理區域,位于西部邊疆小城—克拉瑪依市,因為締結了“瓜達爾”,不僅具備了國際化元素,而且讓克拉瑪依具有了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中巴“一帶一路”合作旗艦項目中的一員。參與“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也為克拉瑪依打造“一帶一路”樣板城市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沿著時間軸展開,中巴兩國關系可以追溯到古代絲綢之路。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和中國許多企業,為巴基斯坦的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增進了兩國友誼。巴基斯坦也成為最歡迎中國人的國家之一,被許多中國人稱為“巴鐵”。2013年,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再進一步,兩國政府提出了共同建設“中巴經濟走廊”戰略藍圖,希望加強中巴之間交通、能源、海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深化兩國之間的互聯互通。2014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來訪的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達成共識,瓜達爾港被列為促進中巴“一帶一路”合作的旗艦項目。
中巴經濟走廊北接中國新疆喀什,南抵巴基斯坦阿拉伯海沿岸的瓜達爾港。從地理位置上看,克拉瑪依不如喀什,但是在中巴合作中克拉瑪依卻是一只起得很早的“鳥兒”。
克拉瑪依人,在沒有草、沒有水的荒漠戈壁上,傳奇般的建成了中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級大油田,建成了2000萬噸級煉油加工基地,建起了一座被譽為“西部明珠”的現代石油城市。但是,危機感還是時時侵擾著克拉瑪依人。

作為石油石化產業占主導地位的資源型城市,國際大宗商品及國際原油價格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克拉瑪依產生直接影響。比如2008年國際油價的暴跌。油價從歷史最高價位147.27美元/桶,不到半年的時間,在2009年2月跌到了33.98美元/桶。按照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要求,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瑪依油田)2009年的原油年產量從2008年的1220.7萬噸主動下調到1089萬噸。僅調減原油生產131.7萬噸,克拉瑪依地區生產總值就減少了180.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減少5.6億元。再一次暴露了克拉瑪依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抵御風險能力的薄弱性。
不僅只是油價侵擾,2009年的克拉瑪依和全國大多數城市一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也進入了工業化升級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一方面,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支柱產業的石油石化工業急需與信息化融合,實現持續改造和提升;另一方面,城市傳統的管理和服務模式,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斷提高質量、效率和現代化品質。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單一的經濟和產業結構,面臨的可持續發展挑戰。要想避免未來礦竭城衰,需要抓住國家推動新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培育發展高科技產業、金融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推動資源型城市向綜合型城市轉型。
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克拉瑪依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而緊迫的課題。2010年,克拉瑪依決策層明確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發展戰略。
“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實質,就是要加快轉型發展。從不可持續的“資源立市”的發展方式,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多業興市”的發展方式。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升級的政策思維轉變的方向在哪里?克拉瑪依市堅定地給出了答案:讓城市獨特的優勢,在區域競爭合作中更具有競爭力。“要跳出克拉瑪依發展克拉瑪依;要用世界的眼光發展克拉瑪依;要走高端路線發展克拉瑪依。”
2011年10月底,時任克拉瑪依市長的陳新發作為克拉瑪依市的黨員代表,在新疆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分組審議黨代會報告過程中,向大會提出了一項建議:“提請自治區第八屆黨委會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建設一條橫跨天山的國際經濟走廊。”
克拉瑪依決策層設想的這條經濟走廊,以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作為主要連接樞紐,根據城區綜合實力,設置幾個中心城區,形成類似于大河流域性的經濟生態鏈。比如克拉瑪依、阿克蘇、喀什作為中心城市,帶動周邊的小城鎮形成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最終匯入國際經濟走廊。陳新發認為,建設這條國際經濟走廊一舉三得:第一,可以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大幅度提升新疆跨越式發展的效率和效果。第二,可以更高效、高速地落實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第三,可以將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南亞地區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能力大幅度提升。
這項建議是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與謀劃“打造世界石油城”戰略同步思考的。并且認為,為了助力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和克拉瑪依自身的轉型發展,克拉瑪依必須先行一步。
據時任克拉瑪依市外事辦主任孫志強和副主任程銘哲回憶。
2012年春節剛過。他倆就被請到市長辦公室。陳新發要求市外事辦調動一切資源,在南亞地區選擇一個具有地緣優勢的地區或城市,使克拉瑪依與其建立實質性聯系,以圖后續深層合作,帶動“跳出克拉瑪依發展克拉瑪依”。
具體負責的程銘哲說,在那之后的近一年時間里,他們趴在電腦前看世界地圖、大量閱讀南亞地區的經濟、政治、地理、歷史、文化資料,成為了一項日常工作。
2013年2月底的一天,電腦屏幕右下角彈出的一則騰訊新聞引起了程銘哲的注意:新加坡企業運營瓜達爾港未收到預期效果,巴基斯坦將瓜達爾港移交給中國企業運營。
瓜達爾,這個在當地烏爾都語中意為“風之谷”的地名,伴隨著阿拉伯海風,就這樣進入了很多中國人的視野,也進入了克拉瑪依市決策層的視野。經過全方位調研之后,克拉瑪依決策層感到:瓜達爾所具備的地緣優勢,仿佛就是為新疆和克拉瑪依的發展量身定做的伙伴。
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里,克拉瑪依市外事辦通過新疆自治區外事辦、全國友協、中巴友協、外交部、中國外運集團、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等等各種渠道,向瓜達爾伸出“橄欖枝”。終于,在習近平主席2015年4月訪問巴基斯坦期間,克拉瑪依和珠海分別以能源合作、港口合作為切入點與瓜達爾區結為友好城市。
由此,2015年8月11日至12日,“中巴經濟走廊·克拉瑪依論壇”在克拉瑪依成功舉辦;10月,來自瓜達爾的第一批5名醫務工作者開始在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接受培訓。2016年3月13日,第二批5名巴基斯坦醫生、5名教師開始在克拉瑪依接受系統培訓:4月4日,克拉瑪依向巴基斯坦瓜達爾區捐贈醫療救護車、校服等民生物資,提供教育培訓項目等惠及瓜達爾民眾的“民心工程”正式啟動,將連續10年,每年20人,為瓜達爾區及巴基斯坦其他地區中小學生提供小學至高中階段的普通學歷教育。
從克拉瑪依與瓜達爾建立友好城市的過程來看,瓜達爾出現在克拉瑪依的轉型發展之路上,決非一個孤立事件,更不是一個偶然事件,是“跳出克拉瑪依發展克拉瑪依”的切實舉措;是“用世界的眼光發展克拉瑪依”的主動出擊;更是“走高端路線發展克拉瑪依”的開創之舉。
瓜達爾港在中巴經濟走廊中至關重要。其最為全球矚目的身份不是文件上使用的“區”,而是“港”—一個風平浪靜、沒有冰凍期、水深達15米的深水良港。
放眼亞洲版圖會發現,瓜達爾占據著非同尋常的戰略地理位置。它南臨印度洋,西靠阿曼灣,離世界石油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僅400多公里,是連接南亞、中亞、西亞水陸聯運的樞紐,也是亞洲大陸經紅海通往歐洲、南下印度洋到非洲距離最近的港口。它連通了中國新疆的喀什和阿拉伯海,從而連通了中東波斯灣的石油資源和金融中心迪拜,未來還將成為中東石油運往中國的一個中轉站,使中國進一步減輕對馬六甲海峽通道的依賴。
2016年11月13日,“一帶一路”建設歷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天,中遠海運“克斯克·威靈頓”號輪滿載中國貨物駛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駛向中東和非洲。而這些中國貨物則是歷經14天,由首支中巴經濟走廊聯合貿易車隊從新疆喀什運達瓜達爾港的。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稱這50輛中國卡車的到來是“分水嶺性的事件”,不僅標志著中巴經濟走廊正式貫通,而且表明瓜達爾港正式開航啟用。在開航揭幕典禮上,謝里夫宣布:“今天標志著新時代的黎明。”
“新時代”“黎明”,外界普遍認為謝里夫連用了兩個分量極重的詞,表達了對瓜達爾港良好前景的厚望。
作為中巴經濟走廊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港口和旗艦項目,瓜達爾港的開航極具里程碑意義。既是第一次有貿易車隊自中國新疆喀什由北向南成功穿越巴基斯坦西部地區,也是瓜達爾港第一次大規模向海外運載集裝箱,讓“一走廊、多通道”理念成為現實。
瓜達爾港的投運,就中國新疆而言有了“出海口”,就克拉瑪依而言“拉近了與海,與世界之間的距離”。
今年5月19日上午10時許,來自瓜達爾港的16個品種的冰海鮮產品歷時34個小時,首次抵達深居亞歐大陸腹地的克拉瑪依。這是瓜達爾港海鮮的第一次“出國遠行”,也是克拉瑪依市民在家門口與印度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更為重要的是,這也是克拉瑪依市本土企業在巴基斯坦投資后的首筆貿易。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投資的中國宇飛海洋科技(瓜達爾)有限公司是巴基斯坦證監會第一家獲得營業執照的瓜達爾中國企業,也是目前新疆首家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投資建設的企業。該企業計劃投資5.1億元人民幣,在瓜達爾港建立海產品冷凍車間、海產品深加工車間、海水淡化廠、制冰廠、包裝廠和海洋科技研發中心,項目建成后將是瓜達爾港最大的漁業中心。
5月27日,克拉瑪依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瓜達爾區海鮮推介會。再次運送至克拉瑪依的瓜達爾港的冰海鮮“旅途”只用了16小時,相比一周前提速一倍。
瓜達爾港的海鮮如此快捷地運至克拉瑪依,讓一次普通的進口貿易,不僅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沿線貿易日益密切的縮影,而且對于克拉瑪依來說意義非凡。它打通了克拉瑪依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空中通道,將克拉瑪依迅速而緊密地和“一帶一路”捆綁在了一起。
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巴經濟走廊”規劃帶來的歷史機遇,克拉瑪依發展外向型經濟,幫助更多像宇飛公司這樣的企業走出去,已成為克拉瑪依未來轉型升級的關鍵。目前,克拉瑪依市與亞歐、北美等國家的15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加入了世界能源城市伙伴組織,城市對外合作水平和國際知名度逐步提升。未來,克拉瑪依將充分借助境外友好城市等平臺,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特別是要加強與瓜達爾港等“一帶一路”上重要節點城市以及產油地區的友好往來與經濟合作,打造更加完善的外向經濟發展體系,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利共贏。
對于克拉瑪依來說,曾經最讓人感到不便的就是遙遠的距離。“只用16小時,就能夠吃上來自印度洋的冰鮮海鮮,是做夢都夢不到的事”。
位于中國西北邊陲的克拉瑪依,遠離內地市場。去內地,最快的方式也往往需要從克拉瑪依到烏魯木齊轉乘飛機。“距離感”,讓克拉瑪依這座石油城常常陷入被邊緣化的風險中。
不說遠的,僅就新疆的經濟布局來看,主要的兩個經濟帶:一個是天山北坡經濟帶;一個是環塔里木盆地西北緣帶。克拉瑪依市的獨山子區在天山北坡經濟帶上,而克拉瑪依市的中心城區卻不在這個帶上,還有150多千米的距離。
怎樣才能加快發展避免被邊緣化呢?那就是要打造“世界石油城”,迅速搶占發展的制高點。
陳新發在《對克拉瑪依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們要打造的“世界石油城”,是一座有能力向世界提供與油氣相關的系統服務的城市,是一座可以擺脫對準噶爾盆地油氣資源的依賴、有能力到世界油氣富集區乃至更大范圍的市場掙錢來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型城市。更直白地說,就是要用世界油氣富集區乃至更大范圍的資源、市場來滋養克拉瑪依,確保克拉瑪依的可持續發展。
克拉瑪依與周邊城市最大的差異,就是擁有雄厚的石油石化工業基礎。這讓克拉瑪依該走什么樣的差異化發展道路也是一目了然。
攤開世界地圖看,大型的油氣富集區主要的只有幾處。跳出克拉瑪依看世界,讓克拉瑪依看到自己正好處于世界級油氣富集區之一的“新疆與中亞油氣富集區”中。
這一區域包括中國西部、中亞、西亞、南亞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區,是世界石油產業的聚集區,已發現的石油資源儲量約占全世界的80%。
著眼中國對外經濟輻射帶,克拉瑪依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泛中亞經濟走廊(俄羅斯西伯利亞—南亞經濟走廊)交匯的重要樞紐節點城市,是國家西部戰略、新疆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中國石油西進中亞、俄羅斯的重要基地。
放眼絲綢之路經濟帶,特別是在亞太經濟圈、歐洲經濟圈連接帶中,中國新疆、巴基斯坦瓜達爾、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無疑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而在三國城市群中,克拉瑪依所擁有的產業綜合實力優勢、地理位置優勢十分明顯,具有左右逢源的最強實力。
充分發揮石油工業優勢,克拉瑪依“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區域優勢顯現出來。著眼于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克拉瑪依為打造世界石油城制定了“632”戰略核心。即,加快建設油氣生產、煉油化工、技術服務、機械制造、石油儲備、工程教育“六大基地”;加快培育發展金融、信息、旅游“三大新興產業”;構筑高品質城市、最安全城市“兩個平臺”。
發展理念對一個地方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先進的理念才能支撐高端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經過6年的持續轉型升級,克拉瑪依六大基地建設全面推進,戰略新興產業迅猛發展。
“六大基地”建設成效顯著。油氣生產方面:發現了昌吉、瑪湖、金龍等億噸級大油田;地方和央企在低效油田、油砂礦、天然氣等領域開展能源合作開發取得重要進展;紅山油田公司、宇澄公司開啟了自治區油氣合作開發的新模式。煉油化工方面:完成了克石化公司屬地法人注冊與合資合作改革;克石化工業園區注冊各類企業120余家,園區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輕烴深加工產業鏈不斷延伸,被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石油化工)示范基地。技術服務方面:瞄準向新疆、我國西部和中亞地區提供全方位石油石化技術服務的目標,大力提升工程技術、工程建設、油氣生產、科學技術和物流等六方面的服務能力,擁有各類科研機構34家、地方技術服務企業100余家,面向俄羅斯、蘇丹、巴基斯坦等12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油氣總包服務。機械制造方面:加快建設面向中亞的機械制造、機械交易和機械裝備技術服務中心,中船重工、哈里伯頓(DBS鉆頭)、寶鋼集團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克拉瑪依市,目前已有機械制造業企業96家。國際石油天然氣及石化技術裝備展已成為國內規格最高、中國西部乃至中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石油展和石油裝備交易平臺。油氣儲備方面:建成了647萬立方米石油和4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油氣儲備基地,國內最大的儲氣庫項目—呼圖壁儲氣庫為西氣東輸穩定供氣、新疆北部地區工業和民生用氣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工程教育方面:以面向中亞提供系統的石油石化技術培訓和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為目標,規劃建設了工程教育基地,包括近30項石油教育專業和20項其他輔助工程和技術專業,具備2萬人次/年的培訓能力。
特別是在金融、信息、旅游產業的帶動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4.1%提高到2015年的31.9%,城市經濟發展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尤其是2016年,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油價持續低位徘徊,克拉瑪依市充分挖掘石油石化上下游一體化的潛力,信息、金融、旅游三大新興產業多點發力,增速分別達到20.2%、6.1%、20.9%,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注入了強勁動力。
正是得益于城市轉型戰略謀劃得早、推進得扎實,在遭遇2014年油價斷崖式下跌和之后的持續低迷,讓克拉瑪依人感慨萬千,“萬幸,如果沒有從2010年就開始自覺轉型,這次3年的低油價期,克拉瑪依將如何承受的起?!”
“創造條件”抓建設,克拉瑪依的區域優勢越來越明顯。
如今,克拉瑪依—塔城高速、克拉瑪依(烏爾禾)—阿勒泰高速竣工通車,克拉瑪依—烏魯木齊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克拉瑪依—塔城鐵路開工建設,新增3條直通內地航線,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體系初具規模。在國家打造聯通內地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的鐵路、公路、航空、信息、管道等為一體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克拉瑪依掙脫了被邊緣化的危機。
一個科學的轉型升級戰略,應當“頂天立地”。“天”,就是當代前沿、高端產業;“地”,就是自己的傳統優勢產業。
為了走出大多數資源型城市“因油而興、油竭而亡”的歷史宿命,堅定不移地向“世界石油城”的目標邁進,信息產業成為克拉瑪依重點培育發展的新興產業。
在很多人還理不清“云計算”是“神馬浮云”時,克拉瑪依的“智能油田”“智慧城市”建設,依據的就是能夠海量存儲的“云”。由此,克拉瑪依發展云計算具備區位、能源、氣候環境、土地資源、地質構造、語言文化、通信網絡7大優勢。
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出臺后,克拉瑪依決策層更是提出:要把克拉瑪依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信息中心、石油中心。
而伴隨著華為云服務數據中心、中國石油數據中心(克拉瑪依)投入使用,國家“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天地圖·中亞空間信息樞紐”項目落戶克拉瑪依市;昆侖銀行設立北京國際業務結算中心,伊犁分行已獲批籌備,中國石油專屬財產保險公司海外業務進一步拓展;中亞商品交易中心成品油直批業務上線交易,進一步拓寬了交易渠道;資本市場發展迅速,12家地方企業成功登陸全國股轉系統;魔鬼城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積極推進,克一號井、百里油區等石油工業旅游項目基本建成。克拉瑪依信息、金融、旅游三大新興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
值得注意的是,克拉瑪依在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還培養出了一批信息標準、數據建設、系統研發、網絡管理和運行維護方面的專家,培育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通過本地化和就近的技術支撐和維護,實現了高效建設和平穩運行,推動了信息技術在數字強政、數字惠民、數字興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水、電、氣、暖、訊專業化服務延伸到家庭,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細化。
科技與信息為“世界石油城”插上轉型升級的騰飛翅膀。
如今的克拉瑪依,世界石油城、智慧城市等新的標簽取代“石油”成為克拉瑪依的名片,這背后是克拉瑪依調優經濟發展方式、擺脫石油依賴的不懈努力,不斷有新事物、新技術在克拉瑪依集中,組成功能完善的城市發展集群。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經過60年的發展,擁有較好石油工業基礎,以及高新技術和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克拉瑪依,在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不僅可以自己生產、加工石油天然氣,而且具有面向整個新疆與中亞油氣富集區乃至全世界油氣產地提供技術、裝備、產品和管理模式服務的能力。
比如,克拉瑪依與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簽訂了金融支持新疆石油工程技術服務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搭建了服務企業發展的新平臺。一是借助中國與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簽署的邊境貿易本幣結算協議,發揮昆侖銀行在產融結合、國際業務領域中的比較優勢,拓展在中亞五國的貿易金融,爭取成為我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跨境貿易本幣結算試點城市;二是依托中亞商品交易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網金融中心;三是借鑒新疆油田公司咨詢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中小企業的經驗和自我內部運行機制,依托已經建成運行的“亞歐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實現新疆外貿轉型升級和跨境商務新發展,幫助更多中小微企業面向中亞、西亞和俄羅斯市場走出去,最終建成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互聯網口岸。
2016年9月,為了讓克拉瑪依市成為中國面向中亞地區開展石油石化專業學歷教育、職業培訓最佳城市,建成的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已經迎來了新生。借助與中國石油大學合作辦學的便利條件,在納入國家教育體系的基礎上,目前,克拉瑪依正在積極爭取將克拉瑪依工程教育基地納入上海合作組織教育合作范疇,確立為“中國—中亞油氣產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
2017年3月,克拉瑪依市迎來了新一屆黨委書記趙文泉。他說。當前,克拉瑪依的發展已經到了爬坡過坎、再上臺階的關鍵時期,下一步克拉瑪依將繼續堅持“632”發展戰略,圍繞打造“世界石油城”的目標,以推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為抓手,力爭在石油石化下游產業鏈延伸、現代服務業和油氣服務業及建設交通綜合樞紐方面實現優化和突破,進一步加快克拉瑪依的轉型升級。
趙文泉介紹,今后,克拉瑪依市不僅與區域各方在產業發展上加強協作,還將與區域各方共同參與到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與區域各方共享“走出去”發展平臺,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