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陸游的詩句。很多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操作過、研究過,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后也不容易忘記。
這次,上寫作課之前,我組織全班同學一起做了一個關于盲人與聾啞人的角色扮演體驗活動,使每位同學都體驗了一下當盲人和當聾啞人的感覺。
游戲過程
先宣布游戲規則:全班同學一半人扮演盲人(戴上眼罩),另一半人扮演聾啞人,扮演聾啞人的同學必須將盲人安全地護送到老師指定的目的地。全體同學以舉手的方式承諾,在活動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或不習慣,都不能把眼罩取下來,并始終保持沉默,不允許說話(因為聾啞人是不會說話也聽不到聲音的)。若發生意外,應向老師報告。
游戲開始,全班同學來到教室指定位置,分成兩組,一組同學戴上眼罩扮演盲人,另一組同學扮演聾啞人,由“聾啞人”隨機去攙扶“盲人”,“盲人”并不知道誰來幫助他。然后“聾啞人”要根據老師的指示,開始扶“盲人”向前走,要跨過凳子、鉆過桌子、走出教室、走到樓下走廊指定的位置。后面的“聾啞人”扶“盲人”依次跟上。待所有同學都安全抵達目的地,“聾啞人”的隊形打亂后,“盲人”才能摘下眼罩(這樣他們不會知道剛才是誰幫了自己)。
然后角色互換。剛才的“聾啞人”排隊,戴上眼罩變成“盲人”,剛才扮演“盲人”的同學由老師隨機分配,扮成“聾啞人”去攙扶盲人,從原路返回到教室。
全體同學順利完成任務后,“聾啞人”先回到座位上,“盲人”才能摘下眼罩,然后回到座位上。游戲結束。
每位同學失去光明的時間大約是10分鐘。
討論時間
一、對角色扮演的經歷,有什么樣的體驗與感受?
當大家開始表達時,多數同學先說了自己當盲人的經歷與感受。游戲開始,戴上眼罩,開始前行時,幾乎所有同學都表示,當時的內心是恐懼與害怕的。不少同學還說自己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次對海倫·凱勒變成盲人與聾啞人后的生活有了真切的感受。一位同學說,戴上眼罩,眼前一片漆黑,一下子就失去了方向感,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去扶四周的墻,但又扶不到。開始向前走時,害怕極了,不敢向前邁一步,仿佛前面就是萬丈深淵一樣。雖然這里是熟悉的教室,但是不知道自己要面臨的障礙物是什么。在同伴的攙扶下,才敢慢慢地向前走去,但雙手還是會向前亂舞,腳還不時地向前試探。直到到了目的地,摘下眼罩時,才松了口氣,并慶幸自己失去光明的時間只有10分鐘。
當說到扮演聾啞人時,大家說得最多的詞是“擔心”與“著急”。因自己是“聾啞人”不能說話,在攙扶“盲人”通過障礙物時,不能用語言溝通,于是就擔心“盲人”會出現“危險”,同時,又為“盲人”不理解自己的指引而著急。
二、如果將這一體驗活動作為寫作的素材,能提煉出什么樣的主題?
大家紛紛表達了自己對活動的理解。這個階段,已從原先認為的“一個好玩的游戲”逐步提升為“一次有意義的體驗活動”。概括同學們的交流發言,這次活動如果作為作文素材,可以從不同角度提煉出主題:
1.愛心與互助。通過活動,深刻感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不易。我們作為健康、正常的人,應該積極地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時,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2.責任與感恩。游戲開始時,同學們都做過承諾,要護送“盲人”安全抵達目的地。有同學說,當碰到障礙物時,伙伴總是先讓我(“盲人”)放慢腳步,然后把我的手拉過去讓我接觸障礙物,讓我一下子明白前面是一道什么樣的關卡,我便可以輕而易舉地跨越障礙。而到達老師指定的位置后,摘下眼罩,伙伴已經走開了,我不知道他是誰,也沒能夠說一聲謝謝。我們是應該表達這份感恩之情的。
3.勇敢與信任。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勇敢,困難是可以解決的。同時,也應對身邊的伙伴給予足夠的信任,這樣才能一起戰勝困難,收獲成功。
許多同學還表示,這次活動深深地觸動了他們內心深處那柔軟的地方。忙碌的學習生活,漫漫的成長歷程,可能讓他們無暇顧及生活中細微的感動,從而淡漠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互助。但這次活動把生活還原,看到別人有困難時,自己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手,幫助他們;得到別人幫助時,別忘了說聲謝謝,心存感恩之心。
三、通過這次活動,你對學習生活或人生還有沒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有些同學跳出了游戲本身,對人生成長之路有了更獨特的理解。
如一位同學說,想想剛才當盲人的10分鐘,她最提心吊膽的時候并非是穿越障礙物和走那一段樓梯時,而是走在教室外面的那一段平路上時。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啊,樓梯有規律,障礙物總會碰觸到,而走那段平路,反而覺得危機四伏,內心充滿恐懼與茫然。
這不禁讓她想到了人生的成長之路。盡管誰都希望人的一生能一帆風順,如同走平路一般,可冷靜想想,這樣的生存方式是不是充滿危機?相反,那些經歷人生跌宕、挫折與磨難的人,反而窮且益堅,更能成就人生。一帆風順的人生,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危機重重。往住只有那些搏擊風浪者,才能將風浪踩在腳下。
寫作實踐
最后,我要求學生以信任、責任、感恩、互助、勇敢、光明與黑暗等關鍵詞為主題,選擇一個角度,用這次體驗活動作為素材寫一篇作文。
示例片段:
一位扮演聾啞人的同學攙扶著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前方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明知不是萬丈深淵,可給我的恐懼感卻比如臨深淵更甚。我試探性地邁出一小步,又一小步,忐忑不安地前行著。
突然,我四處摸索的手觸碰到椅背,腳也感覺到阻礙,同伴將我的身子扳向一側,示意我從那兒走。輕松地穿過第一個障礙物后,同伴又將我的身子往下壓,并示意我向前爬,我將手往上碰了碰,便知道了障礙物的高度,知道要從下面鉆過去。過了第二個障礙物后,是一段平路。走平路時,我更加害怕起來,生怕撞到墻或柱子什么的,便將手伸得更遠了,可是什么也沒有碰到。頓時,我的腳步變得緩慢了,總覺得前方兇險無比。走了半天也沒有撞到什么,我卻直冒冷汗。直到同伴突然拉了我一下,我伸出腳要往出邁,發覺腳下是空的,才恍然大悟——這是走出了教室,要下樓梯。下樓梯反而輕松多了,數著臺階走即可。
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將眼罩摘下,重見光明的那一刻,我不禁松了一口氣:光明的世界真好!
(福建三明市列東中學 羅欣悅《平靜暗藏著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