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巍 許志勇
第三方稅收征管協作的研究
汪巍 許志勇

稅務部門在面臨征稅對象和涉稅事項日趨廣泛和復雜,稅收征管的難度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在自身職權范圍內依托自有的行政資源在執行公務時,出現不經濟、低效率等問題,而通過其他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協助,稅務部門就有可能有效履行其職責,從而加強稅收征管。對于稅務部門來說,其他政府職能部門或組織的協助就是第三方稅收征管協作。就近年來的情況看,第三方稅收征管協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以南昌市地稅部門為例,該局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社會綜合治稅工作,積極借助其他部門聯合開展稅收征管協作,當前開展的第三方稅收征管協作主要包括成立協稅護稅組織、第三方涉稅信息共享、涉稅違法聯合懲戒、存量商品房交易稅收一體化管理、建立稅收保障體系、稅警協作機制等,為大力組織收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江西省于2016年 10月 1日起實施了《江西省稅收保障條例》,這是江西省首次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對稅收進行立法保障,這部法律有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協助稅收征管的局面。
其中,保障稅收協作的主要內容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綜合治稅信息平臺,實現涉稅信息互聯互通;第二項,不動產登記機關在辦理不動產登記時,對未繳足稅收的不得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第三項,稅務機關因稅收管理和查辦涉稅案件,需要查詢信息時,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協助;第四項,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時,對未繳足稅收的不得辦理轉移登記手續;公安出入境邊防檢查部門應當阻止欠繳稅款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出境;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當協助稅務機關查詢、凍結、扣繳稅款;商業性的演出、賽事、會展、拍賣、經貿交流等活動的主辦部門應當主動代扣代繳稅款;審計、財政部門應當將在審計、財經檢查中發現的涉稅問題書面告知同級稅務機關;人民法院拍賣、變賣被執行人財產時,應當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征繳稅款。這些條款是對稅務部門履行職責的有力保障。
客觀地說,近幾年來地稅部門在第三方稅收征管協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凸顯全社會參與稅收征管協作的力度還需加大。
(一)整體稅收遵從度仍然不高
雖然經過多年稅收宣傳,廣大納稅人已經接受了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義務的觀念,但是從統計數據看全社會的稅收遵從度還難于令人滿意。

比如主動辦理稅務登記納稅人的比例仍然不高,如上圖2015年江西省新增工商登記戶349 923戶,但是主動到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的只有113 169戶,占比為32.3%。又比如納稅人整體納稅意愿不高,2015年江西省新增納稅戶中應申報戶為99 422戶,其中申報稅款為 0的就達72 840戶,占比為73.26%,這個比例比較高。還有納稅申報率也不高,以南昌市為例,從統計的情況看,最近幾個月的納稅申報率都徘徊于80%以下,其中2016年12月納稅申報率僅為70.54%,連續三個月未進行申報的非正常納稅戶達到23 797戶,比例高達13.68%。

另外,高收入者主動納稅比例也不高。如上圖所示,全南昌市主動申報自己在 2016年收入超過 12萬元人民幣的為 45 261人,繳納個人所得稅 16.97億元,僅占當年個人所得稅總數的36.59%,這說明高收入者還沒有成為個人所得稅的繳納主體。
(二)第三方涉稅信息共享渠道仍然不暢
由于目前行政協助缺少明確的職責劃分和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有些政府職能部門在決策是否提供行政協助時,只考量本部門的相關成本和收益,往往以保密為理由,不給稅務部門及時提供第三方信息,導致信息共享和利用困難。而且稅務部門獲取信息經常需要一對一地協調,采集效率較低。
(三)涉稅信息標準不統一
由于政府各部門的涉稅信息缺乏整體設計,信息的格式標準也不統一,在實際操作中導致信息比對困難。比如在南昌市涉稅信息平臺正式運行后,由于關鍵匹配字段的缺失,地稅部門開展了一次涉稅信息數據一戶式關聯工作,為此專門抽調了 3名工作人員,對各單位提供的 908條涉稅信息開展了為期 3天的專項比對匹配工作,結果最后只有 240條數據匹配成功,匹配率僅有26.4%。
(四)第三方涉稅部門協作乏力
從基層實際操作情況看,盡管稅務部門近年來不斷強力推進第三方稅收征管協作工作,但是僅僅體現在稅務部門“一頭熱”,第三方部門仍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如金融部門在日常管理中除了涉及偷逃稅重案、專案外,不會主動協助稅務機關監控納稅人的賬戶和資金流向,工商部門極少因稅務機關提請而吊銷納稅人的營業執照,更不會做到自然人股權轉讓的稅收前置,以及文化部門對一些演出、比賽的稅收管控的缺位等等,這些情形都反映出行政權力的“部門碎片化”趨勢。
(一)制度體系建設的滯后
雖然在我省出臺了《江西省稅收保障條例》,有對第三方涉稅部門稅收協作的保障內容,但該部法規中沒有明確不提供相關協作的法律責任,缺乏對第三方的強力約束。加之法律層級僅僅是地方性法規,而《稅收征收管理法》中對這方面的約束的修訂遲遲沒有出臺,因此協作仍是“雷聲大雨點小”。
(二)第三方涉稅部門觀念落后
一些第三方涉稅部門缺乏對行政一體性的認識,沒有把自己的部門職能置于整個政府體系中,而是過多地考慮部門的利益。他們認為協助稅務機關處理稅收問題是額外的事,與自身利益關聯不大,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因此常常出工不出力。
(三)稅務部門數據分析利用能力不強
由于第三方涉稅數據的質量水平不高,導致稅務部門內外涉稅信息比對困難。雖然稅務部門也設立了不少的數據分析指標,但是確沒有建立統一的數據分析模型,缺少統一的數據分析應用平臺,傳統的手工分析方式效率低下。另外,風險管理案例和模型數量不足、質量也不高,不能準確地反映風險點和風險等級的分布情況,總體來說數據分析利用水平不高。
(一)完善第三方稅收征管協作的法律依據
首先要通過修訂《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條款,進一步明確政府部門與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協作工作過程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規定未執行或違反協作的相關法律責任。其次是繼續推動地方性法規的完善,對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的相關事宜作進一步細化明確,包括信息共享的組織機構、具體共享事項、共享形式、操作程序、共享費用的落實及監督考核規定等。再次是積極爭取地方黨政的支持,提高第三方涉稅部門的認識,明確信息采集、加工、傳遞、反饋等環節的工作職責,使涉稅信息共享成為各部門的日常工作,實現第三方信息資源共享與應用的長效運行。
(二)拓展第三方涉稅信息采集途徑
當前,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許多企業,特別是規模大的、已經上市的企業,它們的許多資料都可以在網上查到。在采集第三方涉稅信息時,從互聯網上也往往能獲得非常有價值的納稅人第三方涉稅信息。這些信息主要來源于證券分析資料、政府管理部門文件或者行業分析資料等,這些信息的獲得無疑會對稅務管理起到有效的作用。稅務部門可以借鑒國外做法,購買部分社會咨詢公司的涉稅信息和分析研究成果,全面提高信息質量。
(三)強化涉稅數據的分析利用
第三方信息只是為增加稅源提供了一種可能,如何讓這種信息資源,變成實實在在的稅收收入,這就要通過分析發揮增值作用。信息質量反映信息價值,沒有質量的信息也就沒有價值,錯誤或垃圾信息會使分析人員的投入的精力失去作用,甚至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對第三方信息進行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通過系統的橫向、縱向比對,發現系統內原有錯誤和不完整的基礎信息數據及時組織人員進行修正和補錄;發現納稅人有申報不實的信息,及時進行提示補報,情節嚴重的則作為稽查案源移送;發現因原有信息缺失而導致管理上的工作漏洞則及時通過相關程序予以糾正。此外,地稅部門還應將信息資源的應用狀況和實現的稅收化成果及時向各協作部門進行反饋、交流,并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優化信息數據的要求,使地稅部門獲得的信息更完整、更精確。
(四)推進稅收征管現代化改革
稅務部門要注意把握大數據時代的特征,樹立信息管稅與制度管稅相結合的理念,既要廣泛獲取第三方信息,又要善于對不同來源和口徑的數據整理分類,將信息技術與稅收業務深度融合,使信息管稅成為一種基本手段、基本模式。在此基礎上,以分級分類管理為重點,提高稅收專業化管理水平。將稅收事項分為基礎稅源事項和風險應對事項兩大類,基礎稅源事項實施屬地化管理,風險應對事項實施專業化管理。省、市局層面負責風險分析監控,由風險應對部門統一下達應對任務,基層應對分局主要履行以風險應對為重點的稅收風險管理職能。對重點稅源在較高的管理層面上實施集中風險應對管理。推行省和市一級稽查模式,成立按行業分類的稽查稅務分局,有效配置稽查資源,提高稽查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各級稅務機關之間、稅務機關內部各部門之間、稅務機關與外部門之間縱橫結合、內外協作的稅源管理運行機制。完善橫向聯動機制,加強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務稽查等環節以及國稅局、地稅局之間戶籍管理、信息共享、稅收執法等工作的合作。加強與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溝通,推進協稅護稅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各級政府建立的信息共享平臺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1]朱元廣.以大數據為支撐加快推進稅收征管改革[J].中國稅務,2016年,(12).
[2]隋大鵬,馮國濱,陸靜波.如何加強涉稅信息公建共享[J].稅務研究,2015,(10).
[3]劉磊,鐘山.試析大數據時代的稅收管理[J].稅務研究,2015,(1).
(作者單位:南昌市地方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