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輝軍
[提要] 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政府正在大力通過建設農村公共物品來改善農村發展狀況。在中央“三化同步”的要求下,衡陽市作為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積極實施城鄉統籌發展策略,全力建設新農村。在新農村如火如荼的建設中,社區公共物品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結合衡陽市農村公共物品建設情況,分析農村公共物品建設狀況。
關鍵詞: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現狀
基金項目:2017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研究——以湖南衡陽市為例”(項目編號:17C0259)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5月13日
農村社區是農村社會服務管理的基本單元,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村社會有了非常大的改變,農村社區公共物品的完善勢在必行,這有利于促進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務與農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更好地銜接互動,為農民幸福安康、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村和諧穩定奠定堅實基礎,是我國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
一、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的概念
農村社區公共物品的建設具有地域性,能滿足一定區域內的居民。作為公共產品,主要分為有償、低償和無償三種形式,具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它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農村公共物品的建設不是以商業利益為主的模式,它具有社會福利性,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善的公共物品是保障地區內居民的基本生活權益;第二,農村公共物品是社區成員都能享受到的福利,每個人的共享機會是均等的,具有很強的公共性,平等享受國家發展成果;第三,農村社區公共物品的建設是不動型物品,基本受用于當地的居民,居民一旦離開當地將不再受用到,因此說,這類公共物品是有地域性的,當地居民作為受益者有義務提供建設資源;第四,農村公共物品建設需要得到社區內居民的全力支持,在國家和社會團體的補貼下,社區內居民力所能及協助建設,鄰居、朋友們都要團結起來,為了共同受用的物品而投入建設中,因此農村公共物品是有群眾性和互利性的。
二、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模式
每個地區的居民對公共物品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公共物品建設要根據當地的地理及人文條件來進行,才能真正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
(一)政府大力支持的建設模式。農村社區公共物品的建設是一項大型的公益性項目,沒有盈利之說,資金成了建設的最大問題。為了統籌城鄉發展,國家在財政支出上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能順利啟動公共物品的建設項目。另外,國家牽頭之后,其他相關部門及民眾也需要全力配合才能完成公共物品的建設。
(二)鄉鎮或街道主管建設模式。鄉鎮和街道都是國家機構的組成部分之一,履行國家行政職能,直接管理農村社區的相關工作,因而在新農村建設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鄉鎮或街道充分發揮工作中的行政能力以及收集有關資源,在農村公共物品建設時起主要管理作用。
(三)居委會建設模式。居委會是社區成員在維護共同利益之下成立的組織,居民根據實際情況一起解決公共場合所需的物品。
三、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農村公共物品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在時代的要求下,農村公共物品發展將會越來越趨向于專業化、網絡化以及產業化。農村公共物品發展趨向專業化是指在大量的需求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建設的重要性,對物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建設專業的組織,選擇專業的團隊來保證物品建設的質量;農村公共物品的網絡網是指在互聯網普及的社會大背景下,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形成社區網絡組織,收集居民的有關意見,提供各項服務項目。農村公共物品的產業化也是必然之勢,隨著建設需求的不斷增加,項目大型而復雜,需要用工業的程序來處理復雜的建設問題,完成的工業流程以及井然有序的生產環節,是保證公共物品項目順利建設的可靠保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生活的要求標準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提高,建設公共物品是保障人們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體現。
四、衡陽市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現狀
(一)衡陽市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基礎條件。近年來,衡陽市的經濟發展取得非常大的進步,隨著經濟實力的加強,衡陽市有足夠的資金建設公共物品,在城市中的社區公共物品已經日趨完善,而農村的公共物品也在不斷的建設完善中。2010年,中央推出了“三化同步”的指導方針,要求城鄉統籌發展,不僅要重視城市的建設,農村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同年,湖南省也推出了“四化兩型”的要求,倡導各市級政府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農村建設。衡陽市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城鄉一體、鎮村共建”作為發展思路,制定相關政策,要求有關部門積極建設農村公共物品。目前,衡陽市已經建立了18個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囊括了21個鄉鎮94個村,在深刻的改革建設中,衡陽市的社區公共服務建設有了很大的進展,并且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二)衡陽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衡陽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因地處南岳衡山的南面而得名,是水運和鐵路的重要交通樞紐,現轄衡南、衡陽、衡山、衡東、祁東5縣,常寧、耒陽2市,南岳、雁峰、石鼓、珠暉及蒸湘5區。常住人口730.34萬人,城鎮人口354.36萬人,土地面積15,310平方公里,是湖南的第二大城市。2017年國務院正式批準的《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明確了“衡陽是湘南地區中心城市”。根據《總體規劃》明確的區域發展策略,形成區域經濟增長的極核,通過中心城區的發展,向整個城市四周輻射發展,采取以點帶動各方面發展的策略,在城鎮密集地區著力發展經濟,同時不斷向外延伸,帶動周邊經濟水平的提高。京珠高速、京廣線經過衡陽市,衡陽市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因素,沿著京珠、京廣兩條路線發展各種規模的城鎮,在多個鎮得到大力發展時,構建了整個衡陽市的經濟支撐骨架,在主體骨架的支持下,全面發展各個鄉鎮,促進各鄉鎮的經濟均衡發展,從而拉進城鄉發展的距離。
(三)衡陽市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現狀。衡陽市近五年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在交通方面等各項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1189”立體交通已經初步形成,合理建設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大力建設飛機場,其中南岳機場的平均客座率在全國機場比較中遙遙領先,衡陽市的交通基礎建設是全省各市建設的模范城市之一。衡陽市城鄉全面協調均衡發展,城鎮化的比率迅速攀升,目前已經達到49.2%的比率。另外,衡陽市旨在建設全國文明城市,不斷提升城市的管理標準,為群眾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從而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城市功能大幅提升。農村公共物品建設,有利于美化農村的形象,豐富農村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實現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繁榮。在經過大力的發展后,衡陽市的30個村被認可為美麗鄉村示范點,2016年衡陽市成功獲批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入列全國第二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五、結束語
衡陽市在農村社區公共物品建設中采取穩妥策略,推進新農村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在研究的過程中,可以把結論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衡陽市在農村公共物品建設中時間較早,并且取得可觀的成果,讓其他城市紛紛效仿;二是群眾的建設公共物品的意識提高,積極配合政府建設社區基礎設施,共同創造美麗家園。民眾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在建設過程中能夠提供人力和各方面的資源,讓項目的建設更加順利;三是不僅大力建設硬件設施,還全力提高軟件方面的條件,倡導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社會,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社區居民不斷提高自身思想與文化素質,共同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而努力。今后的發展之路,衡陽市將與時俱進,不斷改善發展策略,合理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政策,利用社會資源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主要參考文獻:
[1]高功敬.農村赫山區公共物品供應中的村莊治理因素[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1.
[2]馮雅群.農村社區公共物品體系建設的實證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0.2.
[3]邸煥雙.創新與重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制度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4.
[4]劉楠楠.新型社區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機制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5.
[5]徐世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社區公共文化產品網絡供給模式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