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敬禮
2017年6月27日,貴州遵義一所小學,一名遲到的小學生正冒雨奔向教室。但當他跑到操場,聽到國歌響起時,他立刻面向國旗敬禮,直到國歌結束后才匆匆跑進教室。
網羅網語
@LLLLLuB:第一次聽說真的因為聽到國歌而停下步伐向國旗敬禮的人,雖然這個從小老師就開始說了,但身邊也基本沒有這么做的人,說明這學校的愛國教育做得不錯。
@我的洋寶寶是天堂最可愛的小天使:覺得孩子很可愛,在我看來這是孩子的信仰、素養和禮節。
@“遲到”的小孩:一個人的升旗禮是遵義這座紅色城市的文明風景,更是紅色基因的代代傳承。
@陶航明:有這樣愛國的祖國花朵,祖國未來有希望。
抱抱父親
上海地鐵上,疲乏的老父親在兒子懷中安穩地睡著了。生活中我們看多了父母摟著孩子的畫面,卻很少看到過孩子摟著父母的畫面。
情境示例
地鐵在不斷地前行著。漸漸地,父親的上眼皮開始下垂,慢慢向兒子這邊倚偎,繼而又將腦袋歪在了兒子的肩膀上。兒子瞅了瞅,身子朝父親那邊湊了湊,左肩降了降。不一會兒,父親睡著了,鼾聲微起,嘴角流出口水,像條小蟲似的向頦下緩緩蠕動,掉到了兒子的肩膀上。兒子不敢揩擦,扭著身子,輕輕地摟著父親。
保潔阿姨背大學生過“河”
2017年6月14日晚,貴州六盤水市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該市水城縣、鐘山區、盤縣中北部部分鄉鎮降水量已達到暴雨量級。而六盤水師范學院低洼地帶則形成積水。15日早上,學校安排校內保潔阿姨用長凳搭起了“水中橋”,并在水中扶著學生們過“河”,更有甚者,很多學生被保潔阿姨們背著蹚水。
網羅網語
@二兩和糖球的周末:其實個人覺得,環衛阿姨年紀那么大了,大家都是學生,水不是很深,提鞋走過去也一樣,就算是濕了回去換洗就可以。沒必要勞煩阿姨們。
@仙女鷗_:現在網上的人大部分都太偏激了,總是先把自己變成完美的人,然后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評別人;評論也總是一邊倒,而且容易被別人帶跑。這件事是環衛工人們自己愿意的,她們幫助別人高興,被幫助的人也高興。
@荳怡:面對這件事更多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拒絕環衛阿姨的幫助和批評那些大學生,而是接受了阿姨善良慈愛的幫助后從心底的尊重和感激。
網絡直播成為非遺傳播新平臺
今年6月,某網絡直播平臺舉辦了主題為“傳承·匠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播”第一季,開啟了“直播+非遺+電商”模式的初步探索。在此次的非遺巡播中,直播平臺直擊了“玉雕”“龍泉劍”“古法制香”等十余個非遺項目及其背后傳承人,新穎的非遺直播,吸引了超過700萬網友的圍觀,并為手藝人帶來了百萬訂單收入,推動了非遺產業的商業化進程,對于在新形勢下傳承非遺文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多維解讀
1.非遺傳承人個個身懷絕技,妙手生花。網絡直播的方式能進一步擴大非遺的傳播面,并且讓網友對非遺技藝有更真切的體驗和認識。同時,觀眾還能夠實時在直播的評論區與傳承人進行互動交流。
2.不論是看直播的觀眾,還是玩直播的主播,幾乎都是喜歡嘗鮮、追趕潮流的年輕人,而非遺的傳承和傳播恰恰非常需要年輕人的廣泛參與。“直播+非遺”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嘗試,它用年輕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將趣味性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豐富了年輕人對傳統工藝和文化的認識。
勵志VS扎心
交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
今年高考分數線劃定后,一則甘肅殘疾高分考生魏祥“帶母上清華”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的魏祥,在得知有望被清華錄取后,希望學校幫助母子倆解決住宿問題。清華隨即回復表示,將為魏祥提供一切盡可能的資助。
魏祥在信中說:“從小學、中學到高中,12年如一日,媽媽的背影穿梭于小學、中學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門、教室,好像她從來不知疲倦;12年間的媽媽不僅僅是一名在醫院上班的護士,更是一位殘疾少年求學路上的陪讀者、守護神;12年間的媽媽身教殘兒志不殘,歷盡滄桑終不悔;12年間的我竭盡全力,克服身體殘障,刻苦求學,完成了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今日以648的高考成績,給了我深愛的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同時也給了不斷關心呵護我、鼓勵我、培養我的各階段的恩師們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
人工智能寫詩
夏 至
夏至山中好,
風來月外生。
人間常自苦,
何處不堪情。
如果不告訴你,你能猜到這首詩是由人工智能創作的嗎?這首詩的作者“偶得”是IBM中國研究院研發的自動寫作系統,計算機系統基于回饋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技術,從幾十萬古體詩中尋找創作規律,自動譜寫出了這首古體詩。
思考
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可以下棋,甚至超越人類,那是因為下棋是棋手基于對未來多種可能的對弈路徑進行分析,選擇最佳的對策,這基本是屬于邏輯思維。人工智能通過大量模擬對弈過程的數據進行學習,可以比棋手以更快速度分析更多的對弈路徑。而詩歌創作主要是靠人的形象思維,即人的直覺和靈感,是境界為先,人工智能很難做到。對于人工智能寫詩,你怎么看?
金榜題名是水到渠成
又是一年金榜題名時,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格外引人注目。當其他高考狀元都在分享學習經驗時,熊軒昂卻說了這樣一番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里又好(“好”是指家庭環境,比如家長的教育理念、生活環境、能提供的視野能力的支持)又厲害的……
熊軒昂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是外交官,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從小視野大見得多,確實比其他孩子有更好的條件。加上從小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塑造了好的性格,這些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也使得他學習基礎比較牢固,最后的成就也就水到渠成。
對比解讀
1.學霸其人。魏祥同學身殘志堅,自強不息,有一顆堅強的心,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顆進取的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熊軒昂同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條理邏輯、沉穩大方,他看得很透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比農村孩子更有優勢,教育資源的“貧富差距”是自己成為狀元的重要原因,這樣的坦承令人贊賞。
2.父母的影響。魏祥同學的學習之路上,母親是他忠實的陪伴者、鼓勵者,偉大的母愛為他撐起了一片天。熊軒昂同學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父母帶他去過很多國家和地區,使得他的見識比同齡人要多很多。
3.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