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陳丹
【摘要】由于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及消費者共享意識的提高,分享經濟理念已滲入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但分享經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效率、安全等方面的制約和挑戰。與此同時,金融科技以其廣覆蓋、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成為推動分享經濟發展的關鍵。本文概述了分享經濟的發展現狀,然后以共享單車為例介紹了此類分享經濟形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金融科技助力共享單車發展的建議,以期借此討論實現分享經濟的金融服務創新、金融風險防范等方面的可行性。
【關鍵詞】金融科技;分享經濟;共享單車
引言
分享經濟帶來一種新的消費模式,它轉變了過去消費者購買商品所有權的消費觀念,而是以租代買,只購買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權。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供方與需方建立信用關系,誠信交易。得益于互聯網平臺的整合和信息技術的推動,分享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以共享單車為例,摩拜、ofo等單車的靚麗身影仿佛一夜之間就出現在了大街小巷,并在一、二線城市獲得了飛速的發展。
一、共享單車面臨的挑戰
2017年6月,落地于山城重慶的悟空單車由于供應鏈資源不足、產品質量不過關、資本支持不夠、運營能力較差率先退出共享單車市場。至此,共享單車一直面臨的挑戰終于初現端倪。
(一)后期成本高
《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共享單車的完好率不得低于95%,且運營者必須對每輛單車進行定期維護。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近20家品牌共投放了約200萬輛共享單車,這意味著大批量的單車需要大量的維修人員。同時,由于共享單車實行按需匹配,而企業當前無法準確地預測共享單車的需求情況,故企業需配備大量的單車調度人員,其調度成本因此而升高。
(二)押金處置難
共享單車從誕生至今,押金形成的資金池已達60億,但巨額押金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企業使用押金進行放貸或投資將涉嫌非法集資,故大筆押金只能閑置而不能予以盤活,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效率的提高。因此,大量共享單車的投放帶來龐大押金款項的處置難題。
(三)信用風險大
分享經濟指消費者通過以租代買的方式,獲得商品的使用權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由于消費者并無單車的所有權,只是分時購買其使用權,所以部分使用者并不愛惜單車,而單車分時段被不同消費者使用的特點,更是導致企業無法判斷單車的損毀由誰引起。同時,由于共享單車是通過密碼鎖的方式來約束消費者的使用權,但部分使用者通過記錄單車車牌與密碼及暴力行為破壞車鎖進行騎行使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監管難。
二、金融科技助力共享單車發展的建議
(一)人工智能與成本控制
運用人工智能可及時收集單車受損信息,用于集中分析單車受損的原因,幫助企業選擇合適的制造零件,以降低維修成本。其次,人工智能可用于破解共享單車的“潮汐現象”,實現特點時間、特定地點需求的有效預測,將極大地提高調度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降低共享單車的配置成本。
(二)移動支付與押金免付
由于移動金融的“3A”優勢,即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way(任何方式),使得移動互聯網支付成為分享經濟的天然匹配工具。對于共享單車的消費者而言,高消費效率需要頻繁的小額資金流轉作為支撐。但是押金不能用作租賃車費的抵扣,且押金退費難,造成資金流轉的滯緩,從而不利于消費效率的提高。因此,可通過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的方式實現共享單車的免押金騎行從而解決巨額押金的處置難題。
當前,眾多共享單車品牌已與螞蟻金服達成合作,即用戶可憑足量芝麻信用積分免押金直接使用各種單車。這意味著消費者不需要下載各種各樣的APP,也無需支付押金,甚至還可享受支付寶的保險服務。通過與移動金融平臺的合作,不僅解決了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的押金處置難題,還擴大了小眾共享單車的市場份額。
(三)大數據與信用監管
分享經濟是一種資源共享、協同消費的商業模式。由于同一輛共享單車的使用者眾多,其完好率的控制就變得十分必要,因此,信用體系的建立勢在必行。
大數據的運用可有利推動征信體系建設,從而實現消費者信用信息的集中與價值化。企業可通過獲得的數據對用戶的違法違規和不文明行為進行記錄,并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由于信用體系的建立及信用信息的監管,個人信用在共享單車租賃服務使用過程中也將被重新評估,從而提高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
三、結語
分享經濟的發展以金融科技作為支撐,供需雙方在共同的平臺上優化資源配置,使消費者獲得更加便利、實惠的產品,但目前金融科技的發展還受到技術本身的約束,因此分享經濟還面臨許多挑戰。文章從分享經濟的成本控制、信用監管等方面討論了金融科技技術的運用,以期為分享經濟帶來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同時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嘉琪,張曉蘭.我國分享經濟發展態勢及國外經驗借鑒[J].發展研究,2016,(08):7-11
[2]李文明,呂福玉.分享經濟起源與實態考證[J].改革,2015,(12):42-51
[3]武鑫.經濟轉型、利益分享與多層次金融市場[J].財經論叢,2013,(02):57-63
[4]劉再杰.分享經濟情景下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建議[J].國際金融,2016,(08):49-54
[5]姜奇平.如何推進分享經濟[J].互聯網周刊,2015(22):70-71
[6]王強,謝飛.中國發展新動力:“互聯網+”與分享經濟[J].政策瞭望.2015(12)
[7]楊濤.互聯網征信的挑戰[J].中國金融,2015,(21):52-54
[8]胡寧馨.分享經濟:互聯網時代“光榮的荊棘路”[J].商業經濟,2016,(01):85-87
[9]柳悅豐,張鑫.中國發展分享經濟的機遇與建議[J].經濟論壇,2015,(12):82-84
[10]鄭永彪,王丹.基于移動互聯網背景的分享型經濟發展探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0(2):3-7
作者簡介:
李佳(1993-),女,漢族,四川遂寧人,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陳丹(199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讀,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