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月
【摘要】高質量的盈余信息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降低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有利于各方作出正確地決策,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本文從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對盈余質量的影響以及盈余質量的經濟后果兩個方面系統回顧了有關的研究成果,以期為進一步研究盈余質量影響資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機理以及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盈余管理;盈余質量;資本配置效率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組織形式的不斷完善、規模的日益擴大以及治理機制的日趨合理化,企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而上世紀90年代初期資本市場的興起,不僅加速了社會資金的流動、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更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市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卻十分低下。因此,如何提高證券市場的資本配置效率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內部治理機制
對于公司治理機制,鄭志剛(2004)按照機制設計或實施所利用的資源計劃范圍將內部治理機制分為激勵合約設計、董事會(外部董事)、大股東治理以及債務融資等。
(一)所有權結構
所有權結構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最終控制人性質、股權集中度等。Wang(2006)研究了創始家族所有權與盈余質量的關系,發現創始家族所有權與盈余質量正相關,具有更多的盈余信息含量和更低的任意應計額。他還提出了兩個假說用于解釋該現象:壕溝效應和協同效應。
但另一方面,大股東控制也可能降低公司的盈余質量。Fan和Wong(2002)研究發現大股東控制權與現金流量權分離造成大小股東利益沖突,根據大股東控制人利益需要披露出來的會計信息的信息含量被削弱,并且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越有能力操控公司盈余管理行為。
(二)董事會特征
董事會作為公司治理的核心機構之一,能夠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對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為產生重要影響。
李延喜等(2010)以2005-2007年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董事會特征與盈余質量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盈余質量與兩職合一程度、董事會會議次數顯著負相關,與未領取薪酬的董事比例顯著正相關。周冬華和趙玉潔(2014)研究發現,不同的董事會特征對公司管理層的盈余管理遏制作用并不一致,董事會規模、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雙職合一、獨立董事比例并沒有對上市公司扭虧和大清洗盈余管理行為發揮出一致有效的遏制作用。
理論上,獨立董事將對管理者起到監督作用,從而減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但由于我國從2001年開始才在上市公司中全面實行獨立董事制度,而大多數學者的研究表明獨立董事比例與企業盈余質量并沒有顯著相關性,說明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三)管理層激勵
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股份制企業中,代理問題日益突出,管理層薪酬激勵成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額的貨幣薪酬和股權激勵被視為緩解公司代理問題的有效機制。
Brian et al.(2014)研究發現,即使是在激勵代理人提高業績方面,內部薪酬差距在短期發揮正向激勵,但這種效應也會很快消失,并在隨后的經營期間引發盈余管理等不利的因素。這與楊志強和王華(2014)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并且他們通過進一步研究表明,內部薪酬差距與盈余管理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是股東動機和高管動機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而管理層權力的存在加劇了盈余管理行為。
綜上所述,管理層薪酬激勵對盈余質量的影響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高管薪酬差距、企業生命周期以及薪酬激勵的具體方式和程度等,不能一概而論,實踐中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三、盈余質量與資本配置效率
會計信息的基本功能就是緩解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能夠通過改善契約和監督,降低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從而提高企業的資本配置效率。
(一)籌資資本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外融資需求也隨之增加,而籌資成本也是企業籌資中最為關心的影響因素。盈余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的關系更是實證會計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Botosan(1997)認為盈余質量影響權益資本成本主要通過兩種路徑,一方面,提高盈余質量有助于減少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從而降低投資者對公司股票報酬率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盈余質量降低了不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能夠提高股票的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上述兩種路徑都表明提高盈余質量能夠降低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曾穎和陸正飛(2003)以深市上市公司為樣本,控制貝塔系數等因素后,發現信息披露質量較高的樣本公司邊際權益融資成本較低。
已有研究表明,提高盈余質量降低信息不對稱性確實可以降低因逆向選擇而造成的融資成本,因而能夠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并促進資本市場更有效地運轉。
(二)投資效率
從理論上看,低質量會計信息會影響投資者和管理層準確識別投資機會從而降低投資效率;同時,低質量會計信息會提高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導致因管理層道德風險所引發的低效率投資。
McNichols和Stubben(2008)以1978-2002年由于不當會計處理而被SEC調查、被投資者起訴以及財務報表重述的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盈余管理不僅影響外部利益相關者,同樣也會影響企業的內部投資決策。劉慧龍等(2014)發現盈余管理并不總是會降低投資效率。其研究提供了與現有研究會計信息質量與投資效率關系的文獻不一樣的經驗證據,從而深化了會計信息質量與投資效率之間關系的研究。
四、結論
回顧已有的文獻,我們認為,企業的內部治理機制會對盈余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公司的盈余質量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籌資資本和投資效率,要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就要從影響盈余質量的源頭入手。已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和文獻都為今后對盈余質量影響資本配置效率作用機理更加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礎。本文也為進一步研究盈余質量影響資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機理以及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提供了思路,但是缺乏實踐上的證明。
參考文獻:
[1]鄭志剛.公司治理機制理論研究文獻綜述[J].南開經濟研究,2004,(05):2633
[2]王化成,佟巖.控股股東與盈余質量——基于盈余反應系數的考察[J].會計研究,2006,(02):6674+97
[3]喻凱,徐琴.終極產權性質、第一大股東對盈余質量的影響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05):6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