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吉軒
涼山州:嚴查“蠅貪” 無“微”不治
文 梁吉軒
海拔1000多米的臘窩村,坐落在大山深處的雅礱江邊河谷上,是冕寧縣41個建卡貧困村之一。3月,一封實名舉報信,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時任村委會主任的蘇某利用職務便利,在危房改造項目中套取資金,被村民“告”了。隨即,縣紀委根據反映問題線索組織調查核實,蘇某違紀違規事實逐漸浮出水面。最終,蘇某因偽造財務賬目、偷工減料、謀取私利,被建議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這是涼山州今年以來嚴查扶貧領域“蠅貪”的典型案例之一。
涼山,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1個,全州尚有貧困村1618個,貧困人口52.8萬。脫貧攻堅是涼山當前最大的政治,最艱巨的任務。如何履行監督執紀問責,打贏彝區脫貧攻堅硬戰,涼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從2015年開始,涼山創新開展廉政教育大宣講、正風肅紀大督查、扶貧資金大檢查、監督執紀嚴問責“三大一嚴”專項行動,確保扶貧項目落地、資金安全、群眾受益。十八大以來,涼山州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264起,黨紀政紀處分267人。
“木里的宣講隊都是能手!”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不少深山、村寨、牧場的群眾并不了解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為此,涼山州紀委在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結合處的木里縣,探索“沉下去”宣講方式——組織“馬背上的宣講隊”,向群眾傳達黨的聲音。
每年5—7月,不足百天的時間里,“馬背上的宣講隊”要走遍木里29個鄉鎮113個行政村,還有9個牧場和3個林場,將黨中央反腐倡廉的各項政策傳遞到每一個藏區牧民家中。
從2015年9月開始,涼山州紀委常委率先趕赴全州17縣市開展首輪宣講;緊接著,全州17縣市紀委組成“廉政教育雙語宣講團”奔赴所轄鄉鎮開展第二輪宣講;隨后,聯系貧困村的州級部門和各縣市鄉鎮再到所有村組進行第三輪宣講。“滾動推進廉政教育大宣講,讓黨員干部‘明紀律’的同時,讓基層百姓‘懂監督’,合力整治‘微腐敗’。”州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為防止“最后一公里”出現問題,州紀委還將“關鍵少數”“請上來”。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組織縣市“四大班子”成員、全州縣處級領導干部配偶、鄉鎮黨政正職、鄉鎮紀委書記、村第一書記等共5939人到州法紀教育中心,通過看片、觀展、點評、講授、反思的“五步教育法”開展警示,提醒黨員干部遵規守紀、服務群眾。
“作為在‘最后一米’落實扶貧政策的基層干部,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張力指出,“隨著國家對扶貧領域投入力度加大,基層干部可支配的資金總量在增加,但是一些基層干部為民服務的意識淡薄,與民爭利、優親厚友,‘地方病’嚴重,如果不堅決遏制,一旦涉案將直接侵害群眾的切身利益。”
為此,今年5月,涼山集中開展“亂告誣告、亂作為慢作為、亂辦酒宴、亂打領導旗號”專項整治工作,圍繞群眾信訪舉報集中反映的“地方痼疾”,重拳整治群眾身邊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集中摸排問題線索273件、立案130件、處分138人,通報曝光典型案例31起。
統計顯示,“三大一嚴”專項行動以來,涼山州圍繞“扶貧政策宣傳是否到位、精準脫貧措施是否落實、脫貧工作是否及時見效”開展督查督導,糾正脫貧攻堅中不擔當不負責、弄虛作假、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問題1130個,誡勉123人,調整46人,警醒基層黨員干部抵歪風、樹正氣,持續正風肅紀。同時,結合民族地區特點,深入整治公務接待“殺牛風”、婚喪喜慶高額彩禮、薄養厚葬等群眾關注的問題,整改問題400余個、黨紀政紀處分250余人。

“馬背上的宣講隊”為牧民們講解換屆紀律相關內容
“上面九級風浪”如何抵達基層?
今年,州紀委制定《關于進一步深化“三大一嚴”專項行動強化扶貧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的通知》,構建“州—縣—鄉鎮”逐級負責、合力攻堅的監督責任體系,把脫貧攻堅各項監督職責、目標任務和工作安排逐條細化分解,壓緊壓實到各級紀檢干部頭上。
鑒于此,全州實行扶貧資金項目州、縣市、鄉鎮、村組四級公開公示制。通過“財政扶貧資金大檢查”及時掌握扶貧資金流向,斬斷伸向扶貧資金的“黑手”,關緊看牢扶貧資金的“鐵閘”。同時,州紀委推進“雙督查”并每半年督促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至少開展1次自查自糾,每季度對未脫貧縣至少開展1次專項督查并提出整改意見。對問題較多的縣、鄉開展重點督查督辦。每年針對關乎民生的重大扶貧項目、資金中存在的違規違紀問題開展專題督辦,督促縣市黨委履行主體責任,職能部門履責,舉一反三開展專項整治和警示教育。未脫貧縣市紀委每2個月至少開展1次專項督查,每年實現對轄區內貧困村督查全覆蓋。
這種“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效果顯著。2016年,8名州委常委帶隊開展扶貧資金專項檢查,重點督查扶貧項目259個、涉及資金31.4億元。檢查中發現問題線索43件,限期整改問題171個。力度空前,反響之大,真正實現扶貧資金使用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
2016年8月,因脫貧攻堅推進不力、工作滯后,涼山5個縣被州委集體通報。其中,1個縣的常務副縣長和分管副縣長被免職處理,2個縣分管領導接受誡勉談話,明確換屆不提拔、不重用。
全州17個縣市層層考核、層層通報、層層追責。
“面對臺下200多雙眼睛,感覺臉上火辣辣的……”今年3月,木里縣紀委全會上,列瓦鄉黨委書記扎西龍布與該縣倮波鄉、縣國土局等8個鄉鎮(部門)主要負責人,因落實脫貧攻堅責任不力上臺述責述廉。甘洛、越西、冕寧等縣,脫貧攻堅工作落實不力的“一把手”紛紛登臺“亮相”。
針對一些第一書記紀律意識淡薄、扶貧工作進度滯后等問題,普格縣對21名第一書記逐個約談,責令整改。冕寧縣棉沙鄉、馬頭鄉、金林鄉、和愛鄉4個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因本鄉脫貧攻堅工作落實不力,被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召集約談。
“知恥后勇。”金林鄉黨委書記盧自斌表示,“此后睡不著了,調整鄉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鄉長擔任雙組長;在建卡貧困村成立種養合作社,短短3個月各村種上萬株花椒苗。3個月每天只睡6小時,硬是拼了。”
對于扶貧領域“微腐敗”,涼山州委明確提出:“嚴守紀律規矩不分民族,嚴懲違紀違法沒有例外,嚴肅追責問責不講特殊!”
2016年以來,全州從嚴查處“三保一補”侵占群眾利益問題,立案152件、處分164人。對脫貧攻堅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黨員干部,嚴肅追責問責,2016年以來立案142人,其中縣級干部38人、科級干部71人;縣市扶貧移民局局長7人,移送司法4人;實行“一案雙查”66件、處分58人。今年還對扶貧資金閑置超過兩年的7個縣進行通報,一次性問責51人。
讓治理“微腐敗”工作走向常態,筑牢制度“防火墻”,需要多方發力。涼山摸索出了一套對癥“良方”:創新開展查防承接聯動治理,針對扶貧領域19起違紀典型案件提出綜合治理的預防腐敗意見360余條,實現查處一案、治理一線、警示一片。
“從全州紀律審查統計數據來看,違紀時間在十八大以后,涉及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明顯減少。‘三大一嚴’專項行動為脫貧攻堅‘精準對表’,實實在在提升了群眾正風反腐獲得感。”張力表示。(供稿單位:涼山州紀委)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