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縣實驗小學 楊玉君
心香一瓣
善良是開在心里的一朵花
○邱縣實驗小學 楊玉君

童年的記憶中,母親就是一個善良的農村婦女。
當時家在農村,有時正在吃飯的時候,就聽到門口有動靜,妹妹說:“準是要飯的來了,我去關街門。”媽媽制止住了妹妹,拿了一個饅頭,盛了一碗飯端著碗就給要飯的送去了。只聽到要飯的人千恩萬謝地走了。在飯桌上,母親說:“誰都可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幫一把是一把,以后吃飯時誰也不許關街門。”后來才知道有地方發大水了,確實有外地人背著個布袋在村子里要飯,有的人家怕要飯的上門,吃飯時就把家的大門緊閉,還有些不懂事的小孩子放狗去咬要飯的人。可是我的母親卻堅持在吃飯時從來不關門,自然來要飯的也多,母親總是送吃的給人家,年幼的妹妹就嚷嚷,母親總是說:“人活在世上,要多行善,多積德,路就會越走越寬。”
我的鄰居郝奶奶不幸得了食道癌,急需轉院去北京治療,可昂貴的治療費難住了一家人。郝奶奶的兒子東拼西湊也沒有借到多少錢。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都不富裕,勉強能吃飽肚子就算富裕的人家了。因為父親在縣城教學,我們家的日子還能過得去,郝奶奶的兒子來我家借錢,母親就把家里僅有的二百元錢全借給了他。母親雖然文化不高,講不出什么做人的大道理,她卻用她的樸實善良影響著我們,與人為善、和睦鄉鄰是母親做人的原則。在母親的影響下,我們姊妹幾個陸續考學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在做人方面,我們始終牢記母親與人為善的好傳統,真正做到了能幫別人一把是一把。
我居住的小區里,鄰居很多都是工人,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工作三班倒,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每到晚上,我的家中經常擠滿了問問題的孩子,我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講解。雖然小學語文和數學輔導起來駕輕就熟,但是高年級的英語讓我犯了難,我不得不把多年未學的英語撿了起來,跟著磁帶反復誦讀……家長們看到孩子的學習進步了,經常往我家里送自己種的瓜果蔬菜。在這樣的交往中,我們彼此都感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姐姐在醫院工作,三里五鄉的親戚熟人只要找到姐姐,姐姐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忙掛號、打水、打飯。遇到沒拿被褥的,姐姐就把自家的被褥先給病人送去。弄得周圍的同事十分納悶,問姐姐怎么這么多的親戚找你幫忙,姐姐說:“都是熟人介紹來的,我根本就不認識他們。”
因為我和姐姐長得很像,走在大街上,很多人往往認錯人。一次我在菜市場買菜,一位賣菜的老大娘非要送我幾棵大白菜,還說感謝我救了她的寶貝孫子,弄得我一頭霧水,我幾番推脫不要,老大娘硬是把菜塞滿了我的車簍。我的姐姐也說她上次出門打車,出租車司機怎么也不收錢,還說感謝楊老師把他的孩子培養得那么好。
我和姐姐在幸福地享受莫名奇妙來自他人的善意的回報時,才明白母親的教誨的深意。當初母親行善不求回報,我和姐姐在生活中播撒善良時,只是形成了一種習慣,也并未想到得到什么回報。沒想到,善良就像一朵開在心里的鮮花,芳香四溢,人們用自己的善來傳遞一種愛意和溫暖,得到幫助的人,也會把這份愛傳承下去,也許就在不經意間,在我們需要幫助時,居然就能得到他人的一種無私的惠助,于心靈深處收獲一份善意的感動。這也許就是母親的真切愿望和對我們教誨的真實含義吧。愿善良的花朵開在每個人的心田,溫暖自己,幸福他人,讓善的種子撒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