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百合葉枯病是一種嚴重威脅蘭州百合生產的真菌類病害,近年來發病趨于嚴重。掌握百合葉枯病的發生特點,采取合理的防治技術是控制該病害暴發流行的關鍵。
1.發病癥狀
百合葉枯病又稱百合灰霉病,主要危害葉片、花蕾。田間發病造成葉片失綠、發黃、變褐等,發病嚴重時全田百合枯萎,地下鱗莖停止生長且易產生銹斑,產量大幅下降,商品性變差。
2.發病特點
土壤帶菌是引起百合葉枯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以蘭州市七里河區為例,該地區百合連作區域發病明顯高于新發展種植區域。百合葉枯病的發生與氣候有密切關系。病原菌可在土壤及病殘體上存活生長,在寄主被害部位或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越冬。在蘭州地區,一般在初夏和夏末秋初容易發生流行。一般條件下,陰涼的地塊和集雨的地塊發病較重。
3.防治方法
合理輪作:選擇前茬為豆類、小麥等作物的地塊種植,避免重茬。如果無條件輪作,則同一地塊應間歇3年以上再種植。種植地土壤要求疏松透氣,不要形成地勢低洼的集水區域。
種鱗莖消毒:發病田地的百合不宜留做種球。凡帶有斑塊、霉點、蟲眼,腐爛、無毛根的鱗莖均不宜留種。種鱗莖種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侵種15分鐘,晾干后再分級種植。
科學管護:加強田間管理,增強百合抗病性。合理密植,避免種植過密引起田間透氣性差。春秋易發病季節做好除草和中耕工作,避免雜草和土地板結誘發病害。增施有機肥,有條件的地區可補施生物菌肥,以起到增產抗病的作用。
精準防治:針對百合葉枯病發生規律,宜提早做好預防,準確掌握病害流行初期,及時科學合理用藥。盡量使用生物藥劑如阿米西達、多抗霉素、武夷霉素,微生物綠色木霉菌劑生物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他防治藥劑可選用10%苯醚甲環銼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1500倍液等。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呂志剛 郵編:7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