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芬
摘 要:針對藝術系夏布專業的認知和存在的問題,在隆昌進行了一次基層調研活動,調研的目的是對于藝術系夏布專業建設的背景、現狀進行資料分析,并且了解產業鏈的貫穿情況,架構藝術系夏布產業的發展,以夏布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產業,也是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保護,致力于形成以藝術系為夏布產業發展中心,打造專業建設的強力支柱。
關鍵詞:隆昌;夏布產業;手工藝;調研
為了做好夏布生產鏈工作的連續性,進一步推動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產業的發展,內江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主任郭強帶隊與內江職業技術學院“九三學社”成員們一起,針對藝術系夏布專業建設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地方基層調研活動。
一、藝術系夏布專業建設背景及需求
藝術設計專業是我系老牌專業,為適應市場和本地企業的人才需求我系增開了藝術設計(夏布藝術設計)方向,為夏布文化企業及本地特色文化產業打造培育人才,社會及企業反響良好。在不斷推行傳統文化及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近些年,夏布產業作為內江旅游文化名片被世界所了解,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于文化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藝術系于2010年開設夏布藝術設計方向;近幾年藝術系通過夏布產業鏈人才培育項目不斷地為四川夏布文化產業輸送人才。2016年由內江職院牽頭成立的夏布文化產業職業教育聯盟,40余家“政行企校”成員簽訂了聯盟協議書,旨在通過職教聯盟,形成“政、行、企、校”良性互動體制,促進夏布產業轉型升級,共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合作共贏。為更好地打造夏布產業,為其培養專門人才,繼續挖掘夏布特色辦好專業,深入實地調研勢在必行。其次內江作為書畫之鄉,中國夏布畫之鄉,依托夏布非遺文化打造特色專業是專業建設的發展方向,根據以往畢業生的回訪及本地企業調研,對本專業方向的人才需求有缺口,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社會及企業需要的人才,也是繼續開設本專業方向的重要原因。
教育部發文提出大力支持保護傳統手工藝,提倡在繼承工匠精神的大好政策形式下,學校主動承擔起保護夏布手工藝傳承的重任,積極尋求夏布的利用價值,深入隆昌夏布生產第一線,開展調研工作,了解到夏布發展的歷史演變和規模、銷售范圍、繼承人,整理統計夏布制作工藝資料,之后做了詳細的文字記載工作,為后世留下了可靠的理論依據資料以及夏布手工藝制作流程。我系夏布專業的培養模式應當從傳承、創新、研發等多方面來培養新一代的傳統文化工藝接班人,目的是讓流傳上千年的手藝繼承下去,解決夏布材料上的技術弊端和局限等問題,并且在原有的技藝上研發新的技術,制造適應市場的產品,并發掘夏布多方面的用途,開拓國內銷售市場,引導消費者消費。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培養老師和學生的研發精神,打造夏布品牌標簽,推廣夏布藝術新領域。藝術系在現有夏布畫、夏布繡、夏布工藝品、夏布生活用品等以外的領域,開創夏布面料在服裝領域的廣泛使用,將夏布涼爽透氣的優點在服裝領域以及手工藝術品中進行充分利用。夏布產品在符合當下消費群體的審美觀和需求量的基礎上,在夏布產品的制作過程中增加藝術性,將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謀劃長遠發展的基礎工作,采取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政府支持發展的三方共同培養傳承人體系。在理論學習中,用傳統技藝與現代多媒體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培養綜合性人才,解決夏布手工藝繼承中面臨的現狀,將整個夏布藝術產業鏈很好地結合并發展下去。
二、隆昌夏布生產現狀
隆昌素有“夏布之鄉”的美稱,生產夏布商品多數為苧麻編織的麻布半成品,主要銷售形式為外銷模式,銷往韓國、日本、菲律賓及歐洲國家。生產區主要在石碾鎮、周興鎮,以企業帶動農戶發展的模式發展生產,由周興、春意等夏布銷售有限公司為主的夏布營銷企業。近年來,其銷售產量帶動全縣4萬多農戶,增加了農戶的收入,也帶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形成以績麻、織布、銷售為一體的較為單一的產業生產鏈條,而夏布產業的種類是隆昌現有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
隆昌夏布傳統手工織品工藝獨特,品質優良,歷史悠久,享譽中外,先后注冊“生產”牌、“織女”牌、“晉飛”牌等商標,其中“織女”牌、“獅球”牌等商標品牌拿過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工藝品名譽獎及重慶國際紡織品評比會金獎。
近3年來,夏布的種類開始逐漸豐富,就夏布綢一項的增加銷售額逐年增加,比往年增加20%。截止2016年11月,全縣夏布年編制量45萬匹左右,出口夏布410.7萬米,出口創23669.23美元。2016年,全縣夏布出口占全縣出口的23.2%。①
三、隆昌夏布企業產業鏈調研及分析
本次調研企業為周興鎮金鑫夏布有限公司和山源棉麻紡織有限公司,調研活動得到了當地農業局的大力支持,調研數據真實、豐富。在學校和地方職能部門與企業的座談走訪中,全面了解隆昌夏布的生產產業現狀,對企業在夏布產業中的發展前景做出客觀分析。
在調研隆昌的兩個夏布生產企業時,聽取企業負責人的介紹,廠中生產夏布設備屬于純手工加工打造,織布機較古樸,整個生產工序分為四道:選料、牽線、刷漿、編制。每個環節都需純手工完成,需要投入人力較多,制作工藝復雜,從而導致夏布的產量有限。此次調研時間正好遇農忙季節,當地工廠工人多數為農民,所以工廠中工作的人數不多。其次,廠中工人的平均年齡較大,但具有豐富的生產經驗,在工藝的制作上技藝精湛。同時反射出,傳統手工藝在傳承上凸顯斷代危機感,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不愿繼承這門手藝。據了解,工廠中夏布制作加工環境相對簡陋,但適宜夏布的編織環境,所以當地企業對這一問題采取合理的人性化政策,保留原來的工作環境,增加工人的編織舒適度。夏布制作工序繁復,生產技術為純手工加工,所以每天的生產量不多。在天氣好的情況下,每人每機最多可織6米左右的夏布,若遇天氣不好,麻線受潮在編織夏布過程中會影響夏布產值,產量則會降低。夏布一般寬幅都在60公分左右,原因之一是織布機的大小限制了夏布的尺寸,還有一個因素是織布工人丟梭的力量有限等原因。如果夏布尺幅太寬,工人們手上力道并不能完整地完成丟梭、推梭這道工序。再者,由于我國傳統工藝生產的夏布基本上都是半成品,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國家,經過二次加工處理后,才投入到各領域的使用。endprint
由于國內夏布面料的再加工可以說是一個空白區域,這也導致夏布在國內市場流通方面陷入了被動局面,其產業的需求量不被關注,這也是我們亟需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并且現在的消費群體審美要求提高,但現有夏布成品粗糙,沒有辦法很好地改變它的特性,從而限定了夏布的使用范圍,也降低了人們對夏布的使用率。
調研中的兩個企業,一個為個體與銷售公司合作銷售國外的模式,一個是自產自銷,直接與國外一些商家合作直銷模式。每米夏布銷售國外金額為5至6美元,一匹夏布20多米左右。兩個企業規模不一樣,所需勞動力數量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為50人左右,農忙季節除外。所以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一年萬匹產量的小企業,對于勞動力的需要量是何等之多。夏布編織手工技藝,并沒有直接的師承關系,技藝都是從小在夏布制作的環境中熏陶學習的,看多了就會了。現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或向往城鎮生活離開了農村,沒有更多的年輕人繼續加入進來,導致技藝瀕臨失傳。
在本次調研中發現,有些編織夏布的原材料是由外地運輸來的桐麻,當地俗稱大麻。四川的氣候非常適宜編織夏布的原材料苧麻的生長,舍近求遠,選擇原材料不如苧麻細膩的桐麻,相比之下桐麻編織夏布的成本遠高于苧麻編織的。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隆昌本地的苧麻種植規模供不應求,沒有規范的產業園區,并且現在隆昌再也找不到編織夏布所需原材料苧麻的種植超過一畝的農田;另一方面,苧麻所產麻線較短,沒有桐麻所產絲線長,在牽線這一夏布編織過程中不容易斷絲,但是桐麻所織夏布不如苧麻所織夏布細膩,色感也不如苧麻麻線所編的夏布好。兩種夏布在市場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用途也有所不同。
四、夏布專業建設與發展趨勢
隆昌夏布生產產業現狀中所出現的問題,是局限產業發展的原因。政府對于原材料種植產業的支持力度有限,當地農村人口受各方面現實影響離開農村,到城鎮定居發展,務工經商。夏布手工藝技藝出現了斷代危機,并且缺乏創新性,在產量、規模、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研發新技術是當務之急,不僅要在純手工中改變研發技術,還要規范生產車廂,改善古樸的生產模式。解決夏布現有缺點,研發加工夏布機器,達到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成品加工工藝水平,在內地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扶持政策和方針較多,對非遺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大,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夏布專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在探索中穩步前進。學校可以培養技術人才和傳承工藝,與企業合作連接整個產業鏈,相互扶持共同發展。
這次調研關注內江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夏布專業發展前景,調研夏布藝術產業鏈在發展中的可行性,面臨的問題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是夏布的應用方面,領域太過單一,存在問題較大。
二是創新創意不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存在嚴峻的發展性問題。
三是企業對于未來夏布發展前景思考深度不夠,只停留在眼前的受益階段,并沒有研發解決夏布現存缺點的意識。
四是夏布藝術的價值,目前來看,夏布出口國外并沒有很好的利用價值。
五是編織夏布原材料在本地區的匱乏,種植沒有規模較分散,產量不多,出現零散萎縮現象。
經過此次調研,針對我系發展夏布專業建設來說前景很大。首先,夏布出口方面,生產經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每年的出口量在隆昌縣來說,創造的經濟稅收較大,有發展的可行性空間。加之現代消費者審美觀念的提高,對傳統文化和純手工制作的產品需求量增多,而國內市場夏布產品較少,所以國內市場夏布產品發展空間較大。在技術和研發上,由于現在的技術較為落后、陳舊,新技術的研發是當務之急。創新夏布手工業和開發有創意的產品,提升夏布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和需求量也是非常關鍵的。夏布藝術產業鏈的經濟效益是帶動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共同發展的,根據調研數據顯示存在問題統計,夏布專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現實意義,不但可以解決整個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連貫整個產業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還可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因此研發創新夏布利用空間與價值,對于開拓市場是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結語
社會對人才所需都是多層次、全面化的,現代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與市場結合,培養應用型短缺人才。現階段國家對傳統文化保護工作扶持力度很大,在這種大形勢下,夏布藝術發展空間大,學校的發展要與人社部門共同聯手,做好就業導向,走校、企、政合作之路,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就業問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發揚傳統工藝的傳承工作。
總之,通過對上述企業的走訪與調研,對我系夏布專業的發展有了更加專業和深刻地認識,對于下一步專業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專業導向。隨著消費群體對純手工傳統藝術的關注,需求已是大勢所趨,引起行業足夠重視,業內出現嚴重缺口,這也給藝術系夏布專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課題研究方向。
注釋:
①此數據有隆昌農林局提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