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煜+趙瑞瑩
[提要] 本文聚焦山東省肉羊產業養殖現狀,并且重點剖析山東省肉羊養殖成本收益歷史與現狀。發現盡管仍以散養為主要養殖模式,但山東省肉羊產業規模化不斷增強。山東省肉羊生產模式已經從“高成本-高產值”轉變為“高成本-低產值”,降成本成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并就此提出參考意見。
關鍵詞:山東肉羊;養殖現狀;成本收益
本文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羊創新團隊產業經濟崗(項目編號:SDAIT-10-11)的階段性成果;通訊作者,趙瑞瑩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5月17日
一、引言
山東省作為農區肉羊第一養殖大省,養羊業自古以來就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山東省肉羊產業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從外部條件看,2016年澳大利亞進口羊肉將迎來零關稅的時代,進口羊肉對國內肉羊產業將會帶來一系列的沖擊。從內部條件看,羊肉價格自2014年以來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國內退耕還林還草,制約了養羊業的發展空間,養羊業后勁不足。由于肉羊價格普遍下降,農區勞動力價格上升,導致養殖戶養殖意愿降低,散養戶規模化程度低。
以往的文獻對山東省肉羊產業現狀分析,系統總結了山東省以及全國肉羊產業發展現狀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打下了方法以及理論的基礎。如劉春芳運用局部均衡理論預測中國肉羊供求狀況,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肉羊的供求關系。丁存振等從市場收益、肉羊產業前景等多個角度分析了山東肉羊產業的發展脈絡,往往不能反映近幾年來特別是2014年以來山東省肉羊生產狀況。張海峰等則系統論述了山東省肉羊產業的歷史演變過程。隋雪等從成本收益視角剖析了山東省肉羊產業生產現狀。王守經等重點論述了山東省肉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但自從2014年以來,山東以及全國的肉羊產業出現了小反芻疫情、價格下跌等一系列問題,而以往文獻沒有對近年來山東省肉羊產業現狀進行分析,不能明確肉羊產業生產現狀。因此,首先本文分析近年來山東省肉羊產業產出情況包括存欄量、出欄量等,然后通過成本收益分析山東省肉羊變化與構成,進一步了解山東省肉羊產業生產現狀,并找到山東省肉羊產業生產環節存在問題。因此,本文對于山東省肉羊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養殖數量與規模
(一)山東省肉羊存欄量、出欄量、羊肉產量、羊肉產值。本文統計了2006~2015年十年山東省的肉羊生產數據。目前,山東省肉羊產業結構仍以山羊為主導,2006~2015年山羊占比都在73%以上,但是綿羊從絕對數量以及相對占比都在不斷增加,2015年綿羊在總的羊存欄量中占到了26.66%。山東省肉羊存欄量以2009年為拐點,2006~2009年山東省肉羊存欄量呈現下降的趨勢,2010~2015年則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山羊存欄量從2006~2009年不斷下降,盡管綿羊存欄量不斷增長,總的存欄量仍不斷降低。出欄量則以2011年為轉折點,2011之前出欄量波動下降,2011年之后出欄量穩步上升。特別是2014年相比于2013年出欄量增加了150.48萬噸,這主要是當年羊肉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農戶不斷拋售的結果。(表1)
羊肉產量從2007年至2012年保持基本不變,在33萬噸上下浮動,但是從2013年開始,羊肉產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2015年羊肉產量占肉類產量的4.79%。肉羊產值則是一路上升,2014年達到了131.6億元,但是與其他肉類相比,羊肉產值占比較小,2014年羊肉在總的肉類產值中占比僅為5.44%。
(二)山東省肉羊養殖規模分布情況。從養殖方式來看,山東省肉羊養殖主要還是家庭散養。除2007年外,2008~2014年年出欄量小于30頭的戶數在總戶數中占比始終大于80%,2014年占比為84.70%。年出欄量介于30~99頭的養殖戶,2007~2011年絕對數量不斷上升,但2012~2014年絕對數量開始不斷下降。2014年年出欄量在30~99頭的養殖戶占比為13.25%。年出欄量在100~499頭的養殖戶總體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年出欄量在500~999頭與1,000頭以上的的養殖戶的數量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山東省肉羊產業出欄量分布表明,山東省肉羊產業規模化程度仍舊較低,但是規模化已經成為山東省肉羊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表2)
山東省肉羊產業總場戶數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羊肉產量以及年末存欄量、出欄量卻呈現上升的態勢,這反映了有一定養殖規模的養殖戶,特別是年出欄量100頭以上具有一定規模養殖戶肉羊養殖規模不斷上升,并且肉羊養殖技術不斷進步。
三、山東省肉羊成本收益分析
從2006~2015年山東省單位肉羊成本總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由2006年的282.88元增長到2015年的1,109.33元,增長了2.90倍。但單位肉羊產值以2014年為轉折點,2015年單位肉羊產值相較于2014年降低了30.56%。同樣,50公斤肉羊產值也以2014年為轉折點,產值出現明顯下降,而總成本明顯上升。成本上升、產值降低的直接結果就是凈利潤的明顯降低,2015年單位肉羊以及50公斤肉羊凈利潤為負。(表3)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每只肉羊飼養天數和主產品產量分別出現明顯的上升和下降。飼養天數大幅度提高主要是由于羊肉價格低,大量養殖戶不愿意低價銷售,導致大量肉羊滯銷,并且為控制飼養成本,飼料無法及時跟上,導致肉羊掉膘。
為進一步分析山東省單位肉羊成本構成情況,文章進一步給出2006~2015年山東肉羊成本收益構成表。(表4)
從表4中可以看到,從2006~2013年肉羊成本與肉羊產值均不斷上升,山東省肉羊產業呈現“高成本-高產值”,2013年凈利潤可以達到167.51元,但從2014年開始,肉羊價格降低使得肉羊產業呈現“高成本-低產值”的現狀,結果就是2015年單位肉羊凈利潤為-329.06元。
山東省肉羊成本主要由物質與服務成本與人工成本構成,由于山東省目前散養肉羊仍舊是主要的養殖模式,土地租金始終為零。物質與服務費用構成中幼畜購進費、精飼料費、青粗飼料費三者在中占較大比例,人工成本則主要是家庭用工折價,不包含雇工成本。其中幼畜購進費波動不明顯,但精飼料與青粗飼料成本總體呈現上升的態勢。精飼料與耗糧數量自2006以來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這與作為產糧大省的山東本身具有的資源稟賦有關,山東省是中國糧食主產區,精飼料可以作為肉羊養殖過程中的補飼料。
此外,從2012年開始,山東省單位肉羊總成本構成中人工成本高于物質與服務成本,這凸顯了近年來作為東部省份的山東省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的現狀。但人工投入(天數)卻從2006年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2015年比2006年相比降低了11.21%,同時飼料加工費卻在不斷上升,這表明山東省肉羊養殖過程中由于規模化不斷推進,并且相關機械的不斷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勞動力,從而使得人工投入不斷降低。
四、對策建議
降成本、實行標準化生產必須以一定的養殖規模為前提,山東省肉羊養殖規模化程度不斷上升,但規模化程度仍舊較低,因此應進一步推進規模化的養殖方式。目前,農戶仍舊以自繁自育為主要的生產模式,種羊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應在規模化的基礎上不斷實現肉羊的“優生優育”,運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術實現快速繁育,加快良種的推廣進程。
農業作為弱質產業需要良好的政策扶助,政府應在肉羊養殖、良種推廣、技術培訓等環節加強幫扶,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目前山東省已經成立肉羊產業創新團隊,政府每年投入巨資支持相關科研工作,建立完善肉羊產業技術體系,但目前從事肉羊相關專業的高層次人才緊缺,技術推廣隊伍仍需要建設,應加大力度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最后,降低成本應從產業角度著手,協調好養殖戶與相關利益主體如屠宰、銷售企業關系,可以政府牽頭不斷推進“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發展,加強產業鏈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紀元,肖海峰.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對中國羊肉產業的沖擊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1.
[2]常倩,王士權,喬娟.2014~2015年我國羊肉價格下跌原因及其影響分析[J].現代畜牧獸醫,2015.9.
[3]趙有璋.中國肉羊業現狀和發展趨勢[J].新農業,2016.8.
[4]劉春芳,王濟民.中國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及供需展望[J].農業展望,2013.6.
[5]丁存振,趙瑞瑩.山東省肉羊生產結構、成本和收益分析[J].農業科學研究,2014.2.
[6]丁存振,趙瑞瑩.山東省羊肉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
[7]張海峰,孫世民,馮葉.山東省羊產業經濟地位演變歷程分析[J].科技和產業,2013.6.
[8]隋雪,董雪艷.山東省肉羊養殖成本收益分析[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9]王守經,胡鵬,汝醫等.山東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13.4.
[10]李秉龍,王士權.小反芻獸疫爆發對我國肉羊產業發展的影響[J].中國畜牧業,2014.21.
[11]劉國信.羊價持續下跌產業面臨虧損[J].科學種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