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干, 井亞鵲, 金 偉, 戴精科
(火箭軍工程大學 信息工程系,西安 710025)
·實驗教學與創新·
衛星通信課程實驗教學研究
張峰干, 井亞鵲, 金 偉, 戴精科
(火箭軍工程大學 信息工程系,西安 710025)

針對高昂的實驗條件建設成本長期制約衛星通信實驗課程開設的問題,依托衛星通信科研實驗室,研究設計了低成本的衛星通信實驗條件建設方法。該實驗建設充分利用計算機仿真平臺,組織實驗科目;依托科研設備,組織參觀學習;調研衛星通信市場,建設低成本實驗環境,對輔助衛星通信的本科理論教學、培養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系統的通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衛星通信; 實驗教學平臺; 通信仿真; 天線; 低成本
自人造衛星出現后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衛星通信已經從一種常規的備選技術發展為主流傳輸技術,并滲透到全球電信基礎設施的方方面面[1]。目前,通信衛星可廣泛用于數據、話音和視頻傳輸等應用,并向固定、廣播、移動、個人通信和專用網絡用戶提供服務。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特別是在地震、海嘯等災害發生后,地面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通常都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衛星通信已經成為抗震救災期間的唯一通信手段。
衛星通信課程是高校電子通信類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讓學生系統地了解衛星通信領域的一門啟蒙課程[2-5]。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現代衛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術,熟悉衛星地球站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衛星通信實際問題的能力[6]。通常分為理論和實驗教學,且實驗教學是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7]。然而,衛星通信領域涉及的專業多、技術復雜、相關儀器設備昂貴,使得衛星通信實驗課程的開設舉步維艱。
當前,國內部分院校的衛星通信試驗課程通常只能進行實驗演示和觀摩,精密、昂貴的衛星通信設備無法讓本科學生親自動手實踐[8]。若在衛星通信教學中僅進行理論教學和實驗觀摩,將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甚至傷害部分學生對衛星通信領域的學習興趣。伴隨著衛星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普及,掌握衛星通信設備的操作也必將成為電子通信類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因此,如何設計和改進衛星通信實驗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對提升學生的相關能力素質具有重要意義[9]。
依托衛星通信實驗室現有設備,研究開發衛星通信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法,使學員從通信的基本原理到衛星通信的具體過程,從單一的衛星通信到多種通信手段的綜合運用,從學習理論到動手實踐,將通信專業本科階段學習的專業基礎課程基本原理融會貫通到衛星通信綜合實驗中,培養學生系統的概念,提高學生的全局謀劃能力。具體的實驗教學方法主要有三方面。
2.1 基于計算機的衛星通信仿真
衛星通信技術涉及許多高科技領域,許多人感覺衛星通信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遠。衛星通信理論課程中講述的內容無疑是“高大上”的,天上的衛星、大型的地面測控站等設備基本上都是在電視上才能見到,而衛星通信實驗課程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打消學生的疑慮,讓他們真實地感受到高技術的東西并不復雜,其基本原理都是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內容,而計算機仿真技術就是一種最好的系統模擬平臺。
坎巴拉太空計劃(Kerbal Space Program)是一款擁有極高自由度的沙盤風格航空航天模擬游戲。通過該游戲,玩家可以扮演Kerbals航空航天工作者,設計、建造并發射自己的火箭、航天飛機以及亞軌道飛行器,將航天器(衛星)送入軌道,像現實的航空航天那樣計劃并進行飛行,如圖1所示。

通過該游戲軟件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火箭的捆綁方式、推力大小以及飛行器在太空中的變軌、運行等操作,該游戲融學習和娛樂于一體,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衛星發射和日常運行的全過程,明白低軌道、中軌道、高軌道衛星以及同步軌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本質差異,解開衛星通信高科技的神秘面紗。
衛星通信的核心是通信過程,其基本原理與常規的通信完全相同,利用常規的通信仿真軟件完全可以實現衛星通信系統從信源采集、信號發射、衛星轉發到信號接收、信息還原整個過程的仿真。SystemView軟件是一款用于現代工程與科學系統設計及仿真的動態系統分析平臺,具有完整的通信系統設計與仿真分析工具,且通信系統的各種功能模塊應有盡有,用戶還可以在標準通信庫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特有庫模塊[10],如圖2所示。

圖2 SystemView軟件仿真界面
基于SystemView的衛星通信系統仿真平臺可以將衛星通信的整個過程分解為信號發射系統、衛星轉發系統以及地面接收系統三部分,在三部分之間加入衛星通信特有的鏈路損耗就可完整地再現衛星通信的實時過程。
另外,還可以通過SystemView提供的示波器、頻譜分析儀等虛擬設備觀察衛星通信過程中的信息采集、編解碼、調制與解調、疊加噪聲干擾等各階段的信號波形和頻譜,分析通信網絡的誤碼率、抗噪聲性能,對比不同編碼方案、調制方式對通信過程的影響,使學生真實地理解衛星通信的基本過程。類似的仿真軟件還有Matlab等[11]。
2.2 衛通設備參觀觀摩
任何仿真都無法完美地替代現實,在學生掌握衛星通信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還必須讓學生對衛星通信的設備有直觀的印象。實驗室現有各種類型的衛星通信地面設備6套,從最小的衛星廣播電視地球站到4.5 m口徑的大型固定通信地球站,從反射面天線地球站到相控陣天線、波導饋電喇叭天線地球站,從便攜式地球站到衛星動中通地球站應有盡有,如圖3所示。
不管地球站的樣子如何變化,其最核心的結構——三維指向和收發通信是其本質。天線的形狀可以是前饋、后饋、偏饋方式,可以是圓形的反射面、矩形的相控陣、平板等,但天線的方位、俯仰和極化三維指向的基本功能是不會改變的,只有實現形式的變化,沒有功能的差異;通信系統中的調制解調器、低噪聲放大和下變頻器、功率放大和上變頻器等是所有衛星通信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設備,通信頻段可以變化、通信終端可以多種多樣,但這些信道設備是所有衛星通信的核心[12-13]。解析不同類型的衛星通信地球站結構,可讓學生能從變化多樣的衛星地球站外在形式,抓住衛星通信的核心和本質,進一步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


依托現有設備,實驗室還開發了一套無線移動通信+衛星動中通的遠距離視頻采集與傳輸系統。該系統信源采集可使用攝像機、無人機等方式,并通過一套“圖傳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將采集的視頻信息實時地傳回到在附近靜止或低速行進中的載體上,依托載體上的衛星動中通系統可以將視頻、圖像、語音等內容通過靜止軌道衛星傳回4.5 m的大型地球站終端。組織學生重點觀摩遠距離視頻采集與傳輸系統的3個核心節點——視頻采集、車載中繼以及控制終端,使學生真實感受衛星通信與其他通信方式的差異,明確衛星通信在抗震救災等大型任務中的應用,學會各種通信方式、通信手段的合理搭配與使用,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系統的概念[14-15]。
2.3 衛星通信設備操作與實驗開發
昂貴的衛星通信設備是制約衛星通信實驗課程開設的主要因素。現有的衛星通信實驗課程開設內容主要有衛星廣播電視接收、信標接收等內容。第一個實驗內容“衛星廣播電視接收”系統通常由衛星廣播電視天線(及其支架)、衛星廣播電視接收機、電視機、電源等設備組成,雖然電視機在該系統中僅作為通信的終端設備,與我們開設衛星通信實驗課程的教學目的關聯性不強,但電視機的成本卻占據該套實驗系統的70%以上;另外,衛星廣播電視實驗的開設通常需要在室外開闊地域進行,此時系統的室外供電也將成為課程開設必須考慮的因素;第二個實驗內容“衛星信標接收實驗”的開設需要昂貴的頻譜分析儀,高昂的實驗建設成本導致衛星通信實驗只能作為本科生教學演示和觀摩,無法讓學生真實地體會調整天線、對準目標衛星、建立衛星通信鏈路的過程。
為解決該問題,實驗室采購了10套衛星廣播電視接收系統。每套系統由一面衛星電視接收天線和一臺尋星儀組成。前者采用市面上普通的衛星電視接收天線,而后者是融合了廣播電視接收機、電視終端以及頻譜儀簡易功能的一體化設備,系統成本低于1 000元,如圖4所示。虛線框內為常規的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所需的室內設備,成本高,且需要市電;而采用尋星儀后,設備少,且不需要市電,便于室外實驗的開設。

圖4 常規系統室內設備與尋星儀的對比
該尋星儀主要應用于專業的衛星廣播電視安裝中,操作界面與常規的衛星電視接收機完全相同,可以設置衛星名稱、高頻頭本振、接收頻率、符號率、極化方式等參數;連接衛星電視接收天線后,當天線對準目標衛星時即可接收到該衛星上的信號(即接收的信號強度和信號質量高于衛星接收機門限);該終端支持DVB-S標準的衛星廣播電視,若目標衛星上有公開的電視節目,則可以直接使用該終端收看衛星廣播電視;攜帶有簡單的頻譜掃描功能,可以滿足信標接收的實驗要求;采用鋰電池供電,持續工作時間超過8 h,不需要額外的電源。在該系統上開設的實驗課程可以讓學員熟練掌握衛星通信中天線對星的基本流程與操作技巧,明確天線三維指向的參考基準與天線精確對準衛星的判斷標準,使學生對衛星通信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整體的認知,鍛煉和培養學生達到實踐動手能力。
針對實驗場地所處位置,激發學員自主尋找電視節目最多的衛星,鼓勵有能力的學員在接收衛星電視信號的基礎上,研究開發衛星通信系統的狀態監測。
衛星通信實驗課程的開設可以強化學生對衛星通信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對衛星通信設備的操作技能。本文設計的衛星通信實驗課程內容不需要精密、昂貴的實驗設備,完全滿足本科生通信工程專業的衛星通信教學需求。依托衛星通信科研促進衛星通信教學的不斷深入發展是保持衛星通信教學活力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在軌的衛星數量已趕超俄羅斯,僅次于美國,但對衛星資源的利用方面,尤其是衛星地面通信設施的應用方面欠缺較大。為此,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將衛星通信的推廣應用列入了國家的重點發展戰略中。促進衛星通信地面設施的大范圍推廣和應用,將我國從衛星大國發展成為衛星強國的任務已迫在眉睫,通過簡易的衛星通信實驗讓更多的人了解衛星通信的原理、熟悉衛星通信的過程、掌握衛星通信的基本技能,對于做大做強我國的衛星通信產業也必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1] 杜 青,夏克文.衛星通信發展動態[J].通信技術,2010(3):24-29.
[2] 劉 勇,岳 冰,丁 群,等. 通信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環節改革實踐[J].實驗室探索與研究,2010,29(7):210-212.
[3] 吳 京,丹 梅,王 玲,等.信號處理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探索與研究,2013,32(8):210-212.
[4] 趙玉茹,徐世浩,陳 煜.加強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思考[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4,13(3):251-255.
[5] 史保中,周騰蛟,吳隆坤.關于高校實驗教學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 31(2): 65-66.
[6] 王 磊,胡鐵喬.衛星通信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58(S2):74-76.
[7] 劉 慶, 戴青云, 韓國軍.移動通信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平臺建設[J].實驗室探索與研究,2016,35(7):158-161.
[8] 楊德偉,程田豐,王 華.寬帶衛星通信實驗教學平臺的設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5):49-51.
[9] 洪 濤.衛星通信課程本科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1):141,143.
[10] 戴志平,梅進杰.System View數字通信系統仿真設計[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1.
[11] 褚麗莉.通信實訓平臺建設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5): 175-177.
[12] 郭 慶,王振永.衛星通信系統[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13] Dennis Roddy.衛星通信[M].鄭寶玉等譯.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14] 余建潮.依托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 117-119.
[15] 趙 晴.建立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體系[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 73-74.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urse
ZHANG Fenggan, JING Yaque, JIN Wei, DAI Jing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Xi’an 710025,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experimental course has been hindered for a long term by its high cost. Some experimental methods have been designed, relying on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y. One is to implement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platform, and another is to visit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The last is to construct the low cost experiment environment by investigating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markets. All these method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assisting the theoretic teaching, and cultur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communication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aching experiment platform; communication simulation; antenna; low cost
2016-09-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501469);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改革項目
張峰干(1985-),男,河南宜陽人,博士,講師,現主要從事衛星通信方面的教學與衛星動中通技術的研究工作。
Tel.:13772171198;E-mail:zfg417@163.com
TN 927; G 642.4
A
1006-7167(2017)08-01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