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生
摘 要:在有限的40分鐘數學課堂上,教師只有把握有效的學習起點;運用有效的教學語言;選擇有效的教學媒體;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進行有效的板書設計;促進有效的數學思維;重視有效的情感體驗,才能讓數學課堂達到簡約有效的境界。
關鍵詞:簡約;有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電教演示等教學方法普遍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給我們的課堂教學確實注入了全新的氣息。然而,作為數學教師,冷靜面對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不難發現,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讓數學課堂簡約而有效呢?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本人的點滴看法。
一、把握有效的學習起點
學習起點是指學生學習新內容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儲備。包括邏輯起點和現實起點。邏輯起點是指學生按照教材進度,應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積累。現實起點是指學生在多種學習資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經具備的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和能力積累。由于現實起點基于學生,因此把握現實起點是重點,關鍵要認真研讀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什么?哪些知識已經掌握、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能夠獨立學會?怎樣組織更有利于學生獨立學會?哪些知識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完成?怎樣的合作方式更有效?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和傳授,怎樣的點撥、引導和傳授是依托學習起點的?
如:“圓柱的體積”一課,從學習內容看邏輯起點應該是長方體的體積,但認真研讀教材后發現圓面積公式推導所用的轉化策略也是學習的邏輯起點。因此,教學之前我從本班學生的現實起點出發,進行了認真地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嘗試:
設疑:我們能不能把圓柱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形體來求體積?你是怎么想的?
探究:怎樣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呢?你是怎樣想到的?在轉化的過程中,你發現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哪些方面沒有發生變化呢?小結:你認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應該是怎樣的?
應用:運用體積公式解決簡單問題。
這次教學嘗試落實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二、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在教學中運用。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
1.探究的內容。課堂時間是個常數,學生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選擇恰當的探究內容,特別是抓住課的本質內容,精簡非本質內容,就會使一節課顯得既充實豐富又簡約有效,有“骨”也有“肉”。以“倒數的認識”為例,這節課的核心內容就是解決來自學生的三個問題: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老師把握住三個核心問題,精心設計適合學生探究的內容,學生的探究就會得心應手。
2.探究的情景。很多教師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之中。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我們創設探究情境時不能只看表面的花俏,更不能讓過多的非教學信息干擾和弱化了數學問題的呈現。而是要用務實的目光去審視教學情境,削枝留桿,精兵簡政,簡化情境中非教學因素,讓探究情境由俏變實。
3.探究的空間。弗賴登塔爾曾說過:“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天地,聽任各種不同思維不同方法的自由發展,決不可對內容作任何限制,更不應該對其發現作任何預設的圈套。”這是對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最好詮釋。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時間和空間。能使學生有比較多的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互相研究討論解決。讓學生自己擺一擺、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補一補,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究空間,才能使探究更加有效。
4.探究的結論。探究的過程就好比是從一個端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可能會出現各種情況。因此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的結論應寬松些,只要能達到說明探究的目的即可。只要是學生經過努力得到的探究結論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同。如圓的周長中圓周率的得出,學生要進行動手操作、測量、計算才能得到。
三、促進有效的數學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發展水平和數學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數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說,有“有效思維”才會有“有效教學”。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在有限的40分鐘數學課堂上,緊扣教學主線,精減教學環節,減少無關干擾,讓課堂變得簡約而高效,是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條可行之路。
如:“分數的意義”的教學設計思路:
(1)出示4個餅,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說說是誰的?
(2)出示8個餅,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說說你是怎么找的。
(3)出示1個餅,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并說說你的理由。
(4)觀察比較:同樣是,為什么它們的個數會不一樣呢?
上述教學,筆者緊緊圍繞學生思維素材、思維方法、思維目標的一致性來展開,大大縮短了學生思維途徑,提高了思維效益。整段教學簡潔明快,寓豐富于簡單之中,實現了簡便與高效的有機融合。
四、重視有效的情感體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教師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讓每個學生獲得積極的有效的情感體驗。
總之,簡約有效的數學課堂是真實、智慧、生動的過程。我們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有效的學習起點;運用有效的教學語言;選擇有效的教學媒體;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進行有效的板書設計;促進有效的數學思維;重視有效的情感體驗,才能讓數學課堂達到簡約有效的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