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琪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金融學的快速發展,金融學不僅僅是一門經濟學科,還會受到心理學、行為學和人類學的影響,把心理學和金融學有機的結合就構成了行為金融學,行為金融學是未來金融學的主要研究方向,對金融這個行業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本文通過首先闡述了行為金融學和認知偏差的概念,然后對國內外研究進行綜述,國內外研究表明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對于他的決策至關重要。
【關鍵詞】認知偏差;行為金融學;認知心理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投資者行為和心理與決策的關系,為了能夠提高人們學習和了解行為金融學的積極性,讓這門新興的學科在我國更好地發展,讓人們正確地認識行為金融學,了解在行為金融學框架下的認知偏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行為金融學和認知偏差的概念
行為金融學是將心理學、社會學和行為學相融合的一門學科,在投資者進行決策的時候,研究投資者的心理和感情等行為特征,從微觀的角度來解釋、研究和預測金融市場的發展,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揭示在金融市場上那些無法用理論來解釋的行為以及決策的規律,行為金融理論認為,證券本身的內在價值并不是決定市場價格的唯一因素,市場價格的變動還會受到投資者心理與行為的影響。所以它不同于傳統的金融理論,行為金融學是一個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的興起對于傳統金融理論的發展和創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認知偏差是通過事物的表象而對此做出判斷,并且這種判斷往往與實際情況不相符,與現實情況有所誤差。認知偏差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首因效應,即人對于他人或者事物的第一印象,通過五官所直接感受就直接做出判斷,導致認知偏差。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內外對于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研究的側重點不一樣,國外的學者在研究行為金融學的時候更加重視人類在理性人假設的前提下所產生的局限性。人是一個有情感的動物,人的行為會受到情感、情緒和心理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理性的,這些因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山也影響了人對事物的判斷甚至是決策。這種理性人假設的局限性在證券投資市場之中往往會引起羊群效應,最終會導致證券市場中非理性行為的產生。而國內學者在研究行為金融學的時候,更加注重對證券市場上的交易數據,他們往往是通過對已獲得的數據進行合理系統的分析,利用分析得出來的結論來說明證券市場價格的波動不正常,例如“天內效應”與“周內效應”。
(一)國外文獻綜述
19世紀初,被后人稱之為“宏觀經濟學之父”的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應該是最早利用行為金融思想來進行投資的人之一,他一直認為心理預期在進行投資決策的過程中非常的重要,投資者最終進行決策不僅僅取決于證券的價格,更為重要的是投資者的心理因素,投資者可能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甚至是自己情緒的影響。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認為購買證券的時候不要選自己所看好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卻不認同的,此時應該轉變投資策略,去選擇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好的,這其實就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者的行為,現如今,我們稱這種觀點為在證券投資中的技術分析方法。
通過運用DSSW模型,Lee等人進行研究分析認為引起封閉式基因之謎的原因是投資者的個人情緒,他們認為投資者的情緒與基金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變化是有規律的,當投資者的情緒屬于樂觀狀態時,此時基金的價格相對凈值會呈現增加的趨勢,換句話說就是折價的幅度會變小,當投資者的情緒屬于悲觀狀態時,折價的幅度就會變大。GregoryWBrown通過研究發現,投資者的情緒和封閉式基金價格的波動有直接關系,因此價格的波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作為投資者情緒的直接度量,而不是必須使用折價率來作為間接指標。
(二)國內文獻綜述
從國內的研究來看,我國許多學者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我國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對投資決策的影響,這給我國投資者提供了客觀依據,同時為更好地研究我國股票市場與投資者情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美今等學者利用“央視看盤”數據,通過TGACH.M模型實證發現,如果投資者的情緒屬于樂觀的,那么他的收益增加是非常顯著的,反之,收益明顯減少。李銳通過研究我國股票市場每個月的交易情況,他發現每年在相同的月份都會呈現一定的規律,到了每年十二月份就會存在“十二月效應”,這可能與年末公款被挪用進入股市有關。伍燕然等運用不完全理性投資的情緒解析了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我國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可以代替投資者情緒就得到了間接證明。張強通過對投資者情緒的波動于特征組合收益進行了回歸分析,把非預期投資者開戶增長作為投資者情緒指數,股票預期收益的變動受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了我國股市的收益很大部分原因是來自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
三、結語
行為金融學是集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于一體的學科,由于投資者在進行決策時存在認知偏差,通過國內外研究表明,投資者的決策會受其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夏宏武.關于行為金融學的認知與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6(22):34-35
[2]范潔平.基于行為金融學的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研究[J].今日財富,2016(13):66-67
[3]張培麗,陳暢.經濟增長框架下的基礎設施投資研究——一個國外的文獻綜述[J].經濟學家,2015(3):93-104
[4]王超,高揚,劉超.股市異常波動的形成機理研究綜述——基于微觀投資者交互作用的視角[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1):50-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