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森+劉軍+徐忠良+唐剛



摘 要:全橋LLC諧振變換器以軟開關、高效率等特性,廣泛應用在中大功率DC/DC變換器。文章詳細分析了全橋LLC諧振變換器拓撲的工作原理,并運用基頻分量法討論了L、C等參數(shù)對諧振變換器的影響。結果分析表明,勵磁電感Lm選取較大值時,變換器的傳輸損耗較小。
關鍵詞:LLC諧振變換器;基頻分量法;電壓增益;參數(shù)
中圖分類號:TM13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23-0001-03
引言
移相全橋變換器在直流變換中應用廣泛,但是存在次級二極管關斷時反向恢復嚴重的特點[1]。所以,在中大功率DC/DC變換的應用中,全橋LLC諧振變換器以能在寬輸入全負載范圍內實現(xiàn)原邊開關管的零電壓開通和副邊整流二極管的零電流關斷,降低了開關損耗,而且變壓器的漏感可作為諧振電感,減小了變換器的體積等優(yōu)點,成為當前諧振變換器[2]的研究熱點。文章詳細分析了通態(tài)狀態(tài)下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的工作狀態(tài),并運用基頻分量法[3][4]對其進行穩(wěn)態(tài)建模,詳細討論了電壓增益和諧振網(wǎng)絡參數(shù)對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的影響。
1 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波形
全橋LLC諧振變換器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圖中,Q1-Q4為主功率開關管,D1-D4,C1-C4為開關管的體二極管與寄生電容,T為主功率變壓器,DR1和DR2為輸出整流二極管,諧振電感Lr,諧振電容Cr和勵磁電感Lm組成LLC諧振變換器的諧振網(wǎng)絡。
LLC諧振變換器電路有兩個諧振頻率,一個是諧振電感Lr和諧振電容Cr的諧振頻率fr,另一個是Lm和Lr,Cr形成的諧振頻率fm。即
選取不同的全橋LLC諧振變換器開關頻率f,則有三種工作模式,即f>fr,fm 階段1(t0-t1):在t=t0時刻之前,Q1,Q3的寄生反并聯(lián)二極管D1,D3已經(jīng)導通,因此,在t=t0時刻,Q1,Q3實現(xiàn)零電壓開通。變壓器原邊承受正向電壓,整流二極管DR1導通,為負載提供能量,DR2截止。此時勵磁電感的電壓被鉗位在nV0,不參與諧振過程,勵磁電流im線性上升。 階段2(t1-t2):在 t=t1時刻,諧振電流ir與勵磁電流im相等,整流二極管DR1零電流關斷,輸出側與諧振回路完全脫離,DR1和DR2的電流為零,勵磁電感Lm不在被鉗位,參與諧振過程,諧振電流 ir繼續(xù)對諧振電容Cr充電。 階段3(t2-t3):在t=t2時刻,開關管Q1、Q3關斷,諧振電流ir對Q1、Q3的結電容充電,Q2、Q4的結電容放電,在t3時刻,Q2,Q4兩端電壓下降到零,為Q2,Q4零電壓開通準備了條件。 階段4(t3-t4):開關管 Q1、Q3 仍是關斷狀態(tài),ir和im都在下降,變壓器原邊承受反向電壓,整流二極管DR2導通。勵磁電感的電壓重新被輸出鉗位,所以,退出諧振過程,參與諧振的只有諧振電感 Lr和諧振電容Cr。 階段5(t4-t5):在t=t4時刻,開關管Q2,Q4開通,輸入電壓通過Lr,Cr諧振向負載傳輸能量。在t=t5時刻,諧振電流ir與達到勵磁電流im相等,輸出側與諧振回路脫離,整流二極管 DR2 實現(xiàn)零電流關斷,Lm仍被鉗位,不參加諧振,勵磁電流im線性下降。 階段6(t5-t6):在t=t5時刻,整流二極管DR2零電流關斷,輸出側與諧振回路脫離,勵磁電感的電壓不在被鉗位,參與諧振過程。 階段7(t6-t7):在t=t6時刻,開關管Q2、Q4關斷,Q1、Q3結電容放電。在t=t7時刻,寄生二極管D1、D3 導通,Q1、Q3兩端的電壓下降到零,為開關管 Q1、Q3 的零電壓開通準備了條件。 階段8(t7-t8):開關管 Q2、Q4 仍然關斷,整流二極管DR1導通。勵磁電感的電壓被輸出鉗位,所以,不參與諧振過程,發(fā)生諧振的只有諧振電感 Lr和諧振電容Cr。 2 基頻分量法對全橋LLC諧振變換器建模 基頻分量法可以將非線性的諧振電路化成正弦交流電路,采用正弦穩(wěn)態(tài)電路的分析方法,簡化了分析和計算;另外,該方法能為實際工程提供切實可行的設計指導,并能清晰表達諧振變換器的穩(wěn)態(tài)特性。 基頻分量法[6][7][8](First Harmonic Approximation),假定功率經(jīng)過諧振網(wǎng)絡從電源傳輸?shù)截撦d,只與電壓和電流的傅利葉展開式中的基頻分量相關。這種特性是與諧振網(wǎng)絡的選擇特性是一致的。在做穩(wěn)態(tài)分析前,先做以下假設: (1)所用開關管、二極管、電感、電容和變壓器均為理想元件;(2)開關管寄生電容不參與諧振,其影響可以忽略;(3)輸出濾波電容足夠大,故輸出電壓紋波很小,可近似認為是一個電壓源;(4)忽略開關頻率諧波,電路中各電量只考慮基波分量。 如圖3為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的網(wǎng)絡劃分,可以將其劃分為:開關網(wǎng)絡,諧振網(wǎng)絡,整流濾波網(wǎng)絡[9][10]。 2.1 開關網(wǎng)絡的建立 開關管Q1,Q3和Q2,Q4交替互補導通,則a,b兩端電壓是以Vin為幅值的方波電壓,Uab傅里葉變換得: 2.2 整流濾波網(wǎng)絡的建立 由模態(tài)分析可知,諧振電流ir(t)可近似認為是正弦基波分量,其頻率與開關頻率相同,表達式為: 3 電壓增益分析 由全橋LLC諧振變換器基頻分量法的等效電路可求出諧振網(wǎng)絡的傳遞函數(shù)為: 因為變壓器的匝比是可以確定的,不考慮變壓器匝比的情況下,以fn為自變量的增益分析。
(1)固定m不變,Q取不同的值。(m=0.2)
固定m=0.2,Q取不同的值,變換器增益曲線如圖5所示。不同的Q值,其相應的增益曲線的斜率也不同,Q取的值越小,電壓增益就越大,但所有的增益曲線都經(jīng)過(fn,M)=(1,1)這個點,即表示在諧振fr處,諧振網(wǎng)絡的增益為1,Lr和Cr發(fā)生諧振,等效阻抗為零,不受Q值和負載的影響,輸出特性最好。因此,常常將額定工作點設置在諧振頻率處。
(2)固定Q不變,m取不同的值。(Q=0.2)
固定Q=0.2,m取不同的值,變換器增益曲線如圖6所示。當歸一化電感量m越小,變換器的電壓增益曲線將會變得越緩慢,即變換器的最大增益越小,對其輸出電壓的調節(jié)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輸入電壓較低時,輸出電壓可能無法調到想要的恒定值。當歸一化電感量m越小,電壓增益曲線的拐點頻率fn將會減小,確定諧振頻率fr,那么變換器的工作頻率f范圍將會變寬,電路中的開關損耗就會增加。當歸一化電感量m越大,確定諧振頻率fr,即諧振電感Lr確定時,勵磁電感Lm就越小,流過的電流就越大,電感上的損耗就越大,因此會影響變換器的傳輸效率。通過分析可知,m的值在選取時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應該折中選擇。一般選擇0.15~0.5。
4 諧振網(wǎng)絡的參數(shù)對諧振回路傳輸效率的影響
由圖7可知,電路工作在諧振頻率為fr時,在T/2處,勵磁電流im與諧振電流ir相等,并達到最大值。
以上分析可知,當變換器的T和R確定,原邊和副邊諧振電流有效值都取決于勵磁電感的大小。因此,變換器的傳輸損耗主要有勵磁電感決定,而不是諧振電感和諧振電容,勵磁電感的選擇變得尤為重要。
5 結束語
本文分析了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的原理,運用基頻分量法建模和繪出的增益曲線詳細分析了電壓增益,以及諧振網(wǎng)絡參數(shù)對諧振回路傳輸效率所產生的影響。結果分析表明,為了提高電壓增益,Q和m應根據(jù)設計需要選擇恰當?shù)闹担瑸闇p小變換器的傳輸損耗,勵磁電感Lm應盡可能選取較大的值。
參考文獻:
[1]陳軍艷.大功率DC/DC模塊電源的研究[D].江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4.
[2]B Lu,W Liu, Y Liang,et al.Optiomal Design Methodology for LLC Resonant Converter[A].Twenty-first Annual 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2006(APEC'06)[C].Dallas,2006:533-538.
[3]Erickson,Robert W.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J].Second Editi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
[4]V.Vorperian and S.Cuk.Small-signal Analysis of Resonant Converter[J].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Conf.Rec.1983,269-282.
[5]文美娟.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研究[D].陜西:西安科技大學,2013:25-29.
[6]Erickson,Robert W.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J].Second Editi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
[7]V.Vorperian and S.Cuk.Small-signal Analysis of Resonant Converter[J].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Conf.Rec.1983:269-282.
[8]Erickson R W,Maksimovic D. 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 2nd Edition, Publish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9]劉大慶.LLC諧振型開關變換器特性及其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41.
[10]Lin I L, Lin C W. Design Criteria for Resonant Tank of LLC DC-DC Resonant converter.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0:42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