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萍 賈 冶 賈紅彥 邊 麗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腎病內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老年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患者營養、炎癥狀況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林 萍 賈 冶 賈紅彥 邊 麗1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腎病內科,吉林 長春 130021)
目的 探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炎癥發生情況及其與預后的關系。方法 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腎病內科腹膜透析的132例患者進行營養、炎癥狀態及各種并發癥情況調查,根據年齡分為中青年組(≤60歲)64例和老年組(>60歲)68例,老年組根據營養狀況分為營養良好組、輕中度營養不良組、重度營養不良組。隨訪23個月,記錄生存和轉歸情況。結果 青年組心腦血管疾病、營養不良、腹膜炎、低鉀血癥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老年組(P<0.05),兩組鈣磷代謝紊亂和貧血的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132例患者中有12例(9.09%)死亡,4例(3.03%)拔管改血液透析,5例(3.79%)到其他醫院治療,111例(84.09%)繼續在該院治療。中青年組死亡率顯著低于老年組(P<0.05)。兩組死亡原因分析:心腦血管并發癥6例(50.00%),感染并發癥5例(41.67%),消化道出血1例(8.33%)。不同營養狀況老年患者臨床指標兩兩比較發現,輕中度營養不良組血鉀(K)、血磷(P)、血漿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狀旁腺素(iPTH)水平均低于營養良好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營養良好組(均P<0.05);重度營養不良組除TC水平高于營養良好組外,其余各項指標均低于其他兩組(P<0.05)。兩組C反應蛋白(CRP)>8.2 mg/L者共47例,其中青年組〔8例(12.50%)〕顯著少于老年組〔39例(57.35%),P<0.05〕。老年組CRP水平明顯高于中青年組(P<0.05)。結論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營養不良和炎癥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高于中青年,這也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低于年輕患者的主要原因,應重視老年全方面的管理。
腹膜透析;營養;炎癥
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CAPD)是終末期腎臟病(ESRD)的主要替代治療方法之一,作為一種居家治療方式,腹膜透析可保護殘余腎功能,血流動力學穩定,血液被污染的機會少,患者具有更獨立和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回歸率和勞動能力高等。伴隨著老年ESRD患者的增加,老年腹膜透析的比例在全球呈快速增長趨勢。營養不良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老年患者發生率更高,且老年透析患者常常營養不良、慢性炎癥同時出現,嚴重影響預后。本文旨在研究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營養、炎癥的發生情況及其與預后的關系。
1.1 對象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進行長期腹膜透析并隨訪的患者132例,其中男64例,女68例;平均年齡(53.2±11.5)歲;透析時間3~108個月,平均(28±9)個月。患者均持續透析至少3個月,近1個月內未發生腹膜炎、無隧道及出口感染、無肺炎等感染,無嘔吐、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臟病變等并發癥的存在。原發病:慢性腎小球腎炎71例,高血壓27例,糖尿病21例,梗阻性腎病7例,腎淀粉樣變性2例,痛風性腎病2例,慢性小管間質腎炎1例,原發病不明1例。患者均使用美國Baxter公司生產的乳酸鹽透析液,雙聯系統管路,透析液濃度為1.5%、2.5%和4.25%。
1.2 方法 對132例患者進行營養、炎癥狀態及各種并發癥情況調查,①營養狀況評價:主觀綜合性營養評估法(SGA)、人體測量、實驗室檢查。其中SGA評分根據患者既往體重變化、飲食變化、胃腸道癥狀、皮下脂肪和肌肉消耗程度等5個項目進行綜合評價,評為營養良好、輕中度營養不良、重度營養不良。人體測量指標包括身高、體重指數、肱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圍、腰圍、臀圍。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漿白蛋白、血脂、血紅蛋白等。②炎癥狀態:測定高敏C反應蛋白(CRP),CRP>8.2 mg/L者存在慢性炎癥。③并發癥情況:根據既往病史和輔助檢查判斷是否合并腹膜炎、貧血、鈣磷代謝紊亂、低鉀血癥、心血管并發癥等。
1.3 分組及隨訪 根據年齡分為中青年組(≤60歲)64例和老年組(>60歲)68例,老年組根據營養狀況分為營養良好組、輕中度營養不良組、重度營養不良組。兩組除年齡外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隨訪23個月,記錄生存和轉歸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2.1 兩組并發癥及生存轉歸情況比較 心腦血管疾病、營養不良、腹膜炎、低鉀血癥并發癥的發生率中青年組顯著低于老年組(P<0.05),兩組鈣磷代謝紊亂和貧血的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132例患者中有12例(9.09%)死亡,4例(3.03%)拔管改血液透析,5例(3.79%)到其他醫院治療,111例(84.09%)繼續在我院治療。中青年組死亡2例(3.13%),老年組死亡10例(14.71%),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死亡原因分析:心腦血管并發癥6例(50.00%),感染并發癥5例(41.67%),消化道出血1例(8.33%)。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比較〔n(%)〕
2.2 不同營養狀況老年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輕中度營養不良組血鉀(K)、血磷(P)、血漿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狀旁腺素(iPTH)水平均低于營養良好組,血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于營養良好組(P<0.05);重度營養不良組除TC高于營養良好組外,其余各項指標均低于其他兩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營養狀況老年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與輕中度營養不良組比較:1)P<0.05;與重度營養不良組比較:2)P<0.05
2.3 炎癥反應狀況 兩組CRP>8.2 mg/L者共47例(35.61%),其中中青年組8例(12.50%),老年組39例(57.35%),老年組顯著高于青年組(P<0.05)。老年組CRP水平〔(7.13±11.28)mg/L〕明顯高于中青年組〔(3.18±6.26)mg/L,P<0.05〕。
由于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到來和慢性腎臟病在老年人群發病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進入到ESRD,需行腎臟替代治療。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由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病情復雜多變,透析仍是老年患者最常用的方式。血液透析技術早于腹膜透析,然而由于腹膜透析設備簡單、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殘余腎功能保護好、自主性較強、花費較低、可居家治療等,逐漸被老年患者接受。
年齡是CA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本研究調查提示,年齡越大,生命調節機制越差,主要臟器功能減退,神經內分泌機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營養狀態較差,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不良。
營養不良是腹膜透析特別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癥。Cupisti等〔1〕研究顯示,營養不良是增加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的高風險因素。Koefoed等〔2〕研究也表明,腹膜透析患者的營養不良與不良的臨床結果相關,盡管對該類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加很多關注,但營養不良的患病率沒有改變。SGA目前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但它極易受到并發癥的影響,著重于營養物質攝入和身體狀況組成的評估,并沒有考慮到其他客觀指標〔3〕。本研究綜合SGA、實驗室結果和人體測量三方面指標說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營養狀況比年輕患者更差。Young等〔4〕的一項橫斷面研究顯示,67例腹膜透析患者中,22%營養不良,43%蛋白質攝入量不足,食欲不振占62%。
Rippe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很大一部分透析患者體內存在慢性炎癥,增加了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炎癥可能通過炎性因子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而內皮細胞功能紊亂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炎性因子可使內皮細胞表達各種細胞黏附分子及趨化因子,促進粥樣斑塊形成〔6〕。Krishnamoorthy等〔7〕的研究顯示,通過測定CRP水平,有70%的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炎癥反應,CRP水平與Alb、前白蛋白、TC呈明顯負相關。
本研究結果提示較高的CRP水平可能是老年患者營養不良、感染、心血管疾病、貧血等發生率高的原因之一,也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低于年輕患者的主要原因。
1 Cupisti A,D′Alessandro C,Caselli GM.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report from MITO- DP Group〔J〕.G Ital Nefro,2016;33(4):333.
2 Koefoed M,Kromann CB,Hvidtfeldt D,etal.Historical Study(1986- 2014):Improvements in Nutritional Status of Dialysis Patients〔J〕.J Ren Nutr,2016;26(5):320- 4.
3 魯新紅,唐 雯,蘇春燕,等.老年持續非臥床腹膜透析患者飲食和營養狀況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8):566- 8.
4 Young V,Balaam S,Orazio L,etal.Appetite predicts intake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receiving peritoneal dialysis〔J〕.J Ren Care,2016;42(2):123- 31.
5 Rippe B,?berg CM.Albumin turnover in peritoneal and hemodialysis〔J〕.Semin Dial,2016;29(6):458- 62.
6 任 紅,謝靜遠,李 曉,等.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合并營養不良、炎癥及心血管疾病對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8;7(9):475- 9.
7 Krishnamoorthy V,Sunder S,Mahapatra HS,etal.Evaluation of protein- energy wasting and inflammation on patients undergoing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its correlations〔J〕.Nephrourol Mon,2015;7(6):e33143.
〔2017- 05- 20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邊 麗(1975- ),女,碩士,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研究。
林 萍(1977- ),女,碩士,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研究。
R459.5
A
1005- 9202(2017)15- 3851- 03;
10.3969/j.issn.1005- 9202.2017.15.095
1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