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祥,甘肅定西人,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出生后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2005年,下崗多年的爸爸因身患不治之癥醫治無效去世。堅強的媽媽陪著魏祥一路求學。2017年高考,魏祥以648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理科實驗班類(數理)專業錄取。
臺灣作家林清玄曾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6月26日,一個“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的真實故事刷爆了朋友圈:先是一篇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題為《一位甘肅高分考生的請求》的文章,打動了無數網友。文中,魏祥母子的不幸遭遇和奮斗故事可謂感人至深,而隨后清華大學在其公眾號上發布的一篇《致甘肅考生魏祥: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的回復文章,同樣令人擊掌,很快就以善意和真誠打動了無數網友的心,繼而迅速刷爆朋友圈,也讓“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成為一句流行語。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我們往往從《老人與海》這樣的名著中讀到的精神,活生生地來到身邊。生命的小草頂起生活的巨石,其壯美則何如?殘疾考生魏祥在經歷了重疾和喪親之痛后,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他至純至真的笑容,不知打動和感染了多少人!雖然我們絕大多數同學都沒有這種苦難的經歷,但成長之路,誰沒有“苦”的時候呢!
要堅信,苦痛的經歷會滋潤我們的內心,會灌溉我們的智慧,更會堅固我們的志愿!不要擔心有苦有淚,重要的是把心中的陽光喚起!面對苦難,一定要堅強、樂觀!
這個故事一定能讓那些砥礪奮進的同學下筆千言,能讓迷茫彷徨的同學直面難題,也能讓疏懶倦怠的同學有些思索吧!
自強不等于拒絕幫助,更不等于社會可以袖手旁觀。學校接到求助,馬上作出安排;各界看到堅毅,紛紛伸出援手,這是另外一份動人。現代社會,也是一個社會共擔風險的公共社會,并不放任自己的成員自生自滅。各界實實在在行動,讓人心安。魏祥母子,可以做每個人的鏡子;學校的呵護,又何嘗不是負有公共責任的機構及社會各界的鏡子呢?
現代社會發展速度快,活動半徑大,不確定性隨之增強,人生命中遭遇的各種震蕩似乎也顯得越來越隨機和無常。僅僅有堅韌還不夠,堅韌不過是遇挫后迅速恢復的能力;學者描繪了一種更好的應對狀態:反脆弱。簡單來說,就是每次阻礙我們的危機,都能變成自我成長的營養,越挫越勇,愈敗愈強。也就是尼采所說的:“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會使你更加強大。”如何做到呢?不外乎上述經驗的延展。
個人需要更堅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重壓來了,這招不行換那招,使出渾身解數,總之不屈服。在搬山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就增長了力氣。
社會需要創造好的環境,進行鼓勵,提供支撐。對于超越生命局限的壯舉,各界都如今日一樣襄助、贊嘆,這就是傳奇層出不窮的土壤。有了土壤,一個個自強的個體才能成眾,一棵棵自立之樹才能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