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國
課文導入
自古以來,作家都鐘愛于描寫景物,很多景物也借作家們的生花妙筆而得以流傳并廣為后人所知曉稱頌,《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與朱元思書》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峽》中,酈道元選取了極富特征的典型景物,以渾厚的文筆和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寫了三峽的壯麗山水,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贊美。
《答謝中書書》中,陶弘景通過形態各異的靜物和動物,寥寥數筆,寫出了“古來共談”的“山川之美”,表現了娛情山水的隱者情懷。
《記承天寺夜游》中,蘇軾也同樣以寥寥數筆就描繪出了至美至麗的月光與竹影,表現出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與朱元思書》中,吳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富春江一帶清新淡雅、特征鮮明的山川美景,流露出鄙棄功名利祿和愛慕大自然的高潔志趣。
以上四文,作家們均緊抓景物特征進行描寫,言簡意賅,情景交融,給人美的體驗。
技法點睛
描寫景物是作文中常見的,景物描寫要抓住特征:
1.抓住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
不同的景物,特征不同。田野的自然、園林的精雕、花草樹木的榮枯、江河的清濁緩急、山的高矮險峻……寫作時,要善于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加以辨別和區分。
不同的時間(季節)、不同的地域,景物不同,特征自然也不同。“春暖花開”表現的是春天的景物特征,“夏雨傾盆”表現的是夏天的景物特征,“秋風蕭瑟”表現的是秋天的景物特征,“朔風凌厲”表現的是冬天的景物特征;北方的平原曠野、南方的綿延山巒、鄉村的稻田麥田、城市的高樓大廈……寫作時,要根據所處的時空,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寫出鮮明的特征。
2.抓住景物在不同時間(季節)的不同特征。
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生長時期有不同的特征,一天中的早晚、一年里的四季也各不相同。《三峽》中,作者抓住了夏天的水急、春冬的水清來寫,特征分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抓住景物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
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征。拿雪來說,北國的雪“如粉”“如沙”,隨著旋風蓬勃奮飛;江南的雪則“滋潤美艷之至”。生長在鄉村和城市的樹也各有特點,鄉村的樹自然狂野;城市的樹則整齊優雅。《三峽》《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三文中,都寫到了山的高峻,但由于地域不同,作者們描寫的側重點也不同,有的險、有的美、有的有氣勢;都寫到了水,由于地域不同,水的清濁緩急也不盡相同。
即便沒有明顯的地域差異,但因為景物所處的位置和觀察者的視角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如《記承天寺夜游》中竹柏的月下倒影和《與朱元思書》中仰觀的“橫柯”,特征就不一樣。
4.通過不同的感官和修辭等來表現景物的不同特征。
景物都是通過不同的感官來表現的,適當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能生動形象地表現景物的特征。《三峽》《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三文中,作者們通過視覺,分別用“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清流見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等,表現水的清澈的特征,從而體現水美;聽覺方面,三文中也分別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猿鳥亂鳴”“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等,通過這些聽覺,烘托出山谷靜謐幽美的典型特征。還有,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又賦予了景物別致的情態。另外,動靜結合、遠近交錯,也對表現景物特征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描寫景物時,我們要注意區別景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特征,要調動各種感官,運用多種修辭,從景物的形狀、顏色等方面去表現景物的特征,這樣描寫出來的景物就會形象生動,給人美的感受。當然,這些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排他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機結合、和諧統一、融為一體的。
誤區警示
1.觀察不細,或沒有觀察。
景物的特征都是通過細致觀察而得來的。有些同學寫作時想當然,描寫那些自己并沒有細心觀察,甚至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景物。這樣的景物要么沒有特征,千篇一律,要么不真實,寫了等于沒寫。記住,寫景絕對離不開平時的細心觀察。
2.為寫景而寫景。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通常是為了抒情。沒有情的景是沒有意義的。景中可以沒有人的身影,但一定要有人的情感。上面所提到的幾篇古文,有的并沒有寫到人,但作者的情感卻都分明地表現在其中。記住,情景交融是寫景作文的一個重要要求。
3.景物單調,寫法單一。
一處風景,往往由眾多景物構成。描寫這處風景時,要注意從不同的景物入手,從而表現其特征。有的同學寫山時,只寫山,連山上的樹木、流水都不寫,這樣還怎么能寫好這座山?或者寫山時只寫山上巖石、樹木的顏色,而不知道調動多種感官去寫山的聲響、氣味等,這樣也同樣寫不好這座山。記住,要學會從多角度、多方面去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