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吉祥 王 玥
藺治萍 一片丹心育桃李
◎文/張吉祥 王 玥

藺治萍(右二)給學生輔導
她沒有驕人的學歷,從塞下的大山深處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從不停歇,身后留下一連串的精彩,一直走到全國教學名師,走上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課堂》的講壇。
她就是延安中學正高級教師藺治萍。
1982年,藺治萍從延安師范畢業成了當地農村中學的一名教師。
當時陜北地區的農村中學很少能分配到正規師范畢業生,藺治萍的到來給校園帶來了新奇的變化:她用有趣的故事、生動的語言使干巴枯燥的數學課變得趣味橫生;她教學生唱歌、跳舞,帶他們玩游戲,學生很快喜歡上了這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老師。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下著大雨,身在縣城的藺治萍要回到六十里外的學校去。當時班車已停發,她不顧家人再三勸阻,挽起褲腿,撐起雨傘,踏著泥濘,毅然向學校走去……當她滿身泥濘地趕回學校時,夜已深沉,學校的領導和同事又震驚又心疼。
從教三十多年來,她幾乎每天都是兩點一線,早晨6點起床去學校,晚上很晚才能回家,風雨無阻。
有一次,由于天黑路滑,她不小心摔倒在地,腰部嚴重骨折,被送進醫院手術。她心急如焚:馬上就要高考了,正是學生需要她的時候;她的工作室也正在籌辦全市數學研討會。
在病床上的兩個月,她難過了兩個月,也忙活了兩個月,她通過QQ給學生解答問題,和工作室成員交流工作。同室的病友感慨:“當教師真不容易啊!”
看到她如此辛苦,家人曾勸她換一份清閑點兒的工作,她卻執意不肯,因為她深愛著這份事業,離不開這三尺講臺。
上世紀80年代末,藺治萍從吳起調到了延長,最初學校分配她初一兩個班的數學課,短短一個學期,兩個班在全縣統考中一舉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領導決定:好教師要放到早出成績、快出成績的高三年級。
擔任高三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對藺治萍還是第一次。時值暑假,同事們都在家休息或外出旅游了,她卻投入到緊張的教學準備工作中,通讀了高中所有教材,翻閱了幾十本資料,寫下了三萬多字的筆記,演算了上千道題。
心血與汗水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開學僅僅一個月,她成了學生口中的“教授級老師”,那年她才26歲。
此后,連續擔任延長中學高三數學把關課的九年里,數學高考成績連年上升。
勤于思考、善于總結,是藺治萍在教學中的突出特點。多年來,她形成了深入淺出、以理服人的教學風格,總結出了啟、讀、議、講、練“五步教學法”、高中教學編碼復習法、交流生成式單元教學法、思維導圖復習法等。
特別是2000年調入延安中學后,她創設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評教連獲滿分,“考教分離”連獲特等獎、一等獎。在高考中,她的多名學生取得149分的高分,多次獲延安市高考質量一等獎。2016年她受中國教育電視臺邀請,擔任《中國課堂》欄目主講教師,她的課走向了全國。
2014年,藺治萍開始擔任省教育廳、人社廳命名的“藺治萍名師工作室”、省總工會命名的“藺治萍勞模創新工作室”主持人以來,更是全力投入教學研究。通過名師講堂、校本研修、送教下鄉、幫扶指導、網絡平臺等形式,充分發揮工作室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目前,她的工作室正在開展“萬人計劃”項目研究。她說,國家給了她50萬元經費,她一定會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藺治萍深知,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只有具有高尚師德的老師,才能讓自己的言行在學生內心深處激起一股積極向上的內化力。
藺治萍愛她的學生,從心底里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對待。她出錢給家境困難的學生交報名費、訂學習刊物。遇到生活困難的學生,暗地里給予資助,生怕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歧視不放棄,思想上給予關心鼓勵、方法上給予輔導點撥。
學校、講臺和學生是她的生命。三十多年如一日,嘔心瀝血,青絲漸漸變成了白發,額頭爬滿細密的皺紋,學生口中的“小藺”也變成了“藺媽”。她先后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勞動模范”“陜西省高考數學命題專家”等榮譽。
丹心育桃李,紅燭耀華章。藺治萍奮斗著、奉獻著、快樂著、幸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