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賀亮 張小峰
【摘要】:鄂爾多斯市面臨的水土流失問題是較為嚴重的,風蝕和水蝕問題逐漸演變為影響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正常開展的重大問題,各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與此同時也使得黃河中的泥沙含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西部大開發戰略施行的過程中,鄂爾多斯市已經將水土保持納入到了章程之內,將會使用到一系列的措施來實現水土保持這一個目標,希望能夠使得水土流失這一個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關鍵詞】:鄂爾多斯市;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策略;現階段
鄂爾多斯市的礦場資源是極為豐富的,有煤、油頁巖以及天然氣等豐富的礦產資源。近些年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向前推進,過度的開采和濫伐,使得植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破壞,使得水土流失問題的嚴重程度大幅度的提升,從而就出現了草場衰退、牧草退化等問題,甚至在某些地區出現了土地沙化這一個嚴重的問題。
1、首先對鄂爾多斯市水土流失問題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
1.1 人為因素
沒有科學、合理的使用土地資源;耕種和栽培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施行的制度不合理,大范圍的開荒種地,雖然開墾并耕種的荒地的范圍比較大,但是得到的作物的數量卻比較少,上文中提及到這種掠奪式的經營使得土壤具體構成結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從而就出現了土壤肥力、蓄水保土能力下降這些問題。
牲畜的數量大幅度提升、超負荷放牧;因為盲目的提升牲畜的數量但是卻不開展操場建設工作,使得數量眾多的草場都處于超載狀態,再加上放牧工作記性的過程中使用到的放牧方式不科學、合理,使得草場退化、沙化這些問題變得較為嚴重,牧草產量呈現出一種逐年下降的態勢,從而就在生態層面之上形成了惡性循環。
礦產開發、道路修建以及橋梁建設等開發建設項目使得原有的地貌和植被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施工相關工作進行的過程中產生的數量眾多的棄土、棄石以及棄沙引發了新的水土流失問題。
1.2 自然因素
1.2.1 降雨
鄂爾多斯市的將于一般情況下都是集中在7-9月份之間的,并大多是以暴雨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的,強度相對來說比較大,形成地表徑流的幾率比較高,地表徑流匯聚形成洪水之后,因為本地區的土壤是以沙壤土為主體的,形成的洪水當中就會包含數量眾多的泥沙,從而就會使得水土流失這一個問題變得較為嚴重,使得土壤的肥力下降,從而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1.2.2 大風
因為鄂爾多斯市的地勢是比較高的,氣候也較為干燥,下墊面的松散程度比較高,土壤極為干燥、植被也是比較稀疏的,冬季形成的冷空氣貫穿全市,大風氣候的次數比較多,并且持續時間比較長。依據實際測量工作得到的結果,風沙區域風超過了5m/s,其實也就是起沙,鄂爾多斯市年平均大風在8級左右的天數在40-50d之間,最大風速是能夠達到28m/s的。所以在風沙區域中形成風蝕問題的幾率是比較高的,使得土地沙漠化問題變得較為嚴重。
1.2.3 凍結和解凍
溫度的劇烈變化能夠從直接的層面上對東部丘陵溝壑區重力侵蝕造成影響。特別是當土壤和砒砂巖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水分的時候,初冬季節和春季晝夜溫差比較大,溫度反復的在零度左右變化,在凍融的循環作用之下,在溝深坡陡的地方,形成瀉流、崩塌以及剝蝕這種問題的幾率比較高。
2、治理對策
2.1 生物防治措施
封山禁牧,以便于能夠在植被自然恢復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進性作用,依據相關的調查工作得到的結果,在杭錦旗以西的很多地區中的部分土地出現了土壤沙化問題,引發土壤沙化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過度的放牧,使得草場時刻都處于嚴重超載狀態,從而就使得草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植被覆蓋率降低。針對上文中提及到的這種情況,破壞程度不高的地區可以施行封山輪牧或者輪封輪牧,依據草場一個相對來說較為充裕的休息時間,因為上文中提及到的這些地區的自然條件是比較高的,有適合牧草生長的自然條件,只要是科學合理的使用草場,植被就能夠以較快、較為穩定的速度回復到自然狀態,并且使用這種方法治理草場的過程中使用到的資金是比較少的,減輕了政府有關部門承擔的財政負擔。
人工種植培育,加大植被的覆蓋程度,針對一些破壞程度比較高或者植被基礎條件比較差的地區,是不能通過使用封育的手段來進行治理的,在這里應當使用到人工種植技術,栽種一些和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的牧草、灌木以及喬木等等,在選擇種子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選擇經濟效益比較高,成活率比較高的了性,以便于能夠使得經濟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針對有一定的恢復能力,但是基礎條件比較差的地區,是可以使用到封育結合的方式方法的,上文中提及到的這種方法在減少資金投入,縮減回復年限的過程中也是能夠起到較為重要的租用的。
2.2 工程措施
山坡防護措施,因為鄂爾多斯市的降雨是較為集中的,大都是在7-9月爆發,并且大都是以暴雨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的。使用山坡防護措施,有益有效的減少山坡地帶水土流失,將雨水和雪水就地攔截儲蓄下來,最大限度的境地形成地表徑流的幾率,使得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分得到一定高程度的提升,在調整山坡植被生長條件、提升植被成活幾率以及降低降水問題帶來的水土流失量的過程中能夠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桂凌,張征,閆國振,王舉位.基于遺傳神經網絡的鄂爾多斯沙棘水土保持功能評價[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07):136-140.
[2]孫曉玲.鄂爾多斯市實施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水土保持,2012(12):36-39.
[3]王瑞.鄂爾多斯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
[4]雷霆,楊玉蘭,楊智,宋日升.貫徹落實新水土保持法 推進鄂爾多斯生態文明建設[J].內蒙古水利,2011(04):25-27.
[5]李貴,劉奇,姜艷妮,楊小東.淺析鄂爾多斯市水土保持與生態安全[A].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發展水土保持科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學術論文集[C].中國水土保持學會,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