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越 梁 冬
(海南省農墾三亞醫院,海南 三亞 572000)
肺癌患者癌旁組織中上皮-間質轉變相關蛋白表達對其預后的影響
卓 越 梁 冬
(海南省農墾三亞醫院,海南 三亞 572000)
目的 探討肺癌患者癌旁組織中上皮- 間質轉變(EMT)相關蛋白表達對其預后的影響。方法 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81例肺癌患者癌組織和配對癌旁組織中的EMT相關蛋白(E- cadherin、β- catenin和Vimentin),觀察E- cadherin、β- catenin和Vimentin在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表達差異,并比較癌旁組織中E- cadherin、β- catenin和Vimentin表達差異下患者的預后情況,以患者的病理資料和EMT相關蛋白表達差異納入Cox回歸模型,預后因子采用多因素分析。結果 ①肺癌組織中E- cadherin和β- catenin陽性表達率(49.38%和14.81%)明顯低于癌旁組織(72.84%和51.85%),而Vimentin陽性表達率(55.56%)明顯高于癌旁組織(23.46%)(均P<0.05)。②癌旁組織中E- cadherin陽性、β- catenin陽性和Vimentin陰性患者預后較E- cadherin陰性、β- catenin陰性和Vimentin陽性患者預后好(P<0.05)。③Cox回歸分析發現臨床分期、腫瘤分期、EMT- L和腫瘤分化程度是獨立的風險預后因子。結論 EMT相關蛋白在癌旁組織中的表達異常對肺癌患者的預后有一定的影響,在癌癥早期階段及癌旁組織未發生明顯組織形態學異常時,EMT相關蛋白的檢測對患者的預后情況分析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肺癌;癌旁組織;E- cadherin;β- catenin;Vimentin
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肺癌發病率約為54.75/10萬,死亡率約為46.07/10萬,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總數的24.95%〔1〕。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腫瘤中增長最快〔2〕,屬于高致病性疾病,并增加了醫療負擔〔3〕。目前我國主要通過影像學、CT引導肺穿刺活檢及支氣管鏡等診斷肺癌,但在確診時75%患者都為晚期或發生轉移〔4〕。近年來診治技術不斷提高,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卻并未得到明顯提高,復發轉移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5〕,了解患者的預后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上皮- 間質轉變(EMT)是指細胞由上皮表型向間質表型轉化的現象,以上皮標志物E- cadlherin下降和間質標志物Vimentin上升為主要生物學特征,是一種基本的生理病理現象,是多數腫瘤侵襲轉移早期的重要過程〔6〕。目前關于肺癌癌旁組織中EMT相關蛋白的表達差異對患者的預后有無影響并無明確定義。本研究探討肺癌患者癌旁組織中EMT相關蛋白的表達情況對其預后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海南省農墾三亞醫院2012年12月年至2014年1月在腫瘤科確診的81例肺癌患者的癌組織、癌旁組織(距癌病灶距離≥5 cm)。男38例,女43例;年齡35~80(中位41)歲。TNM分期Ⅰ期25例、Ⅱ期19例、Ⅲ期23例、Ⅳ期14例。納入標準:①患者術前未經過放療和(或)化療;②經過病理學確診為肺小細胞癌;③臨床資料完整;④組織標本經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評估確定腫瘤細胞含量>50%;⑤標本取材過程中RNA完整評分>6.0;⑥簽署知情同意書及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無明確病理診斷;②沒有完整的隨訪資料;③預計生存期<6個月;④合并心、肝、腎和造血系統疾病;⑤妊娠期和精神疾病患者。
1.2 試劑及儀器 E- cadherin兔、β- catenin鼠抗人單克隆抗體、Vimentin鼠抗人單克隆抗體(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T- PCR試劑劑盒和脂質體轉染試劑盒(Gibco公司)、二氨基聯苯胺(DAB,北京華越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鹽緩沖液(PBS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二甲苯(河南八方化工原料銷售有限公司);無水乙醇(蘇州市晶協高新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切片石蠟(廊坊乾岡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脫水機(泰州海鷗洗滌機械有限公司);包埋機(湖北泰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切片機(無錫雙盛石化裝備有限公司);切片漂烘溫控箱(中科美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動高壓鍋(日本SANYO公司)。
1.3 組織芯片制作與免疫組化染色 將81例患者癌組織和癌旁組織標本的HE切片,按照對應順序做好記號,將切片經二甲苯脫蠟、梯度乙醇水化,以自來水沖洗1 min,清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置于高壓鍋內高溫高壓修復抗原。滴加稀釋后的一抗,在37℃室溫下放置2~3 h,以PBS清洗,清洗后滴加二抗,37℃室溫下放置20 min后以PBS清洗。每張芯片加入100 μl的DAB顯色,用蘇木素復染,經過梯度乙醇脫水、中性樹膠封片后鏡檢。依據EnVision試劑盒說明書按照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步驟進行。
1.4 免疫組化結果判斷 染色強度:細胞中無著色計為1分,淡棕色為2分,棕黃色為3分,深棕色為4分;陽性細胞比例評分:陽性細胞計數≤10%計1分,11%~25%計2分,26%~50%計3分,≥51%計4分。將染色強度和陽性細胞比例積分相乘,≤2分者為陰性,>2分者為陽性。
1.5 隨訪 出院患者以電話或門診方式隨訪。隨訪5~36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24個月。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Log- rank檢驗,Cox回歸模型分析。
2.1 EMT相關蛋白在癌旁組織和癌組織中的表達 E- cadherin與β- catenin蛋白陽性表達在細胞膜,Vimentin蛋白陽性表達在細胞質。肺癌組織標本中E- cadherin和β- catenin陽性表達為40例(49.38%)和12例(14.81%),較癌旁組織表達明顯減少〔59例(72.84%),42例(51.85%),χ2=9.377,P=0.002;χ2=25.000,P=0.000〕;Vimentin在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陽性表達分別為45例(55.56%)、19例(23.46%),癌組織中陽性表達多于癌旁組織(χ2=12.393,P=0.000)。見圖1。
2.2 EMT相關蛋白在癌旁組織中表達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81例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24個月。根據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結果顯示:在癌旁組織中E- cadherin陽性、β- catenin陽性和Vimentin陰性患者預后較E- cadherin陰性、β- catenin陰性和Vimentin陽性患者預后好(P=0.000、P=0.001和P=0.041)。見圖2。
2.3 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以癌旁組織中E- cadherin、β- catenin和Vimentin復合體的表達進行分類,EMT- L1為1~2種表達異常,EMT- L2為3種表達異常。按照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直徑、臨床分期、腫瘤分化程度和EMT蛋白表達進行Cox回歸多元素分析。結果顯示:臨床分期、腫瘤分期、EMT- L和腫瘤分化程度是獨立的風險預后因子,見表1。

圖1 EMT相關蛋白在癌旁組織及癌組織中的表達(DAB,×400)

圖2 E- cadherin、β- catenin及Vimentin表達差異患者的生存情況對比

病理學因素βSEWaldχ2值P值Exp(B)95.0%CI臨床分期0.7750.2757.9410.0052.1701.266~3.720腫瘤分期0.7430.2807.0330.0082.1021.214~3.639EMT-L1.5670.5258.9180.0034.7931.714~13.405腫瘤分化程度0.9300.4075.2340.0222.5351.143~5.623
EMT是由上皮表型向間質表型轉化的現象,以E- cadherin下降和Vimentin上升為生物學特征〔7〕。EMT發生與腫瘤細胞侵襲、轉移能力相關〔8〕,是細胞發生侵襲轉移的重要內在機制〔9~11〕。癌旁組織是指距離癌癥病灶2 cm的周圍組織,其組織在顯微鏡下細胞類型及形態呈現正常狀態。但目前關于癌旁組織的定義并不明確,多數癌組織周圍1~2 cm為癌組織定于較廣,但食道癌和頭頸癌中,癌癥組織外7 cm處也可檢測到分子水平的異常,因此在檢測癌組織中相關指標的檢測同時,對癌旁組織的檢測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關于EMT研究都是針對癌細胞較多,晚期腫瘤的進展及預后相關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而關于癌癥早期階段及癌旁組織未發生明顯組織形態學異常時,EMT相關蛋白的表達的差異及意義并未出現相關研究。本研究顯示肺癌組織標本中E- cadherin、β- catenin陽性表達率低于癌旁組織,而Vimentin在癌組織中表達多于癌旁組織。且與相關研究〔12〕相似,EMT相關蛋白E- cadherin、β- catenin和Vimentin在癌旁組織中的異常表達對患者的預后也有重要的影響,臨床分期、腫瘤分期、EMT- L和腫瘤分化程度是獨立的風險預后因子。由此可見,臨床上針對肺癌患者的預后在注意臨床分期、腫瘤分期和分化程度外,癌旁組織中的EMT相關蛋白表達異常也值得引起重視。但由于本次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少、隨訪期較短的不足,且相關學者〔13〕認為腫瘤的預后與遺傳學和腫瘤微環境相關,主張EMT并非腫瘤發生遠處轉移的過程之一,因此具體的作用機制及預后價值還需進行大量的研究論證。
1 赫 捷,趙 平,陳萬青.2011中國腫瘤登記年報〔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2:62.
2 李翔宇,肖 敏,郭小龍,等.DHA預防及輔助治療癌癥功能概述〔J〕.食品安全導刊,2014;(19):68- 9.
3 鮑俊屹,白亞娜,尚 慧,等.某職業隊列人群中老年肺癌患者分布特征10年變化趨勢〔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1):6166- 8.
4 Aberle DR,Adams AM,Berg CD,etal.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J〕.N Engl J Med,2011;365(5):395- 409.
5 盛 旺,呂曉君,安漢祥,等.肺癌組織中水通道蛋白的表達及其與上皮- 間質轉化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62- 3.
6 Hui L,Zhang S,Dong X,et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wist and N- cadherin expression in NSCLC〔J〕.PLoS One,2013;8(4):e62171.
7 Thiery JP,Acloque H,Huang RY,etal.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J〕.Cell,2009;139(5):871- 90.
8 曹勤琛,趙路軍,王 平,等.非小細胞肺癌中EMT的發生機制及預后價值的研究進展〔J〕.中國肺癌雜志,2014;17(7):569- 74.
9 Thomson S,Petti F,Sujka- Kwok I,etal.A systems view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signaling states〔J〕.Clin Exp Metastasis,2011;28(2):137- 55.
10 Miealizzi DS,Farabaugh SM,Ford HL.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 cancer:parallels between normal development and tumor progression〔J〕.J Mammary Gland Biol Neoplasia,2010;15(2):117- 34.
11 Aeloque H,Adams MS,Fishwick K,etal.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the importance of changing cell state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J〕.J Clin Invest,2009;119(6):1438- 49.
12 陳清勇,嚴 杰,胡慧珍,等.埃茲蛋白的表達與非小細胞肺癌轉移和預后的關系〔J〕.中華腫瘤雜志,2012;34(6):436- 40.
13 Chui MH.Insights into cancer metastasis from a clinicopathologic perspective: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s not a necessary step〔J〕.Int J Cancer,2013;132(7):1487- 95.
〔2016- 05- 08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2014年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814387)
梁 冬(1973- ),女,主任醫師,博士后,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呼吸內科及肺癌臨床研究。
卓 越(1979- ),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肺癌的臨床研究。
R73
A
1005- 9202(2017)15- 3685- 03;
10.3969/j.issn.1005- 9202.2017.1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