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君
【摘要】20世紀以來電子商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在影響第一第二產業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新模式。本文對基礎設施建設在各方面對第三產業的提升及第三產業結構所發生的變化進行分析。為第三產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如何改變自身順應潮流提出建議。在
【關鍵詞】電子商務;第三產業;信息基礎設施
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多元,已經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
從商業模式、支付方式、營銷手段多個方面改善信息的流動、協調不同的活動、降低不確定性。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下的電子商務因其便捷、高效的特點不斷沖擊傳統第一、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作為廣義上的服務業,是信息技術應用最密集的產業領域與電子商務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第三產業所提供的服務除了傳統的銷售服務之外,正向知識型、文化型服務轉換,而是建立一種全社會的“網絡計算環境”或 “數字化神經系統”。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了信息交換使社會資源得到最佳配置因而有助于提升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中的比值。最后電子商務有助于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效率,開創新的服務領域。
電子商務產品多為數字產品,包括計算機操作系統、辦公生產性軟件、電子圖書、音像制品及信息、服務等。這些產品的大批量生產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商品市場,同時電子商務在我國興起和迅猛發展,成為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核心競爭力,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加快了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的管理模式的信息產品與服務業面向對象的特點。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信息整合和管理的形式解放了大量冗余勞動生產力,使企業不得不向第三產業轉移勞 動力,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生產成本降低。同時信息化和高技術化也簡化了繁瑣的物流鏈。
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對第三產業的促進
在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電子商務的推行與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幾乎是同步的。在亞洲,日本、新加坡、韓國等發達國家,都無一例外擁有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近年來各發達國家積極建立電子商務專項基金,我國一部分先進分子抓住了電子商務的潮流。“十二五”將電子商務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部分。我國信息高速網絡、專業化數據庫、大信息量儲存能力、物理鏈路的全面布設等方面都跟列居世界前列。
首先電子商務的基本構架要求是要保證“端對端”的基礎支持平臺。與傳統應用系統所不同的是,這里提到的“端到端”要求的不僅僅是平臺服務器與客戶端的鏈接。而是在整個世界的廣域范圍內通過各種設備建立全球端對端連接,是每一個終端都與成千上萬個端口連接,以期實現全球范圍的數據和網絡通信。
第二,在“端對端”的基礎之上,實現基礎設施資源的開放共享,建立一系列為電子商務系統提供服務的行業協議與標準。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周偉焜說“:未來的幾年因特網通訊將增1000倍客戶不能僅僅通過增加更快的處理更大的存儲來避免因使用高峰 抵御病毒和黑客攻擊或處理隨意在線翻譯等造成的系統的全面崩潰所有這些—負載均衡、通訊管理、安全性代碼、轉換執行都必須實時進行 自然 自發地進行 并且是基于建立在網 絡中更高智能水平的執行。”這意味著未來信息發展對電子商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電子商務對第三產業結構的影響
(一)在市場模式方面
很多企業和戰略業務單位都是在介于市場型和等級制兩種經濟結構之間的中間模式下運行的,而介于兩種模式中間就是網絡型。特殊的網絡經濟結構使企業完全根據共同目標建立能聯系長久的穩定關系,以協調它們的戰略、資源和技術組合。這種網絡型的組織特別適合信息密集的高科技行業,不僅促進了服務企業的營銷范圍擴大,營銷針對性更強,而且促進了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可以使這種主要依賴信息共享的網絡更容易建設和維護。一些研究者認為,商務活動的這種網絡組織形式在未來將占據主導地位。
(二)在市場競爭方面
在金融、物流、旅游、咨詢等傳統服務業領域,電子商務跨時間空間的應用具有明顯的先天優勢。企業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送達在地理上極為分散,而需求非常狹小的目標市場,可能通過電子技術大幅度的減少物流成本。Internet和WWW在創造虛擬社區方面特別有效,使得具有共同興趣的人的集合構成一個因特網上特有的虛擬社區。電子商務企業實時生產,零庫存銷售、差別規模經濟的運營模式,打破了大型企業的壟斷地位。中小企業也能更加容易的進入壁壘,從而增強了市場的競爭機制。電子商務的應用大大節約了交易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整體上提高運營效率,較好地解決了傳統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商品價格不斷向成本降低,最終一度達到商品價格的底線。導致價格失去導向作用,市場中的價格競爭逐漸演變為銷售的非價格競爭。
(三)在資源配置方面
電子商務之所以能夠提高市場競爭,改善服務質量真是由于資源配置將趨向最優狀態。傳統經濟運行方式中各環節冗雜拖沓,電子商務能夠將物流、廣告、多級銷售等各環節不斷壓縮甚至消除。從而經濟運行的中心環節呈現出逐漸從生產和流通向設計和消費轉移的趨勢。商務體制下新的資源配置結構開始形朝著信息化和科學化的方向轉變。
(四)在產業結構方面
第三產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比重將大幅度提高,特別是服務性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逐漸 增加。隨著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加快要開展企業電子商務技術研究,一批掌握計算機網絡和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的人才隊伍也推動了行業結構也發生變化,電子行業以及與電子產品制造業有關的行業將會取得高速的增長,其他行業的發展相對緩慢。
(五)在國際經濟結構方面
影響將在多個層面上產生:首先促進國際經濟的一體化和多樣化,各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連接程度進一步提高;其次各國經濟結構將在國際經濟結構的整體構架下按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發生重新分布,由國際經濟結構決定各國的國內經濟結構。
參考文獻:
[1]陳德仁.電子商務實務[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楊路明.電子商務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付淑文.電子商務物流應用實務[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劉萍.電子商務物流[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