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品杰
(鄭州大學附屬南陽中心醫院 消化內科二病區 河南 南陽 473003)
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急性藥物性肝損傷效果分析
尚品杰
(鄭州大學附屬南陽中心醫院 消化內科二病區 河南 南陽 473003)
目的探討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急性藥物性肝損傷(DILI)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鄭州大學附屬南陽中心醫院收治的93例急性藥物性肝損傷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n=47)與對照組(n=46)。對照組接受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總膽紅素(TBIL)]水平,并統計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前,兩組ALT、AST及TBIL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急性DILI還原型谷胱甘肽與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治療,有利于改善其肝功能,臨床效果顯著。
急性藥物性肝損傷;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肝功能
藥物性肝損傷(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某種疾病過程中,因特殊體質對藥物的耐受度降低或超敏感性、藥物本身或代謝產物等因素所致的肝臟損傷。多種藥物(如抗腫瘤化療藥、免疫抑制劑、抗結核藥、抗菌藥等)均可引起DILI,其發病率可高達非病毒肝病的20%~50%,輕者停藥后可自行緩解,但重者則可危及生命,因此,DILI防治已成為臨床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1]。對急性DILI患者而言,解毒是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此外,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選擇適當的抗炎保肝藥物治療對疾病良好轉歸亦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鄭州大學附屬南陽中心醫院收治的93例急性DILI患者,探討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急性DILI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鄭州大學附屬南陽中心醫院收治的93例急性DILI患者,均符合急性DILI相關診斷標準[2],根據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n=47)與對照組(n=46)。觀察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為23~80歲,平均(49.58±9.77)歲。對照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為24~80歲,平均(49.56±9.18)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接受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賽諾菲制藥,國藥準字H20059010)治療:初始劑量為456 mg/次,3次/d,后根據臨床療效將劑量減至228 mg/次,均于餐后以足量溫水送服,共治療4周。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重慶藥友制藥,國藥準字H20090044)治療:1.8 g/次,與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療程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①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后送檢,以IFCC速率法檢測ALT、AST,以二甲亞砜雙試劑法測定TBIL。②統計兩組臨床療效。
1.4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癥狀及體征徹底消失,且血清ALT降至正常范圍為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ALT未降至正常范圍,但下降>50%為有效;較治療前,臨床癥狀、體征及ALT水平無明顯變化為無效[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肝功能指標水平治療前,兩組ALT、AST及TBIL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2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2臨床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肝臟是藥物聚集、轉化、代謝的重要器官,但不同個體對藥物敏感性及耐受度存在較大差異,在個別個體中,某些藥物可于代謝過程產生致癌或有毒物質,損害肝臟,或其本不具有抗原性,但經肝內轉化形成抗原性代謝產物,進而引起免疫性肝損傷。近些年,隨抗菌藥、抗結核藥、抗腫瘤等藥物種類增多,DILI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多表現為急慢性肝損傷,其中急性DILI約占總發病例數90%以上,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目前,硫代硫酸鈉、甾體類激素、多烯磷脂酰膽堿等解毒劑是臨床用于急性DILI解毒治療的常見藥物,其中多烯磷脂酰膽堿主要成分是天然大豆提取物,具有促進肝功能及酶活力恢復正常的作用。楊晨敏等[4]指出,磷脂是肝臟合成的一種脂蛋白,是將脂質從肝臟運到外周儲存的必需物,酒精性肝病等肝臟疾病可嚴重損傷肝臟代謝活力,而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提供易吸收、高劑量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膽堿,其與內源性磷脂化學結構一致,進入肝細胞后可與細胞器膜及肝細胞膜結合,從而通過對膜結構產生有利影響而促進酶活力與受損肝功能恢復,同時,本品還可促進膽汁分泌,進而起穩定膽汁作用。在急性DILI治療中,抗炎保肝也是促進疾病良好轉歸、改善預后的重要措施。時兆燕等[5]指出,腺苷蛋氨酸與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害,臨床療效可達95.35%,提示藥物聯合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療效、肝功能各指標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急性DILI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臨床效果顯著。還原型谷胱甘肽由甘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組成,是一種人類細胞質中自然合成的肽,并廣泛分布于各個器官內而維持細胞生物功能。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對多種酶具有激活作用,可促進脂肪、糖、蛋白質代謝,并可與體內自由基相結合,轉化成較易代謝的酸類物質,使自由基清除速度加快,進而有助于減輕因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此外,本品具有滅活激素、解毒等功能,可有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及組織損傷,促進肝功能修復。
綜上,給予急性DILI還原型谷胱甘肽與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臨床效果顯著。
[1] 孫向菊, 吳玉波, 蔣愛華, 等. 還原型谷胱甘肽與多烯磷脂酰膽堿對環磷酰胺誘導小鼠肝損傷的修復作用[J].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2014, 16(6): 345-349.
[2] 葛均波, 徐永健. 內科學[M]. 第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416-418.
[3] 關榮, 吳治龍. 多烯磷脂酰膽堿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療效觀察[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4, 21(10): 1181-1183.
[4] 楊晨敏, 李健. 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酒精性肝病的臨床療效及對肝功能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刊, 2015, 17(12): 1261-1262.
[5] 時兆燕, 汪偉民, 鄧松華. 還原型谷胱甘肽聯合腺苷蛋氨酸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療效[J].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4, 49(1): 122-124.
R 575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56
201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