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面對央行新規,業內人士出招:一是可以發行1年期以上同業存單,替代現有1年期以下同業存單;二是充分利用金融債、優先股、可轉債等其他融資工具,加強負債來源
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被納入了銀行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4月份,針對同業業務資金空轉套利等行為,監管風暴刮起;這一次,監管層將矛頭指向了同業存單。
近日,央行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機構對同業融資的依賴程度,引導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理,擬于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同時,央行還將對其他銀行繼續進行監測,適時再提出適當要求。
市場普遍認為,此舉是監管層為銀行的同業業務再上“緊箍咒”。不算即將步入“5000億元”陣營的銀行,《投資者報》記者據去年年報數據統計發現,有34家銀行將被納入監管。
而據2014年5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業內簡稱“127號文”)要求,“同業融入不超過總負債的1/3”,那么據測算,有興業銀行、上海銀行等6家銀行同業負債比重超過了總負債的1/3,未來面臨縮減同業負債的考核壓力。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由于監管層給出了接近8個月的過渡期,新規對銀行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但是同業業務持續收緊是銀行不得不適應的現狀。
至少34家銀行將受監管
所謂“同業存單”,是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行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其投資和交易主體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成員、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類產品。
近年來同業存單規模急劇增加。根據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同業存單余額為9.5萬億元,占債券市場存量規模的53%,成為增長最快的債券品種。此外,今年同存發行量將達15.31萬億元,同比增長16%。
雖然初始目的是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但很多中小銀行通過同業存款大幅加大杠桿,將之當成主動擴表的倍增器,并實現監管套利。去年以來,同業存單在不同機構之間空轉套利成為監管的重點。
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同業存單是銀行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主動負債資金來源。但過去幾年,快速發展的同業業務延長了資金鏈條,強化了脫實向虛傾向,因此監管部門希望避免銀行過度依賴同業存單,促進資金來源多元化,尤其是拓展穩定負債的渠道,增強銀行流動性管理能力,降低金融風險。
由于今年半年報尚未披露完畢,《投資者報》記者據去年年報數據統計,發現達到央行監管標準“資產規模5000 億元以上的銀行”共有34家。
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 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這一監管條件的銀行有34家,五大國有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郵儲銀行悉數在內,此外還有11家城市商業銀行和5家農村商業銀行,它們的發行量占目前同業存單規模(8.4萬億)的68%。
平安證券銀行業動態跟蹤報告數據顯示,以今年一季度數據為例,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比上總負債測算得知,目前上市銀行中有興業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浦發銀行、江蘇銀行以及民生銀行6家銀行的同業負債+同業存單/總負債超過1/3。這也就意味著,不算可能在明年一季度之前資產規模達到5000億元的銀行,至少上述6家銀行需要趕在考核前降低同業負債規模,以達到監管要求。
調整已初有成效
隨著監管趨嚴,部分銀行從今年二季度已經開始壓縮同業存單規模,季度環比增速僅有小幅增長或者負增長。平安銀行研報認為,預計今年年底前可結束調整,因此明年一季度達標基本沒有問題。
截至8月17日,已有平安銀行、華夏銀行與常熟銀行3家上市銀行發布了年報。常熟銀行資產規模未達到5000億元不在考核之列,平安銀行與華夏銀行的半年報數據顯示,兩家都在同業存單數量或規模上下了功夫調整。
平安銀行方面,今年上半年負債端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同業存單,上半年負債同比增長10.4%,其中存款同比微增0.74%,以同業存單為主的應付債券同比增長14%,同業存單驅動負債增長。截至6月末,公司發行的同業存單余額為3205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872億元,占上半年新增負債的67%。申萬宏源研報分析,總體來看,平安銀行的同業負債+同業存單占負債比重由一季度的27.2%微升至27.3%,以不超過負債占比1/3這條紅線預期來看,公司同業負債方面的監管調整壓力實為有限。
在近日平安銀行半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該行董事長謝永林表示,去年該行判斷利率會走高,所以主動大規模壓縮了同業規模,同時抓住了同業存單的投資機會,取得了較好的收益。該行表示,下半年將更加審慎地開展同業業務。
華夏銀行的同業存放情況對MPA考核調整壓力同樣不大。截至上半年,該行同業規模較上年年末縮減55.34%,同業負債+同業存單占比28.8%,公司存款同比下降0.4%,但活期存款增長13%,發債和同業負債同比增長35%、21%,存款結構取得一定優化,市場風險暴露逐漸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報告是將“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考核,而當前各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以1~6個月短期限的為主。對此,袁吉偉表示,銀行可以發行1年期以上同業存單,替代現有1年期以下同業存單。此外,各銀行可加強存款儲蓄營銷力度,充分利用金融債、優先股、可轉債等其他融資工具,擺脫對于同業負債的過度依賴。
袁吉偉還表示,近期監管舉措可能促使同業存單市場向著兩個趨勢轉變,一是1年期以上長期同業存單發行占比會增多,二是同業存單發行機構間出現分化,低評級發行主體發行難度和成本可能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