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英杰
給無人駕駛汽車系上法律“安全帶”
文/魏英杰
圖/未來網官方微博
7月5日,一段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的短視頻,成為當天舉行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的最佳宣傳片。視頻中,李彥宏說:“現在車非常多……我們的車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
很快,有人指出這段視頻存在各種違法之處,比如雙手離開方向盤、實線變道等。還有“好事者”撥打122,得到答復是,交管部門已獲悉相關情況,正在就此展開調查。結果,百度不得不出來回應,當時駕駛位上是有人的。換言之,這是有人駕駛的無人車。這其實折射了國內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所面臨的多重問題。
先來看百度這邊的問題。雖然百度辯稱當時駕駛位上有人,并非真的無人駕駛,但實線變道卻是鐵板釘釘的違法之舉。如果這是因為百度沒有事先設計好程序,這輛無人駕駛汽車豈不是成了馬路殺手?百度在沒有提醒的情況下,直接在公路上試驗無人車技術,萬一出現意外怎么辦?此外,還有人質疑,現行法律不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百度又是怎么獲得許可的?就此而言,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涉嫌違法,而且可能根本不具有上路資格。
但也不能說,百度事前并不了解這些情況。兩年前,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就在五環上進行過測試。去年7月,百度還宣布在烏鎮景區試運營無人駕駛汽車。后來,還在美國加州拿到自動駕駛許可證。換言之,百度并不是最近才開始無人駕駛汽車試驗,也不是不知道上路要先獲批。
問題就在于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沒有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規定,而按照現行法律,在國內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等于故意違法。實際上,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也沒有相關法律規定,而美國加州是全球首個為無人駕駛汽車制定專門法規的地方。所以,多數從事無人駕駛汽車試驗的公司都去美國加州進行路測。這或許就是百度沒有正面回應網友相關質疑的原因——既然沒有相關法律,也沒有相關許可制度,讓百度上哪去取得合法資格?
日前,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該規劃對直到2030年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進行了系統部署。鼓勵發展人工智能,就需有相應的法規政策支持。比如,對于即將進入現實生活的無人駕駛汽車,該如何為其提供研發與應用支持,應當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議題。
法規不可缺失,上路試驗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企業同樣不能無視道路規則和公眾安全。例如,企業應當定期披露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進展,對上路的測試車輛應進行清晰標識以及提前告知公眾測試路線和時間等。否則,法律存在盲區,企業又進行“盲測”,就是以犧牲公眾的人身安全為科技進步的代價。(據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