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鄭佩
摘 要:《樹·石·云》是美國女作家卡森麥卡勒斯在1947年發表的一篇短篇小說。以咖啡館這一公共場合為敘事場景,主要寫了流浪漢老頭和報童的對話過程,在這一敘事過程中主要塑造了咖啡館老板利奧、老頭和報童三個主要人物。本文主要通過對三個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他們之間關系的分析,來達到對作者關于孤獨這一傳統主題的闡述。
關鍵詞:《樹·石·云》;人物形象;人物關系;孤獨
一、人物形象塑造:處于不同階段的孤獨個體
對人物形象進行解讀之前,有必要對小說故事環境進行分析。小說環境包括兩部分,一是小說的創作背景,另一個是小說情節發生的具體場景——咖啡館。首先是小說的創作背景,《樹·石·云》是卡森麥卡勒斯在1947年發表的一篇短篇小說。20世紀的美國正處于現代化進程蓬勃興起時期。在這種背景之下,一方面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是在社會環境發生轉變的沖擊之下,人們的認知結構不得不重新建構,與之俱來的是人產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人們的關系日益圍繞著文化的支配性主題運轉—守時、精確、金錢上的考慮—這個建立在物質異化之上的冷漠而單調的世界,其創造的是量化而不是質性的價值。”現代化進程的發展給予人們不斷確認自己主體力量的機會,而人們在不斷確認自己主體力量的過程中體會到精神世界的無盡空虛。其次是作者設置的具體的故事場景,即咖啡館。它首先是一個公共場所,這為下文老頭和男孩的相遇提供了條件。其次,小說中提到它是“通宵營業”的,在小說下著雨天還沒亮的早晨情境之下,這就是為兩類人準備的:早起為生活忙碌的人;黑夜里流入的流浪漢。前者如兩個大兵、三個紡織工和報童,后者如老頭。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樹·石·云》采用傳統的寫人的手法——以事寫人,圍繞同一件事,通過人物在其間的不同反應,從中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小說圍繞老頭向報童傾訴他愛情經過這一事件,主要刻畫了三個主要人物形象:咖啡店老板利奧、報童和老頭。
(一)歷經孤獨的利奧
咖啡店老板利奧,小說中明確指出“他是一個刻薄小氣的人……”而且“對他的顧客了解得愈透,便對他們益發刻薄。”這都是小說跳出外聚焦敘事視角,對利奧進行的一種正面評價。利奧的這種人物設定是由小說創作的歷史背景決定的。利奧就是陷身于“物質異化之上的冷漠而單調的世界”中的人。而且根據小說結尾所交代“利奧經營通宵咖啡館都有十四個年頭了”,這不僅說明利奧是一位經驗老練,同時也是一位孤獨的商人。連續十四年守候著通宵營業的咖啡館,見過不少人,聽過不少故事,見得多了聽得多了,對所有的事都見怪不怪,自然也提不起興趣。所以最終對他來說或許從咖啡館獲取利益才最能體現他生存的價值。此外,小說更多對利奧的描寫都穿插于老頭和男孩的對話之中,其間他都是對老頭進行嘲諷,語言動作都充滿怨氣,甚至憤恨。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小說中有一處說到“利奧的嘴扭出了一個淡淡的轉瞬即逝的微笑。‘行了,咱們這撥當年的小伙子誰也不會重新變得年輕了”,“轉瞬即逝的微笑”是老頭的話也使利奧進入了對當年生活的回憶,但這回憶是短暫的,如同微笑一樣轉瞬即逝,他的言語之中也充滿了對曾經年輕時光已逝的一種惋惜。所以利奧對老頭在對話過程中的種種不滿情緒來自于老頭對報童的講述勾起了利奧曾經許多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與利奧如今孤獨的處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都是利奧深藏心里不愿觸及的回憶。利奧在文中是現代化背景之下,早已歷經孤獨并仍處于孤獨之中的人。
(二)正處于孤獨中的老頭
老頭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失戀之后正沉浸于痛苦之中的人。首先他的出場,第一段我們跟隨男孩一起進入咖啡館,順著男孩的眼光看到“角落里還彎身坐著一個人,鼻子和半張臉都埋在了一只盛滿啤酒的大玻璃缸子里”。“彎身坐著”“埋”在啤酒杯里,都給人留下嗜酒的頹廢的男人形象。小說的主要情節都是老頭在向報童敘述他愛情的失去和追尋和愛的科學體系建立的故事。他對愛情的定義:“愛使愛人的人變得完整”。他曾經深深地愛過那個離他而去的那個女人,不可否認,他真正愛過,那個女人使他體會到與之前分崩離析不同的感覺,女人如同一根裝配線,將他連成一個整體,以致三年以后,他已想不起她的模樣,而能記起與她在一起的某件東西,如卡森麥卡勒斯在《心是孤獨的獵手》所說:“你有沒有試過,有些人你見過之后回想起來只剩一種感覺,而不是模樣。”這是在真正愛過之后才有的反應。在女人離他而去之后,曾經愛的越深,失去之后的痛苦也愈強烈。在女人離去之后,老人尋求各種辦法來緩解自身孤獨,并將這些方法稱之為“愛的科學體系”。小說開始老頭對男孩說“我愛你”并向其傾訴他的故事,也是其愛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愛的最高境界是一切東西皆為他所愛,小男孩是其中之一。但這種愛的體系真的是科學的嗎?如果是科學的話為什么他不能重新愛上一個人呢?事實證明他是一個失去愛并渴望愛的人,他一直沉浸于失去愛的痛苦孤獨之中無法自拔,用虛偽的愛的科學的體系,自欺欺人,小說中他的這種偽科學被小男孩一語道破了。
(三)未懂得孤獨的報童
報童也是小說中刻畫的主要人物,是老頭的傾訴對象,同時也是一個還未懂得孤獨的未成年的孩子。小說開頭交代在天還沒亮的時候男孩就已經將要派送的報紙送完了,他才十二歲,個子不高,因常年背著報紙口袋,一邊高一邊低,這都充分顯示出男孩生存處境的艱難。但是“他頭戴一頂飛行員用的那種款式的頭盔”,說明他還是對生活充滿幻想、天真爛漫的小男生,并沒有因為生活的困頓而失去生命活力。這一性格特點在與老頭對話的過程中也得以體現,他愿意與老頭進行交流,也是由于他對老頭充滿了好奇。在他與老頭交談過程中,男孩思考問題始終比較簡單,而且很理性。他不斷提問“那她死了?”“她和男人跑了?”“她叫什么名字?”“你去了哪里?你呆在哪里?”“你見過她嗎?”“她叫什么名字?”他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準確地引導我們在這個故事里前行,孩子的形象是屬于成人世界之外的還未懂得孤獨的人。endprint
二、人物關系的構建:“同是天涯淪落人”與“一語驚醒夢中人”
小說中三角關系的構建相對于二元人物的設置,故事更具趣味性,情節展開的范圍也更加廣泛。《樹·石·云》中以老頭為中心,構建了老頭與利奧之間“同是天涯淪落人”及男孩對老頭“一語驚醒夢中人”兩種人物關系。
(一)同是天涯淪落人
故事發生的場景集中于咖啡館這一個場景。報童與利奧之間的關系很純粹,客人與老板的關系,“他喝咖啡的時候經常有人友好地跟他聊上幾句”,男孩是咖啡館的常客。而這一天,男孩進入咖啡館內情況很反常“利奧都沒正眼看他一眼,其他人也沒在聊天。”這一切都與角落里的那個男人有關,利奧和那個人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利奧和老頭是相識的,“‘他是張小牌利奧說。”還有那句“咱們這撥當年的小伙子誰也不會再變得年輕了”“咱們”是指向內的,有包含性。甚至于利奧在老頭與男孩期間對老頭的冷嘲熱諷都顯示出熟人之間的那種語調,“大名鼎鼎的流浪爺們讓啤酒憋死。這倒算得上絕佳的死法呢!”這帶有勸誡、同情的意味。雖然相識,但是兩人溝通并不順暢。男孩進入咖啡館內發覺得異常,可能是之前咖啡館內利奧與老頭爭吵之后出現的異樣寂靜。面對還陷于失去的愛情之中還無法自拔的老頭,一方面利奧是看多了聽煩了的,另一方面老頭的這種回憶性敘述會勾起利奧的回憶,所以利奧顯然是拒絕與老頭進行交流的。而老頭呢,內心也認為利奧不理解他,不能成為他的傾訴對象。“而且我也沒在跟你說話”“咱們別理他,好不好。”這也是老頭向利奧的一種抵抗。特別是利奧的那句突然尖叫“別說了!別說了!”,是發自內心的吶喊,老頭說的話反復是掀開了利奧身上的傷疤,撕開了他隱藏深處似乎早起遺忘的愛情的傷痛。在利奧看來,老頭就像曾經的自己,“可是那一對狗男女就是生生從地球表面上消失了!”這一句話利奧既是在說老頭,也是在說自己。作為一個曾是天涯淪落人的利奧,他抗拒老頭就像在抗拒曾經的自己。
(二)一語驚醒夢中人
老頭找一個十二歲還不懂得什么是愛情的男孩探討愛情問題,這是有他自己的目的。他在男孩身上驗證他的“愛的科學體系”,但事實,他與男孩的交流并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結果,反而證明他的愛的體系的不科學性。在愛已失去并追尋無果之后,老頭迫切想要建立科學體系來證明自己愛的能力,同時他有強烈的欲望想要向別人傾訴,“人人都在內心深處掙扎,在和被所愛的人唾棄的命運做斗爭,在想一種渴望交流的孤獨本能妥協。”但是他只是讓別人安靜地當一個聆聽者,并非想要別人給他提供方法或者對他進行評價,這與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有某種相似之處。很明顯男孩并非是他尋找的完美傾訴對象,他沒有經歷過愛情,更不懂得愛情失去之后的掙扎,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性邏輯思路,愛一個人就能記住他的名字,她走了就要將她找回來,真正懂得愛的科學之后就能重新找到愛的人。以至于男孩的一系列提問,特別是最后“你有沒有重新愛上一個女人?”徹底打破了老頭對自己“愛的科學體系”的幻想,明白那是自己用來自欺欺人的武器,愛失去以后的孤獨感不是這種偽科學能驅散的。
三、結語
孤獨是現代化背景下人必經的生活體驗,愛過之后的孤獨是成人世界才有的體驗。看到了愛的模樣,但是愚笨或者說魯莽或者說太過簡單的如利奧如老頭的我們,想在懂事之后全身而退,卻怎么也做不到了。只有純凈如報童,他沒有經歷過愛和孤獨,他才能把愛看得透徹。
參考文獻:
[1][英國]艾倫·斯溫伍德.現代性與文化[M].選自周憲主編:《文化現代性精粹讀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61.
[2]卡森·麥卡勒斯,陳笑黎譯.心是孤獨的獵手[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5.
[3]張瑞.《樹·石·云》中的生存悖論解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0):46-48.
[4]卡森·麥卡勒斯著,李文俊譯.心咖啡之歌—麥卡勒斯中短篇小集[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
[5]宗花,黃池.靈魂上的拒和合:卡森·麥卡勒斯創作宗教觀的悖論[J].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117-121.
[6]弗吉尼·斯潘塞·卡爾著,馮曉明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傳[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