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保養與保存

落霞七弦古琴

伏羲式杉古琴;

頂級仲尼古琴
“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意遠風雪苦,時來江山春。高宴未終曲,誰能辨經綸?!边@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關于古琴彈奏的詩句。古琴歷史悠久,其音質古樸、醇厚、優雅,要想讓自己的古琴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經常保養好古琴。現介紹一些方法如下。
一、琴弦的保養
古琴弦主要分為尼龍包金屬弦和絲弦兩種。古琴的尼龍包金屬弦,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老一輩琴家研制成功的,已廣泛使用于古琴的習彈演奏,其特點是余韻長、音色干凈、價格便宜、易于保養、結實耐用、壽命長、不易磨手,是初學者的首選。還有一種是傳統的絲弦,蠶絲所制,優點是音色古樸、靜美,缺點是價格昂貴、不易維護、易斷弦、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損傷手指與指甲。絲弦更適合于有一定水平之后,能自如控制指法力度,達到“用力不覺”的琴友。
二、漆面的保養
傳統工藝制琴多是用大漆和鹿角粉按比例混合做成灰胎,灰胎分層干燥打磨,經過數月至一年干燥,這時最外面再做面漆,古稱“擦光法”,以達到一種溫潤的光澤效果。古琴的面漆尤其是弦路底下的部分,由于經常來回按音或掉落磕碰,磨損是很常見的,所以很多古代琴的面漆都有修補痕跡,更有的琴經歷代修補,到如今琴的整體顏色都改變了,所以對于古琴漆面的保養也要重視。小灰粒無孔不入,有些看不見的灰粒會藏在琴弦底部,按弦彈琴時它們就會夾在弦與面板之間產生摩擦從而對面漆造成磨損,所以在彈琴前,要用軟布,或用濕紙巾,稍涼干些,帶點濕度擦拭琴面,尤其是琴弦底部。

◎出土的古琴硯

◎古琴鐵文盒

◎康熙年間的古琴,如今只剩主體
三、凡士林保養
古琴保養一般都是用凡士林。凡士林在藥店就可以買到,一般是一個月保養一次,琴弦、琴身、琴的背面都要涂抹到,半年保養一次,這樣保養可以使琴弦、琴身得到保護。凡士林主要保養木制品,使之不會裂開,所以木質樂器都用凡士林保養。另外還有一個方法:找一些比較清爽的護手霜,準備一條不掉毛純棉的軟布擦拭,即可。
新制古琴的拱形結構和強度完全可以長期承受琴弦拉力,不松弦的情況下,平放幾十年也不會出現塌腰變形現象,平時放于琴桌上即可。主要是要防止落灰、防止直曬陽光、不要放在太靠近散熱器的地方,要避免濕度和溫度的驟變。北方有暖氣的房間,室內應有加濕器,如果家里沒有條件長時間開加濕器,可以放盆水在室內。
不要靠暖氣太近;不宜長期陽光直射,不宜驟冷驟熱,不宜一直放在室外吹冷風,不宜長期暴露在通風處,室內通風時,可將古琴裝入琴囊。環境濕度應盡量保持在35%以上,最好維持在40%,不要超過50%。冬季應將琴放在相對濕度在40-55%之間的室內,夏季自然空氣濕度就夠了。
古琴在空氣較干燥時,會出現弦松動的現象,音高很可能突然偏低,有時會聽見琴弦自己發出一種“嘎”的聲音。那就是因為濕脹干縮導致拉住琴弦的琴軫、絨扣松勁的聲音,這種情況很正常,調音后再彈即可。
無論什么檔次和質量的琴,四季均常見一種情況:當彈到某根弦的散音或泛音或按音時,會聽到一種尖銳的噪音。這時很可能是由于空氣濕度變化,導致雁足與龍齦之間的那段多根弦靠在一起的“非有效振動弦”與琴面“有效振動弦”間產生共振,這時可把琴底板上那段琴弦用膠布纏裹起來,不讓它們互相振動,噪音就可消失。
責任編輯 陸青劍
古琴制作過程

◎刨 平

◎摳 槽

◎過 細

◎待安裝弦和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