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 劉曉斐
【摘要】:水環境的監測范圍是比較大的,主要是對水體進行實時的檢測和定位,以污染物的種類、污染物濃度以及變化趨勢進行水體質量狀況的評價。當前,我國的水環境在各類工業、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遭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和破壞,出現了許多大面積被污染的水質,并且污染的狀況還在持續不斷的加重。本文將以我國目前水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對策,為同行業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的工業與農業都處于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環境被嚴重的破壞,特別是,頻發的水污染事件,讓我國的水環境安全一直處于工業與農業污染的嚴重威脅的狀態。作為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技術的前提基礎,水環境監測就是對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一定的檢測分析,將污染源找到,劃分水體處于的污染程度等級,能夠為人們的安全用水提供重要的保障,意義重大。
1、當前我國水環境監測大發展狀況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水環境監測工作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取得的成果也是很豐碩的。但是,我們需要清醒的認識到,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我國的水資源供應具有很大的壓力,特別是,近年來,工業用水和居民用水的與日俱增,加之水污染帶來的影響,更是沉重。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是我國水資源分布的特點,與南方充足的水資源相比,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的用水較為緊張。能否實現合理的用水,與對水環境的監測工作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和依賴性。在四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以各大江、大河和湖泊等水源區為主的監測網絡已經在我國的地形圖上逐步的建設完成了,擁有完善詳盡的技術規范,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諸如布置監測點、采集水樣和運輸等方面的工作經驗,令人高興的是,在一些重要的水源地,水環境的監測工作已經進步到了自動化的水環境監測系統,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效率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2、我國水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2.1 職能交叉導致權責不明
在我國的水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過程中,按照不同的水體,分別進行監管,大體可以分為飲用水、污水和廢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其對應的監管部門分別是城市建設、國土資源、環保部門、水利部門。以地下水一項為例,就有三個涉及的部門。很多的職能交叉是水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問題,這就導致諸多部門的分工不明確,重疊的管理職能,造成了管理資源的浪費,以及混亂的監測線路和重復執行的監理工作。但是各個監管部門又是相互獨立的,重復的勞動,使得資源的利用率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2.2 水質監測指標做不到與時俱進,選取不合理
當前,在全國范圍內,水質管理部門和專家均認可這樣的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國各大水系和城市河流的污染已經從無機物污染逐漸轉為有機物污染。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在水質監測指標的組成里,有機物一項為綜合性的項目,沒有有效且具體的控制指標,對有機污染的嚴重程度,在水質的監測過程中不能及時、準確的掌握,極大的阻礙了對國家水質環境總量控制目標的實現。以重金屬和綜合指標為重點是現行的《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最大弊端,除了在集中水源地采用了較為全面的監測方案外,其余大部分的水源控制點在有機物監測方面仍有不少的不足。
2.3 監測分析技術方案不適配現行的水環境質量標準
已經有98項記錄污染物的現行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水排放標準,卻與當前現有的標準分析方法不適配,而且,沒有形成完整系列的水質分析方法,對已頒布的標準的貫徹實施造成了不小的障礙,每一個檢測項目尚缺少與之對應的最低要求的標準分析方法。另外,國家重點控制的8項污染物監測同樣缺少快速、簡易的現場分析方案,嚴重影響了在應急檢測現場對水質進行判斷和分析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3、解決水環境監測問題的對策分析
3.1 以監測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為框架,確保權責明確
水質檢測工作的關鍵是質量的監測,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來源于穩定可靠的水質監測數據。加強水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必須要建立完整的組織質控系統,實現有效的監測管理質量控制要素。同時,要實現質量控制體系的文件化,以完善的監測體系的基本單元和前提依據的形式,對實驗室分析工作和人員的行為加以規范。另外,監測人員和機構職能要進一步的明確,將權責明確的落實在每個工作人員的身上。為了促進檢測數據公信力和科學性的提高,可以不斷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創造水資源預警、評價、監督工作的條件。
3.2 以監測指標體系的健全為基礎,提高數據實用性
水環境監測的最重要的形式是水質監測和水污染控制,但是在形成系統化的分析系統方面,當前國內的水環境預測分析還是一片空白,盡管在一段時期的水環境監測工作中取得了豐富的監測資料,但是從監測資料中獲取的研究成果價值并沒有被發揮到實質。對水環境監測工作現狀及試驗數據的分析將是以后的工作重點,為水環境的變化提供準確的預測,研究不同流域、季節等因素的影響程度,提高監測數據的使用效率。
3.3 以技術方案的更新為契機,提高水環境的質量標準
為了提高水環境監測系統的準確度、精確度,可以將新的傳感技術、網絡技術等新科技引入,更加全面、綜合、客觀的實現水域質量情況的采集和反映。應用自動化技術實現水環境監測工作靈活的配置、自動化的檢測、方便的組網,實時、有效的獲取監測數據,解決過去采點少、主觀、隨機性大、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支撐科學的決策。同時要促進實驗室配置水平的提高,逐步的淘汰落后的設備。
結語
在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激烈和水污染嚴重的今天,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認真分析水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到解決的對策,使得水環境監測工作的水平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志國.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
[2]王金貴.淺談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5,(13).
[3]胡麓華,李慧全,樊娟.我國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
[4]袁柯君.水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風,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