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天+彭遠紅+宋文婷
Python語言已經成為國際最受歡迎的程序設計語言,國外眾多大學從2009年開始針對該語言廣泛開設相關課程。201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首次建議將Python語言作為程序設計入門課程的教學語言。以此為契機,我國高校也逐步開展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在程序設計課程“推陳出新”過程中,我們不禁要問,Python語言僅僅是一種新的程序設計語言嗎?針對其他編程語言的教學方案和案例經過簡單更換就能夠適用Python語言嗎?開展Python語言教學有哪些格局上的不同?以這些問題為代表的Python語言教學改革思路和理念是進一步開設課程最先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2017年4月22—23日,“第一屆全國高校Python語言與計算生態教學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北京理工大學成功召開,來自全國11所985高校、100余所其他各類高校共240余位專家、領導和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圍繞Python語言教學理念、教學方案和教學案例等內容開展了深入交流和研討,來自全國10余所高校一線教師的18個精彩報告給參會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作為我國高校最早開展Python語言教學改革單位之一,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結合4年多的教學改革經驗提出并闡述了將“理解和運用計算生態”作為Python語言教學理念的建議,得到了參會教師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我們在研討會上達成共識,建議“將Python語言作為我國高校各專業的程序設計入門語言”。對于非理工科專業,建議僅講授Python語言作為入門課程,讓學生掌握一門簡單易用、擴展性強的通用編程語言;對于理工科甚至信息類專業,建議將Python語言作為首門編程語言,在保持學習熱情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程序設計平滑入門,通過后續課程或實踐方式逐步講授C、Java、C++等其他語言,讓理工科學生深入對程序設計的理解和認識。
本期專題組織了多篇與Python語言教學理念相關的論文,核心觀點在于闡述Python語言教學改革與其他編程語言在教學理念上的重要區別,即“Python語言”與“計算生態”是統一的整體,可以兼顧基礎Python語言功能與Python計算生態的理解與運用。這個認識能夠為程序設計課程帶來全新的教學方案和案例內容。本期專題介紹了北京理工大學、中南大學、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等學校開展的教學實踐,表明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實踐能夠顯著提高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計算機教育》雜志一直關注計算機公共基礎類程序設計課程相關的教學改革活動,關注北京理工大學率先探索并在全國組織的Python語言教學改革實踐。雜志將在2017年度分3期對此進行詳細報道,覆蓋10余所高校的教學改革實踐及成果,希望引發國內高校對Python語言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