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九春
[提要] 本文淺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以及我國應如何采取相應的對策,以消除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不利影響,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出口貿易;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6.1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5月27日
一、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歷程
(一)人民幣兩次升值的過程。人民幣的升值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978年至1993年。在此階段,我國以官定利率為主。自1981年至1984年,人民幣實行雙重匯率,并不斷貶值;從1985年1月1日起,我國取消了內部核算價,恢復了單一匯率,匯率為1美元折合人民幣2.8元;1985年至1990年時期,我國依據國內物價的變動,多次調整匯率;至1990年11月17日,1美元折合5.22元人民幣。第二階段,自1994年至2005年。1994年1月1日,我國對人民幣匯率進行了重大改革,將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匯率并軌。改革后的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二)人民幣匯率現狀。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了改革。改革后的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而自2005年改革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不斷上升。
從整體上看,人民幣匯率的攀升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不無關系。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在有效刺激國內生產總值的同時也吸引國外資本的來華投資。過熱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會造成國內物價水平和房價的一路飆升,造成通貨膨脹的局面。
二、影響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因素
(一)國際收支長期不平衡。一國的國際收支長期處于失衡狀態,就會影響該國商品進出口的規模,進而對外匯市場造成影響。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意味著本國出口量的增加,在外匯市場上表現為外匯需求的減少,本幣需求的增加,進而導致本幣的升值。而我國貿易收支長期處于順差狀態,使得本國出口商對本幣的需求大于貨幣市場上本幣的供給,造成本幣升值。
(二)國內通貨膨脹。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就會造成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會導致國內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的對內貶值會導致其對外升值。
當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不斷增長時,在國際市場上表現為:該國貨幣地位提高,在外匯市場上容易被依賴,該國貨幣匯率有上升的趨勢。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再加上中國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優惠政策的實施,吸引了更多外國資本的流入,使得資本項目出現順差,進而導致本幣升值。
三、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的變化會對一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重要的影響。人民幣升值會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增加我國對外國商品的進口(尤其會增加我國稀缺的技術、設備的進口);同時,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我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以外幣表示的價格的上漲,不利于我國商品的出口。這是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最直接的影響。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產品結構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是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本國企業利用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出口一些附加值較低的產品,這些產品缺乏技術創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與合作的深化,這些產品極易被其他國家的產品替代,其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低的競爭優勢也逐漸消失。人民幣的升值會導致本國商品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使該行業利潤減少,從而推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革和創新,進而淘汰那些低價值和低技術含量的產品,有助于我國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進而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人民幣升值對國際投資的影響。資本是從一國流向他國,主要是為了獲得利潤和避免損失。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其中包括具有優勢的勞動力資源),相同的情況下會導致外商投資成本的升高,阻礙其來華的投資;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意味著貨幣購買力的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加,再加上優惠政策的實施,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對國外投資有很強的吸引力,外商不會因為短期利益放棄具有廣闊前景的市場。因此,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不會對投資產生影響。
四、我國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出口貿易策略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以外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上漲,本國商品將逐漸失去低價格的競爭優勢,國內企業的出口利潤會下降,行業發展會遭到制約。為了消除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我國外貿企業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對策:
(一)優化產品結構,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國內企業主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人民幣升值導致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上升,出口量大幅度下降,企業的利潤會降低。如果企業不能擺脫低附加值、低出口價格、低科技含量的“三低局面”,企業將逐漸失去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因此,國內企業需要優化產品結構,引進高新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使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從低附加值、初步加工向高附加值、深度加工轉變;從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產品出口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轉變,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向有利于國內產品出口的方向發展,增強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與合作中的地位。
(二)靈活運用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國際貿易的買賣時間與一般買賣是不同的,外貿企業可以通過這種時間差靈活運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開發的金融工具,以達到規避風險或套期保值的目的。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產品的數量和種類大有增加,目前企業可以采取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掉期交易、外匯期貨和期權交易來規避風險。但應注意,不論采取何種方式,企業都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交易時機。
(三)改變收付貨幣的方式。為應對人民幣升值,外貿企業可以主動改變自己的收支處境。
1、選擇適當的貨幣。(1)爭取以本幣作為結算貨幣;(2)進口選擇軟貨幣,出口選擇硬貨幣;(3)如果出口時使用了軟貨幣,應相應提高報價;如果進口時使用了硬貨幣,應相應壓價;(4)進口選擇高利率貨幣,出口選擇低利率貨幣。
2、通過支付時間的“提前錯后”減少匯率風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來自美日歐等國家的壓力,人民幣升值成為我國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雖然人民幣的升值會對我國出口貿易和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大于其消極影響。外貿企業應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消除不利影響,利用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優勢,加大投資力度,擴大海外市場,拓寬銷售渠道,以此來確保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主要參考文獻:
[1]王香芬.人民幣升值與我國出口貿易策略的調整[J].河南農業(教育版),2005.8.
[2]趙虎林.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4.
[3]沈博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價格月刊,2010.6.
[4]付燕.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2.5.
[5]崔閩蓮.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國際商貿探索,2011.3.
[6]閆德忱.人民幣升值條件下我國出口貿易的對策[J].國際商貿探索,2010.10.
[7]楊勝剛,姚小義,吳志明.國際金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