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寧文祥
微言微語
普遍上漲兩三千 半掛車再次迎來一波漲價潮
本刊記者 寧文祥

在8月8日的《專用汽車》雜志微信公眾號上,我們報道了一篇題為《普遍上漲兩三千 半掛車再次迎來一波漲價潮 》,點擊量很快就突破了3萬次。對于此次漲價,大家十分關注。
從目前得到的掛車廠通知文件來看,河北山東等地的掛車廠都發出了漲價通知,原因也比較一致,受近期原材料及零配件價格上漲導致成本上升,每臺掛車價格普遍上漲2000~3000元不等。
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多名企業的銷售和管理人員,他們也向記者證實了半掛車價格普遍上漲的消息。
一名中集車輛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半掛車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所以導致半掛車價格上揚。
一名山東梁山掛車企業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在梁山地區大多數廠家的半掛車的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不過也有暫時沒有漲價的半掛車企業,比如說山東的鑼響掛車。該公司一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鑼響掛車現在暫時沒有出現漲價。只是現在各地都要求標配ABS,所以部分地區產品價格因此上升。
對于漲價的消息,眾多網友也紛紛發表了他們的看法,大多數網友對此都比較冷靜。一位名為“新”的網友表示:“漲吧,但要物有所值?!边€有一位網友開玩笑地說:“漲吧,反正我已經提完車了。”
也有網友分析表示,此次漲價很可能跟山東、河南和河北等省份大規模的環保督查有關。因為環保督查,很多小型鋼廠被迫關閉,從而導致了鋼材供不應求,形成漲價。
對于此次漲價潮,一位網友表示:“從現在的情況看,八月份能提車的難度比較高。”
在7月26日的《專用汽車》雜志微信公眾號上,我們發布了一篇題為《上半年我國專用汽車產量接近120萬》,大家都紛紛轉載。
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中心根據合格證的數據統計表明,上半年我國八大類專用汽車總產量有一定增長,總產量為117.7萬輛,同比增幅為31.69%。普通自卸車和半掛車的增幅十分明顯,兩者都超過了50%。
從數據來說,基本上與企業反映的情況一致。今年有不少自卸車企業跟記者反映,從年初到現在工廠的產能一直在滿負荷運營,有時候交貨期甚至長達兩個月。而半掛車則是一直延續了從去年年底便開始火爆的態勢。
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大多數企業對于下半年市場的行情都是相當樂觀的,加上“金九銀十”又是傳統的旺季,不少企業下半年已經做好了繼續滿負荷生產的準備了。
在7月19日的《專用汽車》微信公眾號上,我們轉載了上期的一篇文章《轎運車分批整頓進入第一階段 物流公司消極“備戰”》,閱讀量突破了四萬次。一年多來,轎運車無愧是我們微信公眾號的“流量擔當”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們記者對轎車物流企業的采訪,對于這些轎車物流企業的老板來說,中置軸轎運車并不太適合中國的國情。
有很多網友在文章下面留言,紛紛發表了他們的看法。網友們的留言分成以下幾個觀點:
1.支持六位半掛車。持這種觀點的網友一般都是駕駛員,對于他們來說長期開著超長超寬的轎運車上路,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他們十分贊成國家嚴格執法。一位名為“君臨天下の心藍”的網友代表了眾多司機朋友的觀點,他表示:“如果全國只有6位車,車位價格也就統一提起來了。那些抱怨少拉不掙錢的人擾亂了市場,以前6位不是挺好大家都掙錢,到后來相互殺價。最苦的就是我們司機從6位到8位,再到10位、12位、14位,接著干脆‘飛機板’。所以為了安全最好一刀切,支持6位!”一位名為“單純”的網友表示:“標準車型,對企業,司機安全都有好處,超長超寬巨大利益驅使,還社會一個平安健康和諧的環境?!?/p>
2.反對中置軸轎運車。持這一觀點的人基本都是認為中置軸轎運車不太適合我國國情,他們不太贊成這種“拿來主義”。一位網友表示“轎運車整改是勢在必行,但是國家沒必要指定中置軸轎運車輛,第一投入成本太高。第二不適合中國國情,公路條件和運輸安全都達不到?!绷硗庖幻W友則表示:“中置軸真不適合國情。造價高,操作繁雜,裝載量少(很多車型不適合)運輸效率低下、高速行駛安全隱患增大(雪天、雨天)。”
3.要求執法部門嚴格執法,統一執法。這些網友的觀點主要是不管制定什么樣的標準,標準能有效執行的基礎是嚴格執法,統一執法。一位名為“種朱”的網友表示:“什么車型好應該交給市場。管理者只需要限定長、寬、高、載荷量就可以了。且嚴格執行,一視同仁?!?/p>
其實距離明年轎運車的過渡期已經不到一年的時間了,在今后對于轎運車的爭論依然不會停息。是6位轎運車還是中置軸轎運車會成為今后的主流車型呢?其實現在我們大可不必過分爭論,筆者最贊同的是第三種觀點:遵守規則,嚴格執法,其他交給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