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伊琛
全球變暖正在波及整個地球,太平洋地區的人們和動植物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在南太平洋,強大的超級颶風和“國王潮汐”造訪頻率越來越高。在北境,因為凍土融化造成了海岸侵蝕,沿海地區正在一點點失去它們的土地。

在偏遠的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鄂霍次克海和博利沙亞河之間的沙地上,有一處名叫十月鎮的聚居地,海岸侵蝕迫使當地居民們離開他們的家園移居內陸,然而,新定居地的部分土地同樣被漫延的海水所侵蝕。現在,只有1500人仍然居住在那里,這個數字是50年前小鎮人口的三分之一。盡管堪察加半島因間歇噴泉和火山而聞名,但想要發展旅游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十月鎮正在為生存打著一場必敗之仗。

從20世紀70年代起,十月鎮就開始逐漸消失。但是最近海水發起進攻的頻率大幅提升,建在海邊的公寓樓殘骸繼續遭受著海水和暴風的侵襲,慢慢沉入沙中。堅實的海冰曾經在秋冬季風暴中保衛著海岸線,現在也不再常見,因為氣溫正逐步上升。79歲的Vladimir Prazdrikov是一個退休的小漁船船長,他從1964年起就住在十月鎮。他講述了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三條街道逐漸被海水沖毀的情形,“這里曾經有一所教機械學的學校,他們有一個柴油車間,還建了一所健身房,原本是所很好的學校。暴風雨一次又一次地到來,現在這里看起來就像是被炸彈擊中過一樣,車間、鍛造間,一切都被毀了。”他指著幾個建筑物的廢墟說。

十月鎮附近的另一處定居點被當地人叫作“49號基地”,現在已被海岸侵蝕完全摧毀,沖刷進大海。上世紀90年代,地方當局匆忙將居民遷往內地,他們幾乎沒來得及帶上衣服和證件,就被護送到公共汽車上撤離了。在另一個國有漁業合作社,人們得到了搬遷津貼和工作,然而他們不得不在失去原有財產的情況下重建自己的生活。過去的定居地現如今為熊和偷獵者提供了棲身之所。

為了避免被侵蝕的命運,十月鎮的居民將廢棄的汽車和生銹的漁船拖到海灘上阻擋海浪的進攻,試圖以此延緩海水的入侵,但是對于當地人來說生活仍然艱難,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定居地,大約九百名居民在當地的漁業工廠工作,占據人口的絕大多數。許多當地人懷念蘇聯時期的日子,當時僅在十月鎮就有將近兩百家魚類加工企業。然而,蘇聯解體意味著它們中大多數的破產和倒閉。

如今,十月鎮只有15家民營漁業工廠,其中許多家雇傭季節性外地勞工。雖然生活條件惡劣,很多季節性工人住在改裝過的客車,大篷車或者小棚屋,每月拿5萬盧布(約合人民幣5600元),一個工作季有大約5個月,在少有就業機會的當地,這份工作報酬相當可觀。

至于在十月鎮定居的人們,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愿意離開家園,。他們用了超過10年時間探討重新在這里安置的前景,迄今為止,恢復家園之說占據上風。十月鎮地處偏僻,天氣惡劣,唯一通往內地的道路經常被海水淹沒,動輒停電,食品供應被中斷,這些都不足以破壞當地的元氣。許多來十月鎮工作的工人愛上了這里的風景,也想要留在這片偏僻的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