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澤儒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TCD聯合頸動脈超聲對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的影響
譚澤儒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分析經顱多普勒(TCD)聯合頸動脈超聲對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診斷靈敏度及特異性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疑似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患者135例,均進行TCD與頸動脈超聲檢查,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SA)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結果TCD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靈敏度與特異度(93.20%、90.63%)高于TCD(79.61%、59.38%)、頸動脈超聲(82.52%、65.6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TCD聯合頸動脈超聲可提高診斷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患者的靈敏度與特異度,能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準確影像學與血流動力學資料。
TCD;頸動脈;超聲;顱內外血管狹窄
顱內外血管狹窄病變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病基礎之一,會降低腦動脈灌注壓力,血流速度減慢,導致患者腦部供血不足,造成腦組織損傷,從而引發腦卒中、腔隙梗死等缺血性腦血管疾病[1]。因此,對疑似顱內外血管狹窄病變患者進行檢查,探明其病變程度,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經顱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為檢測顱內動脈情況的常用診斷方法,通過聽覺超聲信號與視覺波形確定腦血管血流速度的變化情況,從而可判斷腦血管是否出現狹窄。頸動脈超聲可直觀顯示血管是否出現狹窄及血管狹窄程度,還可準確定位病變位置。本研究旨在分析TCD聯合頸動脈超聲對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診斷靈敏度及特異性的影響,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疑似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患者135例,男78例,女57例,年齡51~76歲,平均(63.24±6.81)歲,高血壓94例,糖尿病37例,血脂異常103例。本研究經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根據臨床癥狀診斷為重度顱內外動脈狹窄;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疾病;惡性腫瘤;腦出血;顱內動脈瘤。
1.3檢查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TCD、頸動脈超聲、DSA檢查。①TCD:采用Multi Dop X型經顱多普勒超聲血流分析儀(德國DWL公司)檢查,探頭頻率為2 MHz,經顳窗與枕窗分別測量顱內各血管血流參數,重度顱內動脈狹窄診斷標準:大腦中動脈(MCA)的收縮期流速峰值(PSV)>220 cm/s,椎動脈(VA)的PSV>200 cm/s,基底動脈(BA)的PSV>210 cm/s。②頸動脈超聲:采用Philiips iE 33彩色超聲診斷儀檢查,探頭頻率為5~10 MHz,患者取仰臥位,二維超聲觀察顱內外血管。依據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試驗方法(NASCET)對顱內外血管狹窄程度進行測量及分級[2]。狹窄率=(1-狹窄段直徑/遠端正常直徑)×100%,狹窄程度分級:完全閉塞為100%;重度狹窄為70%~99%;中度狹窄為50%~69%;輕度狹窄為0~50%;無狹窄為0。③DSA:使用GE TNNOVA 2000數字減影機檢查,穿刺股動脈并注入對比劑,多角度顯示患者顱內外血管,將DSA檢查結果作為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的金標準。
1.4統計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CD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靈敏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3.20%、90.63%,高于TCD(79.61%、59.38%)、頸動脈超聲(82.52%、65.6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TCD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與DSA診斷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比較(%)
隨著中國老齡化現象加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顱內外血管狹窄病變可引起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帶來嚴重負擔。因此,對疑似顱內外血管狹窄及時準確診斷可為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提供指導。TCD是檢測顱內外血管血流動力學的有效診斷方法,可根據血流速度、脈沖指數、音頻頻譜評估受檢者腦血管血流速度、阻力大小、血流狀態等,提供血流動力學數據,且具有無創性的特點。但TCD不能直觀顯示顱內外腦血管狹窄部位及范圍,診斷老年婦女易失敗,誤診與漏診情況較多[3]。頸動脈超聲為診斷頸動脈壁病變重要手段,可顯示血管是否有斑塊形成、斑塊大小及部位、斑塊性質及易損性、是否存在血管狹窄、狹窄程度等詳細情況,測量及定位較準確,能及時確診中重度動脈狹窄[4]。TCD聯合頸動脈超聲不僅能準確提供顱內外血管血流動力學與形態學改變情況,還能定位血管狹窄病變部位及范圍。與單獨TCD或頸動脈超聲診斷相比,TCD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結果更準確,有利于指導臨床治療[4]。本研究結果顯示,TCD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靈敏度與特異度均高于單獨TCD或頸動脈超聲診斷(P<0.05),說明TCD聯合頸動脈超聲可提高診斷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患者的靈敏度與特異度。
綜上所述,TCD聯合頸動脈超聲診斷重度顱內外血管狹窄患者的靈敏度與特異度高,能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準確影像學與血流動力學資料。
[1] 黃治飛,朱幼玲,朱雙根,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外腦動脈狹窄的分布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5):451-454.
[2] 阿力木·吾甫爾,圖合提阿吉,吐爾遜·沙比爾.磁共振血管成像對頸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5,22(2):106-108.
[3] 方俐,李曉裔,劉姝,等.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顱內外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5,23(2):188-190.
[4] 劉培琴,馬婷,穆玉明,等.頸動脈超聲與經顱多普勒聯合診斷顱內外血管狹窄病變的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3):193-195.
R 445.1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27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