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敏+王云龍
[提要] 在經濟新常態影響下,農民素質較低、農業現代化水平低、農村金融缺乏等因素影響農民的收入。本文對此提出促進農民就業、加快土地改革、發展農村金融等對策,以提高農民收入。
關鍵詞:河北;農民;增收;途徑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問題研究的相關結果”(課題號:HB15ZZ019)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5月22日
一、影響河北省農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一)影響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因素分析
1、經濟新常態的影響。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而使得農民工務工數量增長的速度在減緩;在新常態下,經濟結構不但優化升級,從原來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原來的粗放型經濟發展到集約型經濟,在這種轉變下,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而廣大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科技水平較低,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在經濟新常態下,難以找到工作,或找到工資水平較低、工作環境比較惡劣的工作。所以在新常態下,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農民工就業和工資水平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農民工就業途徑狹窄嚴重影響著農民工的就業。在調查中發現,由于農業自動化和機械化的發展,大量的農民從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就是農忙時節,三兩天的集中勞作后,大量農民也閑暇起來,眾多農民具有從農村出來尋找工作的訴求,但是他們苦于沒有門路,不知到哪兒找工作。首先,這些農民不相信網絡,認為網絡是虛幻的,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他們不敢相信網絡,害怕被騙;同時,好多農民除了會網上聊天、玩微信意外,網絡利用能力很差,大多數不會利用網絡去尋找工作,也不知道從網上哪里能找到。其次,對于中介介紹的工作,他們也不敢輕易相信,因為要繳納中介費,擔心雞飛蛋打一場空,所以一般也不敢去找中介。最后,他們最相信的是熟人介紹。大部分農民的就業都是本村農民工出去以后,把本村關系不錯的農民工帶到城市去工作的,他們感覺有個熟人心里特別踏實。或者由城市的親戚朋友介紹,由于農民在城市中的人際關系很少,給他們介紹工作的機會也很少。總之,農民工就業途徑狹窄,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就業。
3、河北農民自身素質和能力較低對就業的影響。農民工自身素質較差。首先,由于農民在農村生活和在農村勞作比較自由,沒有規定的時間限制,這造成了農民工工作起來時間觀念較差,常常遲到早退的現象影響農民工形象,影響農民工就業;其次,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低,大部分農民工受教育的水平是初中教育,沒有進行中等專業或高等專業的技術學習,沒有一技之長,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中往往被淘汰,常常處于失業和半失業狀態。
(二)影響農民經營性收入的因素分析
1、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影響著河北農業經營的收入。河北省農村農業生產產業化程度為65%,由于農村農業生產不斷創新,加快了土地流轉的速度,農業不斷進行規模化生產,但是現代化生產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首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以家庭生產為主,河北省農村大部分的土地仍然實行家庭生產為主,條塊分割的生產狀況,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現代化;其次,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業水利基礎設施落后,尚未實現噴水灌溉,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較低,智能化自動化水平較低,抗災減災能力不強;再次,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弱。河北省農業科技發展緩慢,科技對農業的支撐程度不高,難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河北省目前大部分的土地仍然種植著傳統的小麥和玉米,品種優化速度較慢,影響著農業的生產;農村關于土地優化的研究還比較少,由于化肥、殺蟲劑等藥劑的長期使用,使土地不斷板結,土壤質量惡化,有機肥料的使用相對較少,土地質量急需自然恢復,這需要科技人員進行研究,優化土壤,增加農業產量;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目前農業的生產收益較低,一畝地一年的收益還趕不上農民工出外一個月的收入,農民對農業生產非常不重視,這也阻礙了新技術的應用和農業的產值。
2、非農產業落后影響著農民的收入。農民非農經營產業收入比較低,主要由于農村的非農產業技術落后,生產的產品質量較差,環境污染企業較多,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農民短期內可能會獲得較高利潤,但長期來看,阻礙著農民的收入。
(三)阻礙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因素分析
1、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沒有完成,影響著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目前,河北省部分地區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工作還沒有完成,這對于農村住宅的出租和銷售存在著影響,同時農村承包經營權的確證工作大部分地區還沒開始,這樣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的經營,嚴重影響著生產力水平的發揮和生產的效率,大型的機械設備不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這也嚴重影響著農業的生產和農民土地的流轉,影響著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
2、農村金融發展緩慢影響農民收入。在河北省農村,金融機構較少,一般有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銀行機構。但是,一般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只有鄉鎮才有,農村沒有銀行和小微機構。所以農民存錢取錢有的甚至跑十幾里路才能到達鄉鎮辦理銀行業務,給農民帶來了不便。農業銀行一般只有在國道邊的城鎮才會有,有的甚至有幾十里路。證券公司在縣級市才會出現,但數量較少,所以農村投資理財的也較少,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保險公司大都在縣級市,村里只有保險員。由于農村金融機構短缺,使得農村居民可選擇品種較少,投資渠道狹窄而減少了財產性收入的數量。
在農村的金融投資主要是銀行儲蓄,但是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為了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降低融資成本,自2015年以來,央行連續降準降息五次,使得目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降至1.5%。而目前銀行的投資產品大部分年收益率都超過4%,相比之下銀行的存款利息非常低,農民把閑置的資金存入銀行所獲得的財產性收入非常少。但是,農村的銀行機構較少,銀行基本上從事存款、取款、貸款等傳統業務,很少擁有投資產品,有的部分銀行擁有金融投資產品,但是銀行金融投資產品起點較高,影響了農民的投資熱情。
二、河北省農民增收途徑
(一)促進河北省農民工轉移就業。河北省政府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來應對經濟新常態給農民工就業帶來的影響。第一,河北省應建立專門的農民工就業信息網站,每個村挑選一名兼職的信息員,及時上傳本村農民轉移勞動力的供給情況,村中的剩余勞動力或返鄉回來的農民到信息員那里免費登記信息,讓用人單位及時看到現在的剩余勞動力。同時,河北省相關的網站人員及時與用人企業溝通,免費為這些企業登記所需要的農民工用人信息,政府部門有責任搭建好這樣的一個用人通道;第二,政府應加大農民工培訓工作。農民工文化水平較低,沒有一技之長,所以應根據農民的不同特點,對農民工進行不同職業、不同技能的培訓,為農民工盡快找到工作、適應工作環境提供條件;第三,省政府應該加大對招聘農民工的企業予以優惠政策,促進農民就業。例如,企業招聘一定量的農民工可以減免稅收、提供小額貸款等,這樣可以使農民工進行有目的的培訓,有計劃的就業;第四,鼓勵農民回鄉創業。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于農民工應鼓勵他們回鄉創業,政府應對回鄉創業的農民在稅收、工商登記、貸款等政策方面給予優惠和幫助,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二)立足產業和區位優勢,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渠道
1、發揮政府的作用,促進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河北省是我國小麥和玉米的主產區,但是隨著種植糧食作物的成本提高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農民種植糧食收入太低。在調查中發現,種植一畝玉米,產1,100斤,現在玉米收購價為每斤0.65元,而二胺尿素245元,秸稈翻地110元,種子農藥130元,收割每畝90元,刨去成本,每畝僅剩140元,可見,河北省農民種糧增產不增收。所以,省政府應大力增加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加大良種補貼的力度,提高補貼的標準;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國家糧食生產的安全性,政府應以一定的價格收購糧食,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政府應守住耕地紅線,逐步轉移勞動力要素,通過不斷改進糧食品種,適度推進主糧規模化和機械化。
2、立足區位優勢,進行集群生產。首先,經濟作物的生產要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應種植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環境的農作物;其次,應大力發展合作社經濟,形成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優勢,加大吸引外來商家進行合作和協商,促進經濟作物的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快城鎮化建設和土地流轉速度,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大力進行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促進河北城鎮化速度的提高,這樣促使大量的土地進行較快的流轉,使得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在農業生產中較快應用,擴大生產規模,推動農村經濟合作化的大力發展和農業大戶等的發展。
(四)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要大力進行金融供給側改革,針對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短缺、金融產品品種較少的現狀,從金融供給側的角度,加大農村金融機構的建設,提供農村多元化、多種類的金融產品,促進農民的生產和投資。
大力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創新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方式,多增加小額的短期的金融投資產品,讓農民看到投資的效益,增加投資的積極性,這樣便可利用農民手中小資金賺取大利潤,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主要參考文獻:
[1]柯龍山.完善土地制度,促進農民增收[J].沈陽大學學報,2010.8.
[2]胡紅斌.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增收的關系[J].商業經濟,2014.9.
[3]姜長云.中國農民增收現狀及其中長期影響因素[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