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是一個用來描述海量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短語。在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各研究者在大數據時代下有關圖書館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自2012出現有關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研究文獻以來,文章數量呈現爆炸性增長;(2)大數據時代下有關圖書館研究的文獻主題主要包括: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發展的基本問題、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研究、相關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及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圖書館;文獻計量
一、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研究現狀概覽
本文以超星發現為數據源,檢索關于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學研究的期刊文獻,時間截止2016年,共檢索到992篇期刊文獻。
(一)時間分布
檢索結果中,2012~2016年間有關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學研究的年度分布為4,55,221,331,381(篇)。對時間分布進行分析,結論如下。
1.從時間上看,從2012年開始,我國才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針對圖書館的研究,這并非意味著研究起步晚,而是2011年麥肯錫研究院宣布進入“大數據時代”后,“大數據”這個名詞才被廣泛使用,事實上,我國學者在大數據時代正式到來前,以后相關的研究。
2.從數量上看,從2014年起,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者進行大數據背景下的圖書館學問題研究,說明大數據時代對圖書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3.從波動性上看,該主題的研究經歷了2012~2013,2013~2014兩個爆發期,后續幾年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但由于時間較短,尚不能對大數據時代下的圖書館學研究的波動性下結論。
(二)文獻的來源分布
由于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研究的文章分散在各個期刊,而又沒有專門的工具對其進行統計,所以在此僅統計文章的核心期刊分布以及發表該研究領域文章超過10篇的期刊的分布。
1.核心期刊分布
數據顯示,共有25種核心期刊發表過該類研究的文章,其中《圖書與情報》、《現代情報》發表文章數量超過20篇,《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發表文章數量超過10篇,可見這幾種期刊是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學研究的重要核心期刊。同時,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數量共計148篇,占文獻總數的14.9%。
2.主要期刊分布
數據顯示,共有15種期刊至少發表10篇相關主題的文章。《農業圖書情報學刊》和《圖書館學刊》是“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研究”兩個最重要陣營,《河南圖書館學刊》、《內蒙古科技與經濟》、《現代情報》和《圖書與情報》緊隨其后。發表至少10篇文章的期刊發文總數為336,占全部文獻的33.9%,可以推知還有很多期刊發表該研究領域的文章數在10篇以下。可見從發表該領域的期刊來看,我國的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研究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發表期刊。
(三)文獻學科分布
依照超星發現的學科分類體系,得到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學研究學科領域分布。數據表明,絕大多數文章屬于“文化、科學、教育、體育”大類學科,共有785篇。“工業技術”次之,共62篇。另有120篇文獻未被歸類至學科類別下。
(四)學者分析
以第一作者作為統計標準,從2012年至今,以第一作者發表至少三篇文章的研究者共有18人,其發文總數為86篇,占該研究總文章數的8.7%,其中,至少發表五篇文章的有陳臣(14篇),馬曉亭(14篇),劉瑜(7篇)和張興旺(7篇)。
二、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學研究的主題
通過對國內圖書館界大數據研究的梳理,得出我國圖書館界在大數據時代下研究的主題主要有大數據的基礎理論、大數據帶給圖書館的機遇和挑戰、大數據與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創新、圖書館應用大數據的策略及其他與大數據相關的研究。
筆者認為,有關大數據的研究文獻都會對大數據的基礎理論進行闡述,不需再列為單獨的主題。在借鑒了各研究者對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研究的主題分類以及對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后,筆者認為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研究應當分以下四個方面。
(一)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發展的基本問題
大數據時代來臨,各研究者對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發展走向都有自己的看法,包括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圖書館的變革、國外的經驗借鑒以及圖書館應對大數據時代的策略等。筆者在對此類研究進行歸類后,認為可以進行以下劃分。
1.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應對策略
韓翠峰認為大數據時代對圖書館的主要挑戰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復雜數據的處理、圖書館的數據存儲能力、高標準的信息服務。
資源價值的發現和服務三個方面汲取資源建設商的經驗,應對大數據帶給圖書館的挑戰。同時指出,在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圖書館應當跳出傳統圖書館資源框架、建立全方位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定位一些高端服務,同時,數字圖書館館員應當學會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服務技能。
2.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變革
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在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上都發生的變革。管理思維的變革包括全面采集數據、適當忽略數據準確性從而獲取更多信息、對數據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3點;管理方式的變革包括重視數據的預處理、重視數據挖掘的應用以及讓數據發生成為知識,實現知識服務等方面。
3.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發展的經驗借鑒
美國圖書館在面對大數據時代的策略為:①政府主導,支持大數據的研發。②公共機構積極利用大數據開展公共服務。③圖書館界積極響應。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圖書館在大數據時代下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將其應用到圖書館發展上來。
(二)大數據時代下的圖書館服務
研究者從多方面對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進行研究,總體而言可以分為以下方面。endprint
1.信息服務。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主要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搭建交互式共享平臺、信息檢索簡便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推送服務、加強館員素質建設。
2.學科服務。學科服務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告知新進教師或者力圖轉變研究方向的教師或研究團隊一個值得研究的學科新趨勢。
3.咨詢服務。大數據分析平臺能夠根據用戶以往的咨詢記錄以及用戶的個人信息、瀏覽記錄,預判用戶需求,并隨著用戶提問的不斷深入,在后臺為咨詢館員提供精確的參考答案。
4.個性化服務。在進行個性化服務時,圖書館首先應當采集讀者所有行為的數據并進行提煉分析,刻畫讀者的行為。其次,在對數據分析后,科學判定讀者的服務需求和最佳服務方式。最終,通過對讀者行為數據的實時分析,掌握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的變化趨勢,并對讀者服務策略和保障模式進行動態化調整與完善。
5.新型知識服務。數據挖掘、語義分析等技術可以使海量異構信息置換為更易使用的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將有效助力科研。
6.客戶關系管理。通過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客戶價值的分析,建立基于服務質量感知的圖書館客戶關系管理模型。該模式突出了讀者的差異化和個性化特點,旨在重視客戶終身價值的培養和提升。
(三)相關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1.數據挖掘技術。圖書館應運用Hadoop、NoSQL等大數據技術,從而獲取、分析更多的數據并獲得價值。
2.云計算。云計算和大數據融合為圖書館服務帶來機遇,且提出了大數據多維分析—大數據并行處理—大數據分布式存儲的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大數據服務系統架構。
3.物聯網。基于RFID等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為支撐技術的智能圖書館已經實現了圖書的自助借還、盤點、查找等等一系列工作,相較傳統的圖書館極大的提高了館藏資源使用率和服務管理效率,給現代圖書館帶來了劃時代的質變。在“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概念提出后,“智慧圖書館”的概念隨之提出并得到廣泛認可。智慧圖書館應是廣泛互聯、融合共享的圖書館。
4.語義網。從海量、異構、復雜的知識庫、Web資源信息中通過自然語言、語義擴展搜索所需知識成為了圖書館服務新的增長點,也成為了當前圖書館員所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陳萍秀提出了一種基于知識庫的語義擴展搜索模型。
(四)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1.信息安全、讀者隱私問題。大數據時代下讀者的各種行為數據都可以被采集,導致信息安全等問題的產生。對此,應當通過避免對讀者信息的無限制采集、制定法律法規、加強對數據的清洗來達到保護讀者隱私的目的。
2.圖書館員的角色和定位、能力需求。圖書館員既是圖書館知識資源建設的發現與組織者,更是隱性知識資源的提供者、知識資源內容的評價者和知識資源價值增值的驅動者。在大數據時代下,對圖書館員提出了新的能力需求。同時,數據館員在圖書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3.數據(信息)素養教育。數據素養即“確認數據價值、類型和格式的能力”。大數據時代下,需要對用戶進行數據素養教育,包括數據素養的意識教育、數據素養的技能教育及數據素養的應用教育。
三、結束語
自“大數據時代”的概念提出以來,我國對于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研究在呈現爆發趨勢,經歷了從無至有,從少量到大量的過程,由于該領域相關文章出現地比較晚,所以還未能判定該領域的研究是否進入平穩期。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圖書館發展的基本問題、圖書館服務、技術的應用及發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陸靜.我國圖書館界大數據研究評述與展望[J].圖書館雜志,2014,01:20-25
[2]韓翠峰.大數據帶給圖書館的影響與挑戰[J].圖書與情報,2012(5):37-40
作者簡介:
周榕鑫(1996.04-),男,廣東惠州人,本科,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endprint