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初中漢語交際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后,提出了幾點提升新疆少數民族初中漢語交際水平的策略,希望可以使初中漢語教師在本文提出的教學策略支持下,做好新疆少數民族初中學生漢語教學工作,保證學生能夠具有更高的漢語交際水平。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初中漢語;交際水平
要想使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可以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當前在新疆少數民族初中教學過程中開設了漢語教學內容,但是通過調查分析,初中生漢語交際水平尚未得到有效提升,在西部大開發進程逐漸加快的基礎上,深入分析造成新疆少數民族初中生漢語交際水平低的原因并進行有效改進是十分有必要的。
1新疆少數民族初中生漢語交際水平低的原因
筆者通過對新疆少數民族初中生進行分析,發現造成其漢語交際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學生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時,其發音、語序等都受到自身母語的影響,進而造成其無法順利使用漢語進行交流。二是新疆少數民族初中生學習環境以及生活環境的影響,由于其在學習及生活過程中通常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因此,在日常中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時間相對較少,無法進行有效的練習。三是學生缺少對漢語交流形式的正確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大部分新疆少數民族學生日后仍會留在新疆這片土地,因而其認為自己不需要學習漢語知識,不需要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堂中積極學習漢語知識,降低了學生漢語交際水平。
2提升新疆少數民族初中漢語交際水平的策略
2.1采取激勵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漢語信心
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因而其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常會出現錯誤,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會打消學生學習自信心。基于此,新疆少數民族初中漢語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實際情況,采取激勵式教學方式。當學生在漢語課堂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其在進行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前進性變化,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漢語方面的優勢,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可以學好漢語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漢語的信心,促使學生可以更加配合教師在漢語課堂中的教學工作,加深學生對相關漢語知識的印象。
2.2創設漢語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漢語
要想使學生能夠更準確的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提升學生漢語交際水平,初中漢語教師就需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漢語教學氛圍,并在該氛圍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漢語,提高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與“吃飯”這一話題相關的漢語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互聯網與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吃飯時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視頻,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氛圍,從而在融入吃飯場景的基礎上,學習到與吃飯這一話題相關的漢語知識,在此基礎上,初中漢語教師還應該為學生講授漢語內容的重要性,促使其可以認識到漢語這一文化傳播途徑。
2.3加強漢語教學力度,提供課堂漢語交流機會
在引導學生參與初中漢語教學課堂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從自身教學工作入手,通過加強漢語教學力度,使學生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學習到更多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技巧,同時也學習到更多漢語交際知識。基于此,筆者建議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需要制定出詳細的教學備案,深入考慮到本節教學重點難點內容,并詳細分析出學生在學習該知識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疑問,從而找出有效解答途徑。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機會,一方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漢語知識的印象,另一方面,這樣也可以提升漢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授完與“旅游”這一方面有關的話題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探討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在為學生提供漢語交流機會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旅游知識的記憶。
2.4分析學生漢語交流問題,完善初中漢語教學內容
由于新疆少數民族初中生本民族語言并非漢語,因此,其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時總會存在著一些問題,要想有效提升學生交際水平,教師就需要及時分析學生交流問題,并加強對該方面的教學。基于此,筆者建議漢語教師在為學生提供漢語交流機會時,需要走入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班級學生交流問題。對每一交流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在完善自身漢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再次交流的機會,從而使漢語教師可以深入探究自身教學效果以及教學不足。
總之,隨著新疆與內地交流、合作的不斷增加,對“民漢兼通”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新疆雙語班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和他們用漢語學習密切相關。這樣充分證明了漢語作為工具,有利于少數民族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和人才知識,擴大知識面,養成學習的習慣,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想促使新疆少數民族初中學生具有較高的漢語交際水平,教師就需要積極采取激勵教學方式、創設漢語教學氛圍、加強漢語教學力度、及時分析學生漢語交流問題,在使學生產生漢語交際信心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堂漢語交流練習中強化自身學習效果,最終提升學生漢語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睿,海燕,柳英綠.會話分析理論視域下的少數民族預科漢語口語教學[J].語言與翻譯,2014(04).
[2]范曉玲,蘇晶.新疆南疆中職院校漢語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02).
[3]范曉玲.現行雙語教育模式下新疆民族語文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新疆北部地區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3(02).
[4]夏增艷,托婭.少數民族本科預科新疆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證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101-106.
作者簡介:
李紅瓊,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教6年,研究方向:初中教育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