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9月3日文章,原題:貴公司在中國可不能這么取名“能創造奇跡的避孕套”在中國是不被允許的,至少不能成為公司的名稱。中國近來出臺嚴格的規定,禁止奇葩的企業名稱。
人們常說,一個名字是一個標志。在中國,就有這樣一位企業家,將自己的公司取名為“寶雞有一群懷揣著夢想的少年相信在牛大叔的帶領下會創造生命的奇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名稱足足有39個漢字。中國工商管理部門認為這樣的名稱字數太多無法給出認證。相關部門在一份公告中列出了未來公司取名不得違反的19條規則,包括禁止少于兩個漢字、具有種族主義色彩、帶有政治敏感,及煽動違法性質的名稱。
公司取名也是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中國億萬富豪、萬達老板王建林去年在一個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中表示,自己“先定一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此后不久,共有32個注冊公司名稱提及該金額。此外,“藍瘦香菇”一詞的普及也成為企業的名稱。不少網友對于新規定的出臺都表示支持,因為這將有助于企業命名走向務實化。
那么中國的命名規定對德國公司在華發展會有影響嗎?筆者了解到,德國公司及其翻譯的公司名稱并不受中國規定的影響。事實上,德國公司名稱還能作為正面榜樣。像汽車企業寶馬,中文名不僅體現汽車的品質又符合直觀的讀音。妮維雅的中文名字則表示“女孩保持優雅”。事實上,中國并不是世界上唯一對企業名稱進行監管的國家。今年初,法國衛生部門也制定了一項法令,禁止香煙品牌在命名中使用充滿魅力的詞語。在德國,家長可以給孩子取名“牛奶”、“芬達”和“太陽”,但不能取和“古奇”、“威士忌”“麥當勞”等企業或用品一樣的名字。▲
(作者沙華,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