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偉青
游人間仙島
文/沈偉青

鎮江有著名的“三山”,三山即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總稱,三山宛如碧玉浮江。
焦山以山水天成、古樸幽雅聞名于世,相傳東漢末年隱士焦光隱居于此,因而取其姓得名焦山,是萬里長江中唯一四面環水的島嶼。它聳峙于江心,似“中流砥柱”、“鎮江靖濤”,氣勢磅礴;山寺隱約,林木蒼翠,水域廣闊,雄姿幽美。晚秋的一天,陽光明媚,我們登上氣艇抵達宛若人間仙島的焦山。
遙望焦山,它位于長江之中,山水天成,古樸幽雅。朝東眺望,滔滔江流,一瀉千里,青翠的焦山在萬頃碧波之中;西邊,千峰萬嶺,山巒重疊,愈遠愈淡,與碧空、江水融為一體。
仰視焦山,峰巒高聳,天塹幽深,怪石嶙峋,草木蒼翠,花卉爭妍。那艷紅的楓樹林、盛開的菊花,秀媚多姿,生機勃勃。沿著山道小徑拾級而上,只見山中的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銀杏,虬枝奇古,蒼翠欲滴,幽邃雅靜。
在莽莽山蔭古木林海深處,掩映著一座座禪寺精舍和亭臺樓閣,故有“山裹寺 ”之諺。
其中寺庵有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寺內藏有許多珍貴文物和著名古跡,素有“文化山”之稱。氣勢磅礴的焦山碑林、摩崖石刻和碑刻藝術,篆、隸、真、草、行諸體皆備,風格迥異,或蒼古峭拔,縱逸奇深,或嚴整舒朗,渾然厚重,融會千年古刻之雋美。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瘞鶴銘》碑為稀世珍寶,被譽為“大字之祖”,其藝術影響力綿長悠久、遠及海外。焦山多禪寺精舍亭臺樓閣等古建筑,點綴江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繞行到達焦山南麓,定慧寺展現在面前。這座建于東漢興平年間的古剎,原名普濟寺,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時將其改名為定慧寺。“定慧”二字源自于佛家“有戒生定”:定,即去掉私心雜念,思想高度集中的境界;慧,即智慧,傳說由“聞、思、修”三個途徑來增長人的智慧?!岸ɑ邸倍煮w現了當時的佛家思想。自古以來,佛教在這里得到廣泛而深遠的傳播,曾有“十方叢林”“歷代祖庭”之稱。
進入焦山西麓的山頂,三詔洞歷歷在目,三詔洞又名焦公洞,相傳是焦光隱居之處。我們彎腰入洞,只見洞內焦光塑像栩栩如生,身著隱士服,腳穿草鞋,右手執書卷,氣度恢弘,英氣凜然。
相傳東漢末年,學者焦光因看不慣朝廷奸佞腐敗,勾心斗角,故遠離官場,避亂于鎮江。當他來到時名的樵山時,被這里的人間仙境所吸引,便在樵山結廬隱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在山上砍柴,靠賣柴度日,自食其力,生活十分清貧。他學問高深,精通醫術,經常在山上采藥為周圍漁民治病,濟世惠民。漢獻帝劉協聞其高名,曾三下詔書請焦光出山做官,他都拒不應詔,世稱“三詔不起”,故名三詔洞。后人為了紀念焦光,改當時山名樵山為“焦山”。
據《焦山志》載,宋代皇帝真宗生病,久治不愈,忽做一夢,夢見一老人走進他的金鑾殿,自稱是東南方的隱士焦光,送丹藥為他治病。真宗驚醒后,病果然好了,他忙將夢中之事詢問大臣。大臣說:“焦光是漢末一位高士,隱居于長江之中的樵山,安貧樂道,三詔不起,廉潔自持?!闭孀诼牶蟠笙?,發下敕文:封焦光為明應公,里祠春秋祭祀,同時對焦山地帶的田賦、差役一概免除。
由三詔洞西行,沿石級而上,半山腰有一座六角亭,是明代天順年間所建。亭名壯觀亭,取自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詩意。登亭遠眺,只見白水青山,江山景色薈萃于此,自然壯觀秀麗。
登上焦山東峰絕項,但見吸江樓巍然聳立。吸江樓原名吸江亭,因亭內四面有木雕佛像故名。樓呈八角形,整個結構為水泥仿木,有樓梯盤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樓為兩層,上層橫額題有“吸江樓”三字,底層橫額寫有“江山勝概”四個大字。登樓遠眺,大江南北旖旎風光,佳處妙景盡收眼底。江北碧野遼闊,阡陌縱橫,一望無際,氣象萬千。清代名士齊彥槐有詩贊曰:“東望海漫漫,扶桑涌一丸。曾登岱岳頂,不及此樓觀。水氣連天白,霞光照壁舟。遙聞曙鐘動,江闊萬鷹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